对IPO常态化应因势利导

对IPO常态化应因势利导
2017年08月11日 09:58 开伟观察

最近,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规范和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这是监管部门又一次对IPO常态化发声。

所谓IPO常态化,简单地说就是证监会将每周审核通过IPO的上市公司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水平上,也使IPO数量相对稳定和均匀,让市场对其保持一定认可度和接受度,也使IPO发挥好对资本市场正常输血功能。

对证监会发声IPO常态化,市场各方亦有不同反映,莫衷一是,有认为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并会产生积极作用;也有认为长此以往会对资本市场形成一定冲击的。而证监会所以发出IPO常态化的声音,也是有其科学依据或可靠凭据的,如从7月份以来,证监会已连续三周下发了9家企业的IPO批文。而从7月份发行新股家数看,第一周发行5家,第二周7家,第三家10家,本周11家。曾经的每周10连发又重现市场。

同时,虽然新股发行提速依旧,但近期股市行情却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像上证指数6月份以来已止住下跌势头,虽然经历“7.17”短暂大跌,但很快收复了失地,迅速攀上了3200点大关。在证监会看来,IPO常态化对股市稳定难以形成较大冲击,所以很有底气地提出IPO常态化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及新思维。显然,证监会提出的IPO常态化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与当前资本市场发展需求是基本相适应的,社会各界应客观看待,千万不可片面理解,更不能妄加指责。

而且,也根本没有必要对IPO常态化谈虎色变,毕竟它有许多积极因素,因为一方面,目前新股发行现状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难让人乐观,实现IPO常态化非常有必要的,它为A股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股票,增加“打新”获利的渠道。另一方面,IPO常态化与IPO提速是两码事,绝对不能混为一谈。IPO常态化并非加速新股发行上市,而IPO提速也只是特定经济状态下的一种临时性行为。

然而,仔细思索,IPO常态化也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对中小创会带来一定影响,比如今年因为常态化,上证指数反复在3000点上下波动起伏;尤其创业板指于7月18日创出近两年半的新低,当7月21日证监会再度宣布核准9只新股发行时,该周初的指数则一降再降。

二是导致新股涨停即破板现象加剧,打开更多“一字涨停板”闸门,致使涨停板数量迅速减少,推动新股赚钱效应不断减弱。如据资料,近期新股“一字涨停板”呈常态化趋势,新股多个持续性封住涨停板已越来越难,上市仅收获3到4个涨停板已成为普遍现象。如8月以来,岱美股份、新股电连技术上市第3天打开“一字涨停板”,大量资金便急匆匆地选择获利退出。还有同一交易日出现三只新股同时开板,如7月份大元泵业、佩蒂股份、凌霄泵业三只新股上市后第5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的,投资者只收获了4个“一字涨停板”。

而且,这种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今年5月份以来合计发行104只新股,连续6个以内涨停板的新股超过36只,占比34.6%。而在2016年的新股上市表现中,涨停板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仅14只,占全年新股总数的6.17%;从4月份开始,每只新股“一字涨停板”的维持交易日天数已经降至个位数,今年5月新股打开“一字涨停板”的平均交易日天数为7.5天,6月为6.25天,远低于2016年的平均交易日天数13.33天。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既有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也使IPO常态化负面影响所致。

三是IPO常态化也有可能重新导致通过IPO公司良莠不齐现象发生,为部分垃圾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尤其,新股发行还给股市带来了大量的限售股,而随着一年后小非的解禁三年后大非的解禁,这些限售股股东从股市里套现的金额将是IPO融资额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股市可能又会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限售股套现也将成为股市难以承受之重,将给股市波动带来一定隐患。

显然,这些问题值得证监会认真考虑,确保IPO常态化因势利导,尽量做到趋利避害,避免盲目大跃进行为,使IPO常态化稳中有进。

一是要适当控制IPO常态化常量,避免突飞猛进现象发生,确保每周1至2家IPO数量即可,既保持新股发行的连续性,又消除IPO数量过多导致资本市场波动局面发生。

二是IPO常态化既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市场投资者的感受,在IPO数量上充分作好市场调研,提高市场预判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确保IPO常态化不会导致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营造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