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刻不容缓

对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刻不容缓
2017年08月30日 11:54 开伟观察

最近,虚拟货币的ICO开始火了,币久网、币众筹、立方投、ICOAGE、ICO365平台生意火爆,甚至比资本市场的IPO更胜一筹。同时,大量与ICO无关的项目都一窝蜂涌向市场,鱼龙混杂,将社会民众吹得眼花缭乱,更将无数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投资者引入快速发财的恶梦之中。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4年里,ICO融资复合增长率达到547%。今年上半年,国内的ICO规模也已已逾26亿人民币,ICO平台逾50家,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

所谓ICO,也称首次公开募币,其以比特币为募集对象,项目负责人通过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加密代币,为所谓的项目进行融资。随着美容、社交、白酒、竞技等“奇葩”项目进入,导致了ICO项目的蛮荒生长,作为虚拟货币代表的比特币也迎来飙涨。

目前ICO由于尚缺乏监管制度和监管主管部门,实质成了被以金融创新面目出现的、野蛮无序的非法金融行为操纵,与当年涌现的非法集资及P2P网贷平台一样,游离于监管边缘,处于灰色金融地带;且已暴露了大量金融风险隐患:一是以区块链创新幌子欺骗广大投资者,达到非法融资圈钱之邪恶目的。

从目前看,“区块链+虚拟币+ICO”只是一个融合了众多金融手法的华丽骗局;它的手段是靠不断吸引新进场的人推升价格,让后来者进行接盘的一个“博傻游戏”,也就是投资者明明都知道很多项目没有价值,或者说90%以上ICO都是骗人的圈钱游戏,但都抱着一种代币只要能够到交易所交易,ICO的投资者就能通过炒作赚钱的侥幸心里。

二是由于缺乏正规审批渠道,没有严格把关,致使目前市场上90%的ICO项目不靠谱,都只是一种圈钱的“神话故事”。目前,ICO质量鱼龙混杂,生拉硬扯,把一个原本没有融资能力的项目加一个区块链的外衣来圈钱或蒙钱,其动机明显不纯。而且,由于信息披露缺乏,加之资金筹集与使用缺乏托管机构有效监管,以及对投资者没有进行适当性提示,容易诱发资金断链和卷款跑路等金融道德风险案件,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价格被人为操纵如同“过山车”,既造就了一夜暴涨数倍至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造富神话,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场,同时也面临着破发、暴跌、损失惨重等风险,扭曲了ICO本来面目和发展初衷,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四是破坏了正常社会金融生态,吞噬了社会民众财富,对正规金融秩序形成了较大冲击。

如ICO的造富神话,扰乱民众正常金融投资心态,让不少民众滋生快速致富的赌徒心里,将民众引向追求高利回报而不顾风险的金融投资歧途。同时,ICO要求普通投资者不能直接用人民币参与兑换代币,而要用以太坊和比特币,实际上也冲击了官方法定货币的权威。尤其,ICO通过区块链来组织金融活动,绕开正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监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从事金融活动,加剧了全社会金融混乱无序状态。

显然,根据当前ICO90%是蓄意骗钱、剩下10%中又有90%是伪需求的现实,尤其ICO滋生加剧行业泡沫、扰乱金融秩序、侵蚀民众财富等各种社会危险。可以肯定地说,ICO已由当初的金融创新演变成了目前地地道道的网络金融诈骗,已沦落为金融传销的骗局,必须出重拳予以打击。因而,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到刻不容缓地步。

同时,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的要求,ICO应毫无疑问地纳入有效金融监管范围。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只有依法合规才有生命力,任何违规和滥用都将是对正常金融秩序的极大破坏,并带来严重的社会危险。

对ICO监管,笔者认为不妨从四方面着手:首先,明确法理定性,尽快将ICO行为进行准确法律界定。对ICO的企业进行登记式管理、对ICO募集的代币进行公开透明的托管管理,项目发起方、代币流通平台、第三方宣传机构,对项目真实性需要加强考察,增加投资者风险教育,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为了不抑制金融创新,也可参考英国、新加坡推行的金融科技沙盒监管系统,将创新和风险间的矛盾最小化。

其次,筑牢监管基石,抓好ICO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等内容真实性审核关,防止虚假项目ICO等骗人圈钱把戏的进一步恶性化和膨胀化。因为这些内容是监管机构了解和监控高风险金融业务的有效方法,能够让项目更透明,更能有效约束投机资金和控制投资风险。再次,突出解决监管难点,尽快明确监管主管机关,结束无人监管的局面。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应及时沟通,消除由谁主管监管的无谓争论,在没有明确监管主管部门之前,可进行联合监管,因为它不仅涉及我国法定货币,也属代币有价证券范围,更有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资。

因此,应加快研究并制定ICO系列规则法律规范,将其纳入有金融法治监管轨道,将有可能诱发的社会金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金融秩序稳定。最后,各级政府开动宣传机器,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和其他途径向公众宣传盲目参与ICO的社会危害性,让全体民众提高金融防范意识,自觉隔断与骗人圈钱ICO的联系,净化社会金融环境,铲除ICO滋生的社会土壤,让非法圈钱的ICO无处遁形。

可喜的是,近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已组织ICO专门座谈会,这件事在业内解读为“标志性事件”,预计ICO纳入有效金融监管已为时不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