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监会从严审核创业板IPO企业叫好

为证监会从严审核创业板IPO企业叫好
2017年09月16日 09:01 开伟观察

近日,证监会创业板71次发审委会议、72次发审会会议披露,7家企业仅有3家通过,创业板这一发审结果在投行圈内引起轰动,业界称之为创业板IPO遭遇史上最严发审审核(9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次创业板IPO发审会具体通过的企业为杭州万隆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未通过的企业为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和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单纯从数量上看,过会通过率仅为42.85%;

尽管证监会在严监管之下,IPO过会率有所降低,但历史上尚未出现如此之低的过会率,就拿今年1至8月份来说,IPO上会企业分别为49家、18家、52家、50家、64家、42家、54家和23家,过会通过率分别为81.6%、77.8%、94.2%、82.0%、79.7%、69.0%、85.2%和82.6%。显然,此次创业板IPO通过率之低创证监会发审会历史之最。

至于此次创业板IPO没有通过的四家企业原因,证监会发审会也做了详尽的披露:比如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监会对沃特玛既是发行人第一大客户又是第一大供应商在销售价格上提出了质疑;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对其各个公司商誉减值是否充分及其两次收购增资股份的差异和增资控股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

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对其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情况下由于外包导致员工人数大幅减少、对外包公司是否具有资质等问题提出了质疑;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监会对其实际控制人导致业务增长缓慢及亏损、员工下降原因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应该说,证监会在创业板审核把关上立足小事、从大处着眼,事无巨细,审核十分全面,为今后发审会审核创业板IPO企业提供了典型样板。

或许有人会为创业板如此之低的通过率叫屈,以为证监会薄此厚彼,实施区别对待的不公平审核政策,即对主板市场IPO企业放得宽,对创业板IPO企业相求得过严、过高。按道理,创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今后支持的重点方向,对创业板IPO企业门槛相对降低才符合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于是,业界可能会对证监会这么严苛的过会要求存在想不通情绪。但事实上,证监会的做法是对的,也是有道理的。

正因为创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今后支持的重点方向,而随着我国“双创”经济战略实施,将来还有大量的创业板IPO企业要上证监会发审会,过会要求是否严格、过会是否符合条件要求,直接关系到将来成千上万家创业板IPO企业的命运,这本身需要证监会从开始就应严把审核关,为后来的创业板IPO企业立好规矩,起到示范效仿作用,使后来上会企业严格对照IPO条件申请上会,消除任何侥幸心里,从而使创业板上会企业的质量不断提高;既可减少证监会发审会工作负担,也可提高IPO企业的通过率,激发更多创业板企业IPO的兴趣,将更多的创业板企业推上直接融资之路,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从而真正解决创业板企业融资难困局。

而且,还要看到,IPO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第一关,如果这一关没把好,让良莠不齐的企业得以轻易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那么要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俗话说得好:“能否走到头、万事在开头”,如果IPO守口把关不严,不仅让一些品德不端、业绩不良的企业混迹资本市场,造成资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且更容易诱发“羊群效应”,让更多业绩差的企业走造假上市之路,其结果必然将资本市场搞得乱七八糟,资本市场编故事、讲神话的“骗人把戏”全继续上演;

同样,股市投机炒作等现象也将依然盛行;如果这样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剧,哪怕后来再怎么监管也难以恢复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将使更多的投资者无法摆脱蒙受欺骗和遭受损失的命运。如此,证监会IPO责任重大,把关不能不严。

尤其,IPO审核趋严也应是将来的一种监管常态,符合最近中央政府要求严厉监管金融市场、打击操纵和扰乱金融秩序行为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精神,更是全国民众和广大投资者的期待。如此,要求证监会在IPO上当好“守门人”,做大公无私的“裁判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松懈。

当然,至于此次创业板IPO企业通过率如此之低,应客观理性地看待,除了监管要求趋严因素之外,还有此次上报发审委的IPO企业本身就存在问题,或者说此次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比较多、恰好凑在一起,只是一种偶然因素。总之,不必太过纠结此次的IPO通过率,而应放眼创业板IPO企业的未来。无论如何,我们该为此次证监会从严审核创业板IPO企业叫好,它将对未来创业板IPO企业起到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