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更多的普通高等院校改成职业技术院校已是大势所趋

将更多的普通高等院校改成职业技术院校已是大势所趋
2017年10月07日 07:39 开伟观察

2015年8月底,山东临沂偏僻农村女生王静以高考理科总分537分成绩收到山东当地某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但19岁的她作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极其“叛逆”的决定:放弃念大学,到技校学技术。

王静同学放弃读大学而到技校学技术,是一种理性选择,而绝非心血来潮。因为她是经过缜密对照和认真思考才做出的决定,她发现周围“哥哥姐姐”和亲戚小孩读大学之后普遍存在“就业难”和“待遇低”两个重大社会问题,并以此为参照系,推测到她读完大学之后也会步他们后尘,于是毅然放弃读大学念头。应该说,我们倒要为这个女生睿智和大胆点赞。

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低已是一个普遍社会问题,出现这种现象,在于高等教育产业化之后,只管扩招,从1998年招生总额近160万人,到近几年每年招生五、六百万人,使大学真正“人满为患”。

而且,很多大学不管专业设置是否对接社会,更不管毕业生毕业之后能否就业。因大学招生数量日益庞大,在中国出现了“大学毕业即失业”社会怪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也引发了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回潮。尤为突出的是一些大学任意提高学费,用于无限扩大学校基础设施投资,既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又使一些大学债台高筑,走向了恶性循环发展之路。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待遇低”除了归咎大学无节制扩招导致人数膨胀之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定位和专业设置科学性、合理性。目前中国大学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高考教育老路,大部分地市都设有一至几所大学。

据相关资料,截止2014年7月,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院校)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高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包括民办成人高校1所),且大学定位不清,每所大学都转型成了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雷同严重,争夺生源现象突出,且随着生源减少,大学之间相互抢夺生源现象越演越烈。

同时,且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生质量下降,导致了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竞争力严重下降。此外,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很多与社会需求脱节,甚至大大超过社会需求程度,教学模式也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学生学习三、四年仅限于书本上一点知识,动手能力差,缺乏必要专业技能,社会适应力普遍不强,毕业之后比不上技工学校毕业性在所难免。

即便勉强找到工作,大都学非所用,为适应工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而与此相反却是读三、四年大学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二十多万元,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工作,薪水低,对农民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来说,无异于“得不偿失”的投入,“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在近年一些农村地区学生主动放弃高考就是很好佐证。

而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低形成截然不同的现象是,我国中高等职业技能教育却相对不足,存在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几乎所有行业都缺乏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企业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等等。据相关资料,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7亿人,而技工只有8720万人,高级技工只有186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6%。

由此,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其总体思路除了保留少量事关国家基础师范教育院校和国家科研需要的大学外,将大部分大学推向市场,以市场需求引导大学专业方向设置和根据就业需求招生人数,并考虑将现有大学进行资源整合,将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化职业技能教育,将现有绝大部分大学改造为职业技能培训院校,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职业技能院校最大办学追求目标。

唯有如此,才能改变“放弃大学读技校”尴尬教育局面,也才能避免高等教育资源浪费,并最终破除大学生就业难、待遇低困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