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居民房贷拉动信贷是个危险举动

靠居民房贷拉动信贷是个危险举动
2016年08月16日 22:44 开伟观察

 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占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98.68%。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8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公布的数据透露出了三个信号:一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房贷,居民新增房贷在7月新增贷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对推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二是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反映出资产配置荒问题加剧,表明中国经济呈持续衰退状态。三是信贷波动振幅过大,同比少增1.01万亿元,环比少增9164亿元,一个月信贷大起大落上万亿元,在全球并不多见,这对经济、对企业都将带来很大伤害。尤其,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一个国家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增量居然靠居民房贷支撑,不仅是一个畸形的信贷增长趋势,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绝非福音。

 笔者认为,居民购房长期贷款增加,不仅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对银行本身来说也是个危险举动。具体说,它会带来四方面经济金融隐患:

 首先,会加大居民杠杆风险,进而加大银行信贷风险。从短期内看,银行增加居民长期房贷,不会存在多大风险,但居民房贷期限过长,不确定因素增大,对银行贷款安全性影响也就越大。尤其,居民中长期房贷数量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今后发放的贷款有可能增长更快,尾随的风险也就越大。如7月份新增住房按揭贷款一项,竟然比全部新增贷款4636亿元还要多;加之企业在中长期贷款里有一部分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即7月份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保守估计新增在5500亿元以上。这样,房贷快速增长,导致居民个人负债上升,个人资产杠杆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要看到上半年中国新增房贷与GDP的比值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显然,居民加杠杆是危险的“游戏”。

 其次,加大居民生活成本和经济负担,影响内需政策实施。居民购房贷款越多,贷款时间越长,相对承担利息支出越多,经济压力也就越大,不少人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生活幸福指数降低;尤其用于支付房贷资金较多,其他消费就会被大大压缩,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利。

 再次,容易导致政府对楼市刺激政策的依赖性,使楼市调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些年,居民杠杆率增长非常快,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这其中既有居民主观动机,也有政府把居民加杠杆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药方;而且,在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大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去库存不择手段,放任房地产加杠杆,这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尤其,会使房地产调控陷入两难怪圈:即控制房价,经济可能有大幅下滑的风险;不控制房价,又要警惕房地产泡沫可能越吹越大,将隐含更大的经济风险。

 最后,将更多资金引向房地产,加剧产业经济结构畸形,有吹大房地产泡沫之虞。从贷款增加看,7月份不仅新增贷款几乎全部进入房地产领域,而且其他实体企业还被抽掉了巨额资金,最终也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这种信贷增长趋势,不仅与房地产去库存、降杠杆背道而驰,使房地产业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还会促使房地产业进一步扩张,有继续加大房地产泡沫之虞;而且,过多资金通过居民房贷流入房地产领域,必然减少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使实体经济融资难陷入更深泥潭,难以自拔。 同时,过多资金流向房地产及其他产业领域,必然导致部分企业缺少合意的投资机会,进而新增信贷需求下降,甚至积累资金优先偿还贷款,最终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

 由此,银行在居民购房贷款政策上,一定要拿捏好。不能打压得太狠,也不能任意放松没有边界。在房地 产政策执行上,既要不影响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银行信贷风险;同时更要考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密切关注广义货币(M2)的增速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至10.2%、M1与M2形成的“剪刀差”在7月创下历史新高的现实,主动作为,发挥好窗口指导作用,让企业提高投资热情和兴趣,消除资产荒现象,提振实体经济贷款和投资冲动,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莫开伟微信公众号:kaiweicaijnig;微信号:M19630205;新浪微博号:M莫开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