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新经济虚火引燃新产能过剩应成共识

谨防新经济虚火引燃新产能过剩应成共识
2017年11月23日 09:04 开伟观察

本文作者莫开伟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

据媒体披露,部分新兴行业上游企业隐现“虚热”苗头,中下游企业利润受挤压。业内人士提醒,推动产业“螺旋式”上升,须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提高新兴行业门槛,警惕落后产能无序扩张(11月20日《经济参考报》)。

应该肯定的是,业内人士主张提高新兴产业门槛和警惕落后产能无序扩张的观点富有远见卓识和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是极其正确的,也是切合当前我国新经济发展实际的,更为我国未来新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经济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奠定了思想基础。

就目前而言,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新能源、新产业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等等。目前我国新经济发展迅猛,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加之行业监管不到位,致使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盲目和无序倾向,使整个新经济处于一种良莠不齐状态。尤其,在制造业领域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部分新兴行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度扩张苗头,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铜箔出现产能过剩。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分会秘书处调查,今年国内22家主要企业新增相关铜箔年产能15.02万吨。新增产能规模比2016年统计预测量的6.9万吨多出8万多吨。而今年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对锂电铜箔的增量需求,可能只能到达10万吨,该领域普通铜箔产能已有过剩风险。

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中下游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全产业链稳定性受到影响。据资料,用于生产温度控制器的铜管、不锈钢、塑料颗粒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直接形成挤压。铜管从去年的每吨3.8万元涨到了每吨5万元,不锈钢从每吨1.6万元涨到了每吨2.2万元,塑料颗粒价格也上涨了40%。这种走势若不扭转,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势必大涨,生存压力加大。

而且,新经济在服务领域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和过剩危机,如互联网金融领域就表现出“一窝蜂”现象,各种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同质竞争严重;尤其校园贷、现金贷等打着金融创新之名,实为变换马甲的民间非法高利贷,把金融业搞得乱七八糟,加剧了金融资源的浪费,也酿造了金融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也缺乏科学的效益论证,诞生之后业务量不大,相互间盲目争抢精力现象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因而,目前我国新经济发展不能任其盲目无序扩张,而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市场容量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使新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适应客观经济发展及民众生活的需要;尤其要符合质量效益并重、资源环境好友型集约化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会让新经济发展蒙上阴影,也会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到头来新经济恐怕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桎梏。

而且,更要看到,新经济也是具有一定时代经济特征和局限性的,新经济也是有一定生命周期的,不可能永远领先经济潮流,终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天。现在的许多产能过剩行业,在当年也都是我国的新经济,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之所以过剩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除了这些产业失去有效控制、盲目无序扩张产能之外,还有能源变化及建材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的观点实则为我国新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也应成为一种共识。各级政府一定要及时醒悟并保持冷静,在新经济发展上一定要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防止规模无限制扩张;并可考虑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一些不符合新经济发展标准或要求、不适合客观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需求的所谓新经济挡在大门之外;尤其要防止一些借新经济之名、其实是一种“三高”过剩的旧经济产业、变换马甲堂而皇之地登上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大雅之堂”的现象再发生,以根绝我国新的产能过剩的隐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