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IPO审核质量关键靠机制约束

有效提高IPO审核质量关键靠机制约束
2017年11月24日 10:09 开伟观察

本文作者莫开伟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

据媒体披露,11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举行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委员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严把质量关。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面监察,强化监督制约机制(11月20日腾讯财经)。

很明显,证券会通过加强对发审委权力监督,严把质量关,是证券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使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顺应民心之举,杜绝甫一上市就变脸现象,斩断欺诈上市致富路。

其实,证券会成立监察委员会加强发审委权力监督,只是变革之一,在这之前,证券会还做了如下几项变革:

一是提高发审委委员任职条件,不仅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内声誉、没有违法违纪记录等,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为了让选聘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证监会决定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按照依法、公开、择优的原则选聘发审委委员。

二是“选人、用人、监管”三分离,原来由发行审核部门统筹的审核委员会机制,改由证监会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委员遴选,发行审核部门负责管理委员,委员连续最长任期减少为不超过两届,每年至少更换一半;同时,又强化了监督机制,最终形成“选人、用人、监管”三分离的体制变化。

三是随机产生临时组别和召集人,防范牛栏关不住猫的问题。证监会将主板发审委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同时,一改之前发审委委员固定组别审核制,采用电脑随机产生临时组别,又随机产生该组别相应召集人,以消除原有机制下存在的瑕疵和弊端。

应该说,证券会通过以上系列变革,加大了对发审委权力的监督,提高了审核质量,这一个月以来大发审委“快、严、细”审核风格以及大幅度降低的过会率,都为证券会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投资界也在翘首以待,希望证券会进一步加大变革力度,形成长效机制,能持续将更多优秀的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引入证券市场,同时还能坚决斩断欺诈上市致富路。

笔者以为,证监会加强对发审委权力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造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的发审队伍,才是提升IPO审核质量的关键,这些措施和做法固然重要。然而,IPO审核有其特殊性,仅仅做到清正廉洁还是不够的,证券会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将象《人民的名义》中“孙连成”式的清正廉洁干部清除出发审队伍,才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应着手建立《发审委员IPO审核尽职指引》,发审委员连续任期最长不超过两届,每年至少更换一半,在人员变动频繁情况下,建立《发审委员IPO审核尽职指引》,有助于新人快速接手IPO发审工作;同时,尽职指引还将成为发审委员工作的标杆,督促发审委员按照科学合理的模式进行IPO审核,在保证IPO审核质量的同时,还能更高效的完成IPO审核。

其次,需要建立发审委员履职评价制度,要将当年通过IPO上市企业业绩表现与发审委员履职评价挂钩,对于甫一上市就变脸企业,应当认定参与该企业IPO审核委员不称职,这样,将助推发审委员更专注于对企业利润的合理性和企业发展前景的审核,使更多优秀投资标的募集到发展资金,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再次,应考虑引入IPO人工智能审核机器人,将所有IPO审核流程、要求进行编程输入机器人,然后,发审委将申请上市企业资料输入到机器人内,由机器人代为审查。这样将极其有效的提高IPO审核效率,解决申请上市企业长期排队的难题,同时,还能排除一切人为因素的干扰,彻底将腐败拒之门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