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到底配备多少才合适?

国企高管到底配备多少才合适?
2017年11月29日 10:14 开伟观察

本文作者 莫开伟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

曾经,据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新增5位副总经理,至此副总经理人数达到11位,遥遥领先同行业,加上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高管总数已达14名;且据披露高管年薪数据,新增5位副总年薪均超百万元,公司14位高管年薪总和超过2107万元。

我国政府机构公务员超编“传染病”,近年已殃及国企,不少国企副总数量配备超编并不稀奇。据白酒业内专家透露,国营大型酒企设多位副总是个正常现象,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个。从这里可看出,目前酒企副总数量超编是个普遍现象,只不过贵州茅台略多,显得格外扎眼而已。况且,这次贵州茅台副总配备数量较多,也另有隐情。据贵州茅台证券部人士表示,突增5位副总经理,是“考虑公司新阶段发展的问题,解决新老接替”。由此,贵州茅台副总配备数量多达11位,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而贵州茅台副总配备数量之所以惹来社会争议,关键问题是民众不知道副职高管数量到底该配备多少才算适宜,也不知道副总配备数量以什么为依据,又由谁说了算,这些问题都让民众在心里打上深深问号,也是当事国企及国企相关管理部门亟需向社会解释清楚的。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民众质疑之声就一天不会消弭。

曾经,我国政府机构就因为领导职数配备数量过多,导致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更造成单位权力内耗,遏制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更浪费了纳税人钱财。对此,历届国务院都极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试图消除领导职数配备过多及人浮于事乱象,经过数次改革情况大为好转。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和市场主体,在高管任命、财务分配等方面接受当地政府国资委管理,且高管有明显行政级别,实质上属于准政府机构。因此,国企高管数量配备多了,也会步政府机构后尘,不能不让人产生两大担忧:

一忧国企高管超编形成常态,会诱发新一轮高管数量膨胀,推动企业管理成本大幅增长。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国企副总高管超编行为若得不到控制,就会为其他国企效仿,从而形成“羊群效应”;且高管都是高薪,必然加大国企管理成本,会引发两方面思考:一是高管过多带来薪水急增与企业利润是否匹配?高管增加带来企业总体薪水水平过快增长,与中央提出国企高管减薪精神是否相违背?以贵州茅台为例,高管平均年薪144万元,高管年薪达到2107万元;且2013年6位副总年薪平均值为87.85万元,而2012年5位副总年薪平均值仅为69.18万元,不降反升。

二忧国企高管职数配备缺乏科学依据,造成因人设岗,导致高管人浮于事或产生企业内耗,影响国企健康发展。国企高管配备数量应有一整套科学依据,兼顾企业经营发展规模、经营盈利及高管承担的实际管理工作量,并走民主听证程序,既不能由企业“一把手”主观意愿配置,也不能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搞关系和权力平衡。否则,国企管理就会出大问题:如机构繁杂、工作效率下降、管理难度加大及诱发贪污、腐败等现象发生,这种现象在我国国企曾反复发生,是应充分吸取的教训。

显然,国企高管数量配备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国企生存发展动力及其凝聚力,虽然国企有按市场化配备自己高管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也不是无限制的,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现实,既不能超越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需要,也不能完全摆脱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指导,应实行市场与行政双重调节。

因此,各级政府及国资委应担负监督之责,对国企副总高管配备数量制定科学衡量体系,使其副总高管配备既切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又适应客观竞争需要,把握好一个度,防止副总配备过多过滥,实现国企高管总数配备科学化、合理化,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切不可只把眼睛盯住薪酬改革,应同步关注高管“瘦身”,甚至把对高管“瘦身”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高管与薪酬密切相关,高管少了,薪酬下降了,国企负担自然减轻,企业活力也就焕发出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