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啦,中国应有防范冲击的措施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啦,中国应有防范冲击的措施
2017年12月15日 09:58 开伟观察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3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耶伦掌管美联储以来的第五次加息。

毋容质疑,美联储今年的第三次加息对当前世界金融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及经济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如美联储决议发布后,现货黄金窄幅波动后快速冲高,涨幅扩大至0.7%,刷新近一周新高至1254美元/盎司;美元指数短线跳水,跌0.43%报93.66,创一周新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幅扩大至4.5个基点,跌破2.35%关口,创一周新低;由于美联储加息不如预期鹰派,金融股大幅走低,拖累标普500指数自日内高位回落,道指和纳指涨幅亦较日内高位缩窄。

具体说,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开启了新一轮世界货币紧缩模式,让全世界各界为了防止资本外流而纷纷加入提高货币利率的行动,也可理解为是相对量化宽松政策而进行的新一波量化紧缩的“货币大战”,这是不以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管理当局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美联储今年第三次加息还只是小试牛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其加息的溢出效应将持续很长时间。据相关机构预测,根据特朗普税改的落地进程和实际效果,美联储将相机再进行一次或两次加息,以巩固美国经济长期增长动力,2018年美联储再加息三至四次应是大概率事件,加上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主动缩表,这将引发国际资本流向美国、对世界各界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再次,它有可能引发新兴发展经济体货币贬值,推高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对世界各界经济复苏、就业增长等都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将是无可争议的结果。

而美联储第三次加息,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底会否产生负面冲击?负面冲击到底有多大?回答是肯定的,且产生的负面冲击也是较大的,这绝非危言耸听。从当前现实看,这种负面冲击应主要体现三方面:

其一,倒逼中国央行有可能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从而抬升整个社会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尽管当前中国央行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货币政策紧平衡、资金市场利率持续上扬的趋势仍在持续。显然,我国名义存款利率没跟进,但市场交易利率早已有所提升。

而且,中国央行事实上已经对美联储加息做出了政策回应,比如12月14日央行开展的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央行加息政策终将落地,必然会抬升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中枢,使得当前整个资金成本高企趋势得以实现,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压力,加剧融资难、融资贵困难,使本来还没摆脱经营困境的实体经济将更加雪上加霜。而且,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也会进一步推升银行负债端成本,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和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

其二,影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走向,有可能从现在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重新步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门槛。货币政策转向,虽然会对稳定人民币汇率、防止中国资本外流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势必会影响中国已推进的以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深化国企改革为重心的供给侧改革及金融改革,使这些已进入深水区的改革陷入更加被动和艰难的境地,不仅会延缓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企业生产经营处境更加困难,对社会就业增长及社会稳定都将带来不利影响。

其三,对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利空效应,可能使当前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陷入更加萎缩状态,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从而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及监管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美联储加息25基点,尽管市场已经有充分预期,短期内并不必然利空A股,对中国债市及股市短期也不会形成重大冲击;但从长远看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很难幸免于难,国际逐利资本从中国资本市场撤走流入美股市场或其他国际获利较高的大宗商品投资领域,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此,尽管目前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可能被市场充分消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不会很大,但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尤其不能心存麻木不仁的侥幸心里,应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多方面实施综合金融应对政策,同时配以宏观产业经济政策应急方案,并进一步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财税金融改革政策,才会增强中国金融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应对能力,中国经济也才不会因美联储加息而受到重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