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严厉处罚能否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乱象?

从严严厉处罚能否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乱象?
2017年12月16日 11:46 开伟观察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证监会2017年以来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06件,罚没款金额73.24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7倍;市场禁入36人,预计全年市场禁入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12月15日《中国证券报》)。

从这些罚款数据可看出,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敢于碰硬,勇于亮剑动杀手,是一种积极可喜的转化。而且,重罚也确实具有较强的现实震慑作用:可将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落到实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处罚追责,通过严查操纵股市、深入整治市场乱象,积极稳妥处置重点风险,极大地加大市场违规成本,以达到从严治市的目的。

同时,重罚有助于净化市场生态环境,让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并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外,重罚呈现的特点,可对上市企业意欲以身试法者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迫使其悬崖勒马,自觉增强守法合规意识,从而推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生态优化。

比如罚没金额较大,顶格处罚较多、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较多、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件较多、行刑结合办案等等,都发挥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从这里可看出,处罚金额大幅增长和顶格处罚增多,体现了资本市场监管“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转型特点,也表明监管当局对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很明显,对社会关注度高,市场影响大的案件依法高效作出行政处罚,迅速回应市场关切,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整治了市场乱象,净化了市场生态,维护了市场秩序,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提升了监管公信力。

然而,即便如此,笔者还是高兴不起来,总觉得如果证监会把过多精力用于日常检查而忽于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仅有点本末倒置,而且最终也对净化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这么说,并非否定证监会严厉监管和从重处罚的作用,更不是让证监会放弃铁腕从严从市的勇敢作为;而只是让监管当局在注重检查处罚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放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上;唯有加大资本市场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相应制度,才是回归监管的正途。

因为目前资本市场所有乱象的根源都因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不完善而诱发的;如果资本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都比较完善,从制度层面堵塞了各种漏洞,则资本市场中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必然无机可乘,违法违规的源头也就被掐断了。因而,目前应加快《证券法》及其他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并尽快颁布实施;不能再一拖再拖,拖得越久,资本市场的沉疴越难治理,监管的成本也会越大,投资者利益受损也越多。

而且,还要看到,如果仅仅重罚,无论违法违规成本有多大,但相对违规违法所得,罚款可能还不足以让其倾家荡产,有些罚款可能也只是九牛一毛,所谓重罚并不能完全消灭铤而走险者企图。同时,处罚高管吊销其证券行业从业资格,或将严重者送进监狱;今天送了张三,明天可能还有李四继续干着同样的违规违法勾当;尤其现在依然在资本市场中浑水摸鱼、没有暴露的违规违法者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法说清。

显然,正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不完善,才使得资本市场中违规违法者们“前仆后继”,也使资本市场同样的问题屡查屡犯、越查越多。显然,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乱象,并非监管当局无能,而是制度性缺失或漏洞造成的。

再则,靠行政性、人治式的检查监管,不仅监管当局精力有限,并受到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也难以将所有问题查出;且久而久之,也会产生监管疲劳感和懈怠感,使监管失之于偏、失之于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尤其,过分依靠行政性现场检查监管方式,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监管人员要拒人情、公正执法难之又难,且容易在监管中产生各种暗地利益输送,使检查监管成了“不长牙齿”的老虎,这也是今天资本市场问题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要说别的,证监会几个高层官员的问题,哪一个又能逃脱掉“利益输送”这个怪圈呢?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加大监管力度、从重从严处罚固然重要;但监管当局千万别剑走偏锋,而是应将监管重心放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上,用制度来覆盖资本市场监管中的一切漏洞,用制度性监管来代替行政性、人治式的监管,让资本市场监管真正步入法治化、正轨化轨道。唯此,中国资本市场方可风清气正,投资者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