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条件打造“中国版诺贝尔奖”

中国有条件打造“中国版诺贝尔奖”
2017年09月14日 07:38 谭浩俊

打造“中国版诺贝尔奖”,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工作中来,也能推动世界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由于此项大奖去年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奖项设置、评选方式、评选范围还是影响力、影响面等,都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提升,需要让更多的人成为未来的科学之星,让更多人为当选为未来的科学之星努力。所以,此项大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产生的效应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广。

由于此项大奖是由中国企业家捐赠设立的,中国许多知名企业都成为了此项大奖的参与者,如百度、腾讯、网易、真格基金等,因此,一些媒体记者也在问参与此项活动的企业家,是不是自愿参与、自愿捐款的。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提问显得有点幼稚。因为,正如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峰所言,别觉得我们好像都牺牲了,只捐赠钱了,其实最赚便宜的就是我们这些人。你们讲,你挣钱难,花钱更难,什么叫花钱难?把钱花到好的地方,让自个儿开心,这事难。我们是捐了钱了,但是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这帮人。

确实如此,对企业家来说,决不只是挣钱的机器,不是挣了钱花天酒地就是最开心的事。如何把手中的钱花好,花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花出人类共同的福祉,花出口碑和影响,才是企业家们最大的心愿、最大的贡献、最大的价值。而奖励科学家,则是企业家最划算的“买卖”,最具价值的手段。要知道,没有科学家做支撑,没有科研项目做保障,没有良好的技术做基础,没有优质产品做保证,哪个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又有哪个企业能够与其他企业竞争。自然,奖励科学家,只是企业家们在做一笔更大的“买卖”,投资一个更具前景和市场的项目。因为,谁也不知道,在这些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队伍里,会为企业家们提供多少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好项目、好产品,从而给企业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创造多少社会效益,为人类做多大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

事实也是如此,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原本就是共生共长、互相依托的,特别是现代经济下,科学家没有企业家,很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生产力,无法让科研项目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无法实现科研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家没有科学家,同样无法让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科学家,也显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大学等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大多也是科学家的一员,是未来科学之星的候选人。因此,一定程度上,企业家和科学家就是一家人,是在同一领域扮演的不同角色。

正是因为如此,依靠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科技手段等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也就更有理由为科学家们做点什么,为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些保障,为科学家队伍的不断扩大创造一些条件。因为,今天的某些捐赠,可能会在未来成倍成倍地得到回报,从而让捐赠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现实生活中,因为某次小小的捐赠行为、帮助行为、扶持行为,而让自身在今后大受裨益的事并不少见。所谓今日栽树、明日乘凉,今日种下小树一棵,明日成为参天大树,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要让这个大奖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向各个领域转化,不仅需要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撑,更需要科学家们的积极努力。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研究的队伍中来,有更多的人能够放弃各种诱惑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是离开科研队伍去挣钱,那么,这项奖的生命力也会更强,就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成为此项奖的参与者,从而让此项大奖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作用更强。其中,基金的管理使用、评奖过程的公平公正、获奖人员的公信力等,则是大奖能否持续有效地推动下去的关键。

从总体上讲,企业家和科学家加强互动,从利益关系转向合作关系、从隔岸相望转向同舟共济,企业家用创造的财富为科学家们增加研究动力,科学家用研究的成果为企业家们提供新的财富机会,完全是“双赢”甚至“多赢”格局,没有理由不将此项工作做好、做出影响和效率来。如果能够成为诺贝尔奖的重要补充,与诺贝尔奖形成呼应,那未来科学大奖的地位也会大幅提升,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科学大奖。而参与此项大奖的企业家们,也会因为此项大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痕迹。

未来科学大奖

留下的财富会用掉、会花光,留下的影响则会永恒。对企业家来说,做一件能够扩大影响、留下痕迹的事,何乐而不为。而对科学家们来说,有企业家的全力支持,从而拿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也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中国正在逐步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鼓励企业创新,正在用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打造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诺贝尔奖”,无疑对于提高创新水平,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行列中来,是完全必须的。有这么多企业家希望加入到“中国版诺贝尔奖”的创造中来,中国就有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打造自己的“诺贝尔奖”,且这个奖一定会成为诺贝尔奖的“姐妹花”

谭浩俊【原创】

更多精彩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