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元素多了,月饼的口味也就好了

市场元素多了,月饼的口味也就好了
2017年10月05日 11:07 谭浩俊

月饼是一种具有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的产品,切不可过度商业化,而应当更多的考虑消费者的感受。

月饼

随着嫦娥抱着月兔、吴刚捧着桂花酒回到月宫,月饼的生产和销售也将从火爆转向清冷。即便不象过去,只有中秋快到时才能看到月饼,平时月饼的数量和品种也不会太多,而只有到了中秋,各种花式、各种口味的月饼才会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而从今年月饼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看,很明显,品种和口味更多、更丰富,但高价月饼明显少了,天价月饼更是没有出现。更多情况下,商家提供的都是价格相对便宜、品种则十分丰富的商品,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用自己喜欢、又价格适中的月饼。很多消费者都说,今年的月饼市场供应,是近年来最好的。

作为更具象征意义的商品,月饼更多的还是为中秋点缀、为中秋增加纪念价值。所以叫月饼,就是月圆、团圆、团聚的意思。所以,吃月饼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用月饼代表心情、心境才是最重要的。纵然如此,月饼仍然是一种食品。既然是食品,就必须讲究口味,讲究货真价实,而不是因为具有纪念意义、象征意义,就可以趁机斩消费者一刀,生产出价不廉、物不美的月饼。如果这样,就会让中秋的含金量打折,让消费者的心情打折、心境受伤。

事实也是如此,往年出现的天价月饼,并不是月饼的品质达到了“天价”水平,而是盛装月饼的盒子中装了太多的机关,譬如高档红酒、金条、金块等,月饼则成了配角。而购买这些月饼者,也决非普通百姓,而是有权有钱者,从而让月饼这个具有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商品,变质为行贿手段、受贿工具,成为十分腐朽的东西。所以,八项规定也不得不对类似问题进行规范和约束。

月饼

应当说,月饼回归理性,除了政策上的逐步规范和严厉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市场的回归,市场元素的增多。因为,天价月饼等的淡出市场,并不意味着月饼市场供需矛盾的解决。要想解决月饼市场的供需矛盾,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靠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更主要的,是要求生产者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月饼,而不是生产者自己的自娱自乐。

很显然,前些年的月饼生产,生产者更多的是站在自身利益考虑,站在一时利益所需,能把价格做高的尽一切可能做高,能将利润空间做大的都尽最大努力做大。原因就在于,公款消费让月饼价格失去了理性。现在,公款消费的路堵死了,只有消费者能够让月饼的生产和销售不再停滞。如果生产者仍然只站在自身利益考虑,而不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所生产出来的月饼,就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然,也就没有市场。今年的月饼市场,能够出现良好的转变,原因就在于,生产者离消费者更近了,生产月饼的厂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接地气了。

实际上,从月饼本身的情况来看,也不像其他商品,是非食用不可。很多人对月饼并不是太感兴趣,只是中秋时节必须尝一尝而已。如此的商品,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消费者的品味。那么,这样生产出来的月饼,是不可能有市场的,也是不可能实现其价值的。那些指望依靠各种关系将月饼推销出去的行为,也只能在短期内产生小的效果,而不可能有长期价值。今后的月饼供应市场,很多原来生产月饼的企业,包括宾馆、饭店,今年都没有开张,原因也在于,对市场的敬畏。因为他们知道,原来的销售模式,已经不适用市场。与其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不如干脆不生产。

月饼

总之,对月饼生产来说,只有注入更多的市场元素,让市场对月饼的生产和销售起决定性作用,月饼的口味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市场,才能维持月饼生产和销售的可持续发展。月饼与中秋的关系,也才能越来越协调,月饼的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才能最大化。

谭浩俊【原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