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繁荣”的背后隐藏多少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繁荣”的背后隐藏多少风险
2017年12月03日 11:45 谭浩俊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城市商业银行表面上看个个繁荣无比,实质上,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隐含着很大风险,且经营思路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商行设立的目的,如何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十分重要。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2017年城商行年会上指出,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城商行群体一直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是,也存在脱实向虚、期限错配、杠杆叠加、风险不断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能力薄弱,个别银行大股东将银行视为提款机,通过信托、资管、股权反复质押等手段套取银行资金。

不可否认,城商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服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城商行大多在起步时条件较差、基础较弱、平台较低,即便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没有完全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公司治理能力不强、受外部因素干扰较多的现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被隐性股东操纵或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商行大多希望通过上市等改善资产结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因此,城商行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相当一部分城商行都表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显得十分热闹而繁荣,经营业绩也大多非常不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透过表面的“繁荣”,对这些年来城商行发生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城商行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的,必须通过监管使其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事实也是,从这些年来城商行的发展来看,不少城商行在由城市信用社等进行改制时,并没有能够对已经存在的不良债务等进行消化,而是带入到了改制后的城商行。改制以后,城商行也没有把消化不良债务等放在重要位置,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业务扩张方面,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形成的债务和风险。因此,“胎”里带来的风险仍然是城商行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而且,有的地方政府承诺的帮助城商行消化风险的政策也没有完全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商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在发展过程中,又由于过度注重规模的扩张和短期利益的追求,在资金投放等方面不注意质量和风险,脱实向虚现象十分严重,很多连国有大行都不敢涉足的行业与企业,城商行也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以及大股东等的暗中操纵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即便眼前没有发生风险,也留下了很多的风险隐患。如给一些并不具备很强实力的开发企业放款、给产能严重过剩贷款、给明显存在洗钱和发放高利贷等企业提供融资等,自然,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商行发展留下风险隐患。

不仅如此,一些城商行的企业和个人股东,还通过股权重复质押、资管、信托等手段,从其他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获取资金,从而给城商行的安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一切,都对城商行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化解城商行可能存在的风险,规范城商行的行为,增强城商行的抗风风险能力。

很显然,进一步明确城商行的服务功能,是规范城商行发展行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城商行来说,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是首要职能。要知道,近年来,央行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大多对城商行进行了倾斜,目的就在于,发挥城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城商行在服务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去做,而是将资金投到了非实体经济领域,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所以,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商行的服务功能,把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作为城商行的首要职能。

要对城商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全面普查,深入了解城商行的股东结构,弄清楚城商行是否存在隐形股东、代持股东等方面的问题,是否存在股东操纵或干预城商选择服务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两会一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有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内部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等。如果问题严重,就必须有效整治,确保治理结构完善和健全。

要加大监管力度,金融监管机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一定要发挥作用,要将监管渗透到城商行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切不要被城商行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要更多的看到城商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监管死角,实行无缝监管。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银行等进入我国的步伐也将加快。如果城商行不能正视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到位,规范自己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将极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点,城商行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各级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也要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谭浩俊【原创】

更多精彩文章,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