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是好公司,王石不是好领导,要不要买点万科?

万科是好公司,王石不是好领导,要不要买点万科?
2017年01月06日 12:24 力哥说理财

从半年前的万宝之争,到今天的万宝华三方宫斗大戏,台上演戏的认真演出,台下看戏的也大呼过瘾。如今这三者的关系,大有当年明末李自成、吴三桂和多尔衮之间的微妙格局,事态最后到底会如何演变,现在谁都说不准。

关于这件事,外面各种各样的分析报道已经很多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力哥不再赘述,我今天想从理财视角谈三点看法。

第一,万科是家好公司。

作为股票代码000002的第一批深交所上市元老,万科从来都是深圳市的骄傲,也是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

一直以来,万科家出品的房子,价格就是要比周边的其他房子贵一些,因为的确万科房子无论是品质还是设计亦或者是后期的物业管理,相对其他杂牌开发商做的更出色。

今年年初力哥写过一篇文章叫《你为什么炒股总亏钱》。

当时我拿万科举例说,万科A1991年上市时股价才10块钱左右,到1996年复权价格涨到了20块,2001年涨到了90块,2006年涨到了200块,2011年涨到了600块,2015年股灾后的价格依然有1100块,而经过这次宝能大战连续拉升,停牌前万科复权价已经涨到了1800元,5年投资回报率200%,10年投资回报率800%,20年投资回报率9000%,25年投资回报率18000%!

这就是优秀企业+长期复利的投资结果。

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是年初发生股灾3.0的时候,那天沪指在3100点,而今天沪指在3000点,指数没多大变化,但当时万科A已经停牌,而现在复牌后连吃2个跌停板,跌幅超过20%。但即使如此,10年回报率也只是从800%跌到了600%,20年回报率从9000%跌到了7000%,依然是个令人极度艳羡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说到万科的长期投资者,那就必须要说那个传奇投资人刘元生。

1988年底,万科向社会发行股票时,因为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打了退堂鼓,早年就与王石交好的港商刘元生因为对王石这个人非常信任也非常看好,就用外资身份开设A股账户,购买了360万股万科原始股,投资400万港元。

不过和绝大多数在企业上市后大赚一票就套现走人的普通投资者或者投机者不同,刘元生因为相信王石,看好万科,于是选择长期持有,一持有就持有了28年——没错,一直到今天,刘元生依然是万科最大的自然人股东,他真的在过去20多年里在万科这一支股票身上赚到了一两百倍的超额投资回报。

虽然刘元生的故事成为了投资理财教材中关于长期投资的经典案例,但回过头去看,刘元生的成功能复制吗?

肯定不能。

首先,决定这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运气,当年谁能想到万科能成长为今天这样的巨无霸呢?当年和万科一起上市的企业,有几家做到万科今天这种规模了?别说刘元生想不到,王石自己也绝对想不到,否则也不会有今天这出闹剧了。成为一家优秀企业主要靠的是创业团队的眼光和努力,而成为一家卓越甚至伟大企业,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其实是运气啦,而好运气永远无法被复制。

其次,我们普通人有几个人能真正坚持持有一只股票28年呢?比如从25岁到53岁,在这漫长的28年里我们真的可以在生活中完全不需要动用这笔投资吗?刘元生本来就是富二代,投资万科的时候已经是年近50的大商人,不差你这点钱,所以他的投资完全无压力,这却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照搬的。

最后,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刘元生持有万科20多年能获得这么高的投资回报,那如果我们从2016年开始也学习刘元生在接下去20多年里也长期持有万科,是不是也有可能达到那么高的长期投资回报呢?

一般的理财师会说“这事可说不准”,但力哥却说“这事肯定不可能发生!”

因为给万科爆发式增长提供基础的那个风口已经过去了,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房地产大跃进时代已经结束了,房地产行业已经逐渐从暴利行业回归到常规行业了。

所以力哥觉得,万科是家好企业,虽然中国房地产时代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虽然今天由于管理权之争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万科股价出现连续跌停,但已经成长为一家成熟企业,尤其是成长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军企业的万科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两个管理者的改变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换句话说,不管明天王石和郁亮会不会被万科董事会扫地出门,成为孤家寡人,万科未来依然大概率会继续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华润、宝能、安邦这些资本大佬们偏偏要在万科这家企业上投巨资死磕,因为在资产荒的时代,他们举目望去,值得自己放手投资而且有这么大体量能容得下自己那么多钱的优秀投资标的真的并不多,万科就是这么一个香饽饽。

大家都愿意争抢的香饽饽,出现一些巨大的负面消息,对投资者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好事吗?

第二,王石不是好领导。

直到今天,王石依然是我非常敬佩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他写的最好的书绝对不是讲万科成长的《道路与梦想》,而是他的《灵魂三部曲》——《让灵魂跟上脚步》、《徘徊的灵魂》、《灵魂的台阶》。

这三本书力哥都看过,尤其是其中第二本《徘徊的灵魂》讲述了王石拜谒圣城耶路撒冷的故事和思考。

这是2008年的事,我清晰记得,那一年王石抛出了中国楼市“拐点论”引起巨大反响、而汶川地震后的“捐款门”事件更是引发轩然大波,让他遭遇了史上最大的舆论危机,他也被恶意的冠上了“王十元”的“美名”(王石对慈善的看法是正确的,只不过当时特殊时期大部分国人无法接受这种慈善观),随后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突袭……这些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与王石对宗教信仰问题长期探索和思考形成了非常奇妙的共振,这也让力哥发自内心的感叹王石真的是中国企业家中少有的骨子里就非常爱看书,爱思考的牛人。

但这一切让我对王石肃然起敬的优点,都不能掩盖王石缺乏理财思维的事实。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创立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王石并没有搞清楚,或者说他虽然明白,但自己依然放不下。

企业的本质就是通过大量系统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创造更大的财富,如果企业不能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经营创造1+1大于2的财富,那我们为什么不继续维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状态呢?

而企业家创立企业的目的,从小里说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顺便赚钱,往大里说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公众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为国家更多的税收。

当一家企业已经做到了足够大,足够规范以后,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自己运作,自己给自己供血。作为创始人,有你和没有你,他都一样会继续创造财富、工作机会和税收。而对你个人而言,既然企业已经长大了,你也赚够了钱,为什么不能让企业自己飞走呢?

因为情感无法接受。

对王石来说,无论是名,是利还是人生体验,他都已经达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步,他已经到了什么都不缺的生活状态,所以他离开万科核心管理层也有很多年了,但当万科遭遇到宝能收购的时候,王石为什么又一定要大发雷霆跳出来呢?还是因为他见不得自己一首创立的万科落入自己并不认可的第三方的手里。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这就是一种家长心态,把孩子(企业)当成自己神圣不可分割的私有财产,明明孩子已经18岁成人独立了,从法律上说,你没有权利再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企业已经不是你的了),孩子是选择嫁给一个富二代还是穷瘪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关你什么事呢?

一旦你把你和企业的关系从简单的法律关系变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那就这种关系就会非常容易受到冲击。

从法律上说,王石和万科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要不就是股改前王石是万科大股东,是老板,你说了算。要不就是后来王石已经变身成职业经理人,你不再是万科的老板,你只是万科老板雇来看家的。

再然后,王石已经淡出万科的日常经营管理,整天和田小姐在美国读读书谈谈恋爱,小日子过得很惬意啊 ,如今却又要以企业老板的腔调出来讲话,这就是王石没有摆正自己和万科之间的新关系。为什么宝能提议罢免王石的一个理由是王石天天忙着泡马子,万科啥事都不管却还要万科的股东给他5000多万薪水养着他呢?

在力哥看来,以王石对万科的贡献以及王石本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万科给他几千万薪水不算多,就当是请个形象代言人或者名誉总裁也好。

早在前互联网时代,王石本人就因为有事没事就去登个山啥的经常上媒体,用今天的话说,王石本人就是一个超级大IP,公众普遍形成了“万科=王石”的印象,王石也成了万科不二的代言人。王石这个IP对提升万科的品牌价值是有明显助力的。

这也是为什么事件发酵到今天,王石和万科管理层在普通老百姓中间的支持率比较高,王石长期和万科捆绑在一起的形象,使得突然有一天一个财大气粗的野蛮人说要把王石从万科扫地出门会让公众对王石投上同情票,有点像陈世美(宝能系)成功当上了驸马爷(成功入主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就要把原配秦香莲(王石)作掉一样。

但其实在精英知识阶层,包括力哥本人,都会更倾向支持宝能,万科的故事其实在西方国家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一点不稀奇,只不过王石20年的骨灰级IP身份和万科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导致这件事引起了舆论那么大的关注。

不过从上市公司规范管理的角度看,宝能的炮轰也没有错。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给一个已经不管事只是挂个名的创始人那么高的薪水,那中国企业治理水平一定会大踏步倒退。

总之,王石还是那个真性情的王石,但万科已经不是当年的万科了。

正如许多中国企业家总喜欢把企业比作一个大家庭,把员工比作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希望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反过来也希望员工能像对待家一样爱自己的企业,为自己的企业努力贡献自己的一切。

但这是非常扯淡的一厢情愿,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班主任总是给我们洗脑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要相亲相爱一样。

如果企业和班级都是一个家庭的话,那为什么企业可以开除员工,学校可以开除学生或者让学生留级呢?

有哪个当父母的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这个儿子做的太糟糕了,太让我失望了,所以我决定把你fire,你要不认隔壁老张当你爸,去他家混口饭吃吧。

员工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因为自己的家人是无条件接纳自己一切缺点的,而企业不会,只要你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态度无法达到老板的要求,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你fire。

而老板也不应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传宗接代或者说养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它就是我们人生的一大终极意义所在,而创办企业只是一种手段,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手段,而不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根本目的。

按照“富爸爸”的理财观,企业如果作失败了就让它破产好了,没什么可惋惜难过的,重新再注册一家新公司,重头再来就好了。但你不可能因为你的儿子出车祸死了,却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再生一个好了。

反过来说,如果一家企业作成功了,当然值得骄傲,但也没必要让这家企业牵着你的鼻子走一辈子。如今有不少连续创业者,把一个企业作成功以后就套现退出,再重头开始作一个新的企业,觉得这样的生活紧张刺激充满挑战。

然而财富四象限理论告诉我们,身在企业家这个象限的人虽然乍看起来很有钱,但实际上生活状态依然不自由,要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殚精竭虑,拼死拼活,非常辛苦,所以进入靠钱生钱生活的投资人状态才是最轻松的,这时你就可以去做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了——你做不做这件事都与赚钱无关。

王石其实早就达到这种生活状态,正如比尔盖茨在2008年宣布退休后,就真的不再管微软的具体事务,全身心去做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慈善事业了。

只是从王石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来看,他显然并没有真正从理财高度认清这个问题,他依然把万科当成自己不可分割的孩子。

可见,当年的王石是个好老板,而今天的王石并不是个好领导。

第三,到底要不要买点万科?

上面我说万科这家公司底子已经很扎实了,眼下热闹的万宝华之争终有落幕的一天,虽然他们眼下为了自身利益而各种明争暗斗,但让万科变得更好更有价值一定是他们共同的心愿。那现在是不是可以买点万科呢?

我的看法是,现在或许未必就是抄底万科的最佳时机。

因为还是太贵。

尤其与半年多年宝能大举买入万科时的股价相比,贵。

以现在的股价,宝能依然是赚钱的,如果最后游戏玩不下去了,或者引发了高层出手,宝能想要退出的话,宝能很有可能还能全身而退,你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就很难说了。

毕竟万科的事闹到这么大,中国千万双投资者的眼睛都盯着它股价的一举一动,甚至最近有好几个力哥的会员都私下问我能不能抄底万科,大家都发现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已经不是机会了。

最后,万科这事给我们普通投资者最大的理财启示在于: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永远比你看准一只股票更重要。

尽管万科是众所周知的白马股,但白马股一样会遭遇到不可测的黑天鹅事件。

这就是为什么力哥一直推荐基金定投,而不怎么推荐股票定投的原因。虽然股票的波动经常比基金更大,理论上也可以定投,但个股的风险更难预测,一旦遭遇到这种黑天鹅事件也很难分散风险。

当然,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不仅仅适用于股市,同样适用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