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你做梦也想不到的答案!

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你做梦也想不到的答案!
2017年12月06日 20:05 力哥说理财

本文6500字,阅读约10分钟

1

年轻人走出校园后,总觉得天高地广任我行,年轻就是无极限,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的未来不是梦,根本不会考虑养老问题。

等过了30岁,面临结婚、买房、育儿等人生重大事项时,回顾自己不算特别如意的职场岁月,摸摸口袋里并不算多的积蓄,看看头上开始出现的丝丝银发,便会开始忧虑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

普通人在60-65岁会面临退休生活,所以当一个人处于30-35岁时,难免会在夜深人静时,脑中闪过一个问题: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然而普通人往往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想啊想……越想越心慌,越想越心烦,索性眼睛一闭,蒙头睡去,以后面临的问题,以后再说吧……

关于养老问题,力哥之前很多文章都讲过。

比如《未来中国钱途无量的三大产业和一个指数》, 讲的就是未来的深度老龄化时代,我非常看好养老产业指数。

然而买养老产业指数基金,30年后真能养活我们吗?

比如《超人VS蝙蝠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我再次提出了“老何所依”的终极命题,并在分享《金刚狼3》观影感受的《30年后,拿什么养活你自己?》中,给出了我认为相对最靠谱的候选答案——

房子。

然而在人口不断递减的新时代,现在买房子,30年后真能养活我们吗?

对此,力哥也感到困惑……

直到10月,我在写“大都会青春残酷物语”系列时,不禁悲从中来,再次想到这个问题,于是写了《80后,我们老何所依?》

只不过这次,我没勇气抛出板上钉钉的答案,所以把这个开放式问题直接抛给大家……

但我从未停止过思考。

如今,我终于想明白了。

2

为什么老龄化是人类社会无法扭转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物质丰腴,普通人的营养摄入更均衡更充分,因而寿命普遍得到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科技,特别是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就算得病了,治愈的概率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人的寿命一定越来越长。

现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过去人均预期寿命70岁,退休后国家只需再养10年。因为国家是靠20-60岁的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支撑起来的,假如各年龄段人口呈均等分布,意味着4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赡养比4:1,压力不大。

但未来人均预期寿命很可能会提高到80岁、90岁甚至100岁,就算退休年龄从60岁大幅提高到70岁(现在发达国家执行的最高退休年龄是67岁),哪怕到时民怨四起,50年工作年龄段的人口还是要养活20-30年的退休人口!赡养比为1.67—2.5,差不多2个养1个,这显然是人类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老不死”并不是人类无法破解的终极难题,单纯对比工作和退休人群的年龄段长度,可能会觉得赡养压力灰常大,但如果年轻人多生孩子,依然可以大幅降低赡养比,化解危机。

所以真正的噩梦不是“老不死”,而是“老不死”的同时,人类还面临“少不生”的封喉一剑……

今天,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被誉为人类文明之光的欧洲地区,不想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不想结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欧洲四大国的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大妈、英国首相梅姨、法国总统小鲜肉马克龙、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还有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荣格,无一例外,都木有孩子。

视野放大,瑞典总理洛夫文、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卢森堡首相贝泰尔……全都不要孩子。

其中最逗的是卢森堡首相贝泰尔,这哥么两年前还在神父的主持下,和自己的比利时小鲜肉男盆友公开举行了一场同性婚礼。

然而这哥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之前已有两位欧盟国家领导人都和自己的同性伴侣公开登记结婚,给单身汪指出了一条脱单的阳光大道……

过去数千年来,同性恋一直受到所有人类宗教、传统和社会观念的歧视,直到今天,许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依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病”或“心理变态”。

可见,承认、宽容并尊重同性恋的确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进步标志。

但今天的欧洲,这种政治正确已被扭曲。同性恋族群不但不受到任何歧视,反而享有种种意识形态上的隐形特权,似乎有人宣布自己出柜,成了一种很时髦很浪漫的事,大有“我是同性恋我骄傲”的意思。

同性恋纵有千好万好,总有一点不好——不能生孩子。

今天有钱有势的欧洲精英阶层带头不生孩子,下面的底层民众面对经济负担更不愿生孩子……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国民都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人生追求,因而视生养孩子为沉重负担而拒绝生育,请问这个国家还有前途吗?

当“老不死”遇到“少不生”,欧洲劳力不足,只能开放移民大门,引进中东北非穆斯林劳工,而他们又特能生,所以今天欧洲许多大城市,比如巴黎、伦敦、罗马、法兰克福、维也纳、哥本哈根、曼切斯特、马赛等,穆斯林人口都已超过10%,如果单纯计算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比例,许多城市的穆斯林移民孩子已超过本地原住民孩子。

在《余额宝收益要跌了,懂行的都改买这货》、《生育才是第一生产力》、《罗子君妈妈:上海人为啥那么招人厌?》、《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中国老百姓理财醒世恒言》等各色主题文章中,我都不厌其烦再三强调一个观点——

30年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和平演变为法兰西斯坦共和国,没毛病。

因此这两年,我一直和身边人唠叨两件事。

一,一定要尽快办申根签证,去欧洲旅游。

今天你只不过容易在巴黎街头遇到扒手,但依然能看到有两千年历史传承的活的基督教文明,但20年后,你在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可能不再是巴黎圣母院,而是巴黎大清真寺。

二,如果准备移民,美国、加拿大、澳洲都可以,但千万别移民欧洲,更别去欧洲投资房产。

欧洲也有明事理的真正为子孙后代考虑的人,比如排斥移民的法国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

勒姨也是和梅姨一样的女强人,但没梅姨那么自私——她生了三个孩子。

只可惜,她没被选上,因为今天大部分欧洲人还沉浸在文明之光的政治正确幻影中没醒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日渐富裕的整个儒家文化圈。

开始是日本,后是亚洲四小龙,而最近10年,这种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为荣,拒绝承受育儿压力的思潮,以闪电侠都追不上的速度席卷中国大陆的年轻人。

2016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了201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结果。

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也就是说,就算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不再继续下跌,每下一代中国人都要比上一代整整少一半——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一样。

那2016年的最新数据呢?

翻开今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关于生育率的关键数据全部删除了……

有专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1%抽样调查方法还不够科学,导致中国的真实人口出生率被低估了,而官方则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好吧,就算1.047被低估了,真实情况又能有多高呢?

1.2?1.3?1.5?

不如做个小调查吧——

欧人无暇自哀而汉人哀之,汉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汉人也……

3

面对这种局面,70、80、90后的中国人,请仔细想一下,30年后,到底你能拿什么养活自己?

是房子吗?

人都没了,房子给谁住?

是钱吗?

老人多而年轻人少,意味着领养老金的人多而交养老金的人少,养老金严重亏空,央行自然就会开足印钞机印更多的钱,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钱会更不值钱。

那么黄金、石油、古董字画或者比特币呢?

似乎也很难说得过去……

再仔细想想,30年后,你真正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中国大兴土木盖了多少房子,你会没地方住吗?

科技发展到今天,食物、衣服、汽车都不再是很难生产的商品,所以衣食住行都不是大问题。

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刚性需求?

想想现在的老人,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人陪护!

得有人随时给他们量血压,做检查,得有人随叫随到保护他们的安全,得有人帮他们做饭拖地洗衣服完成这些不复杂但很累人的家务活,得有人帮他们染发敲背剪指甲,如果行动不便,还得有人每天伺候在身边,把屎把尿擦身喂饭,甚至还得陪他们唠嗑逗趣讲新闻,这样他们才不会孤独寂寞,以为自己被快速变化的时代淘汰了而感到自卑甚至得老年痴呆症……

请问,这些活儿你愿干吗?

我们这代深受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影响的年轻人不愿意做这种毫无成就感的脏活累活,你又能期待我们的下一代中能有多少人愿意干这种活儿呢?

如果下一代都不太愿意干,那就只有用经济杠杆刺激他们来干。

就像没一个姑娘心甘情愿出卖身体,但如果给的钱够多,有些就经不住诱惑了。

这意味着说,到时候让他们来为你提供这些养老服务的费用将极为高昂,远超未来30年的综合通胀水平,甚至超过你长坚持期投资的复利回报!

所以这才是我们老了以后,最稀缺的刚性需求!

记得曾看过一则新闻,说上海老龄化太严重,导致出现严重“阿姨荒”,于是街道想了个办法:有些60多岁的入门级老人眼下身体还不错,但80多岁的高龄老人大多要人照顾,不如现在让这些60+老人为80+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记录在册,等他们到了高龄,也可以请更年轻的退休老人来照顾他们。

这相当于是能跨越时间的劳务券。

但现在60多岁的老人未来享受到的养老服务一定会缩水,因为到时候能提供服务的人一定更少。

货币的本质是购买力的凭证,但纸币是最不靠谱的凭证。因为每时每刻都在缩水,如果现在我们提供一份劳动付出,获取一份等价的劳务券,等30年后由我们的后代提供,这才是最靠谱的养老对策!

只可惜,世上没有这种劳务券。就算有,因为人口代际衰减,到时八成也会成为空头支票。

至此,终极答案呼之欲出。

4

在30年后人口高度老龄化的新时代,想要安心养老,最靠谱的投资是多生孩子!

首先,孩子对你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他必须为你养老送终。

其次,孩子为你提供的养老服务,和你从市场上不知道谁家孩子那里买到的服务有本质区别。

后者和你之间仅是雇佣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劳务合同关系,因为你给钱他才来照顾你,你没钱或者工资涨到你承受不起时,对不起,他就会拍拍屁股走人,他对你没有任何法律、道义或情感上的羁绊。

更何况,到时养老服务严重供不应求,年轻人奇货可居,他很可能会敷衍了事,如果你不满意,也不一定能换到更好的。

更糟糕的是,就像携程和三原色虐童事件一样,到时你很可能老眼昏花,行动不便甚至瘫痪在床,你在这个年轻的“保育员”面前也像孩子一样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待宰羔羊。

事实上,哪怕就在今天的中国,许多低端养老院里,阿姨虐待老人的情况远比保育员虐待小孩的情况多得多!

只不过媒体和公众很少关心罢了。

30-60岁社会中坚的关注焦点永远在下一代,因为他们象征着未来,关心他们会为你带来希望。

但他们很少关注上一代,因为他们象征着死神,最后你得到的只能是一个骨灰盒。

啊~那是多凄凉的晚境……

啊~那是多么痛的领悟……

但孩子和你有血脉亲情,他对你有爱、有责任、有羁绊,你们有漫长的共同记忆,他会用心照顾你的生活,努力让你活得更快乐。

不过第三条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财富最终的消费者,也是财富最初的创造者,深度老龄化时代,最稀缺的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黄金、不是比特币,而是年轻人本身!

如果你生了个孩子,悉心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才能卓越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找到收入相对较高的的工作,用他赚到的钱反哺你的养老需求,这才是以毒攻毒的终极王道!

然而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生孩子也不例外。

一是如果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幸夭折,那投资就都打水漂了。

更糟的是像江歌那样,好不容易要出道反哺家庭了,却因为交了个不靠谱的朋友冤死异乡,对江妈来说,这种失独痛苦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弥补的。一是她的年龄已不允许从头开始生二孩,二是就算冒巨大风险怀孕了,她也没有金钱和精力再把第二个孩子拉扯大了……

今天中国失独家庭千千万,所以从投资角度看,生二孩具有分散单一投资风险的重要战略意义!

二是和智育相比,德育一定程度上要拼人品。

一对爸妈教育出来的5个孩子,2个有孝心3个没良心,这种事很常见。更何况孩子长大了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和压力,如果是儿子还要应对媳妇的挑战,到底能分出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你养老,也有不确定性。

过去人们认为,生孩子是赚钱生意。

因为只要保证孩子吃饱长大,就能成为劳力反哺家庭,甚至女孩长到14岁就要当财产一样嫁出去换一笔可观的彩礼,补贴家用。

过去40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孩子是亏钱买卖。

因为只生一个孩子,父母对这个孩子赋予极高期望,用在孩子身上的钱,尤其是教育投入,占家庭大半收入,今天那么多家长拼死要买学区房也是这个道理。

静态算这笔账,的确很亏。

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如果把30年后深度老龄化时代年轻人能创造的价值也算进去的话,只要你活的时间足够长,你的孩子又还有点良心,说不定这很可能会成为一笔阴差阳错的赚钱买卖!

尽管生孩子也要面临上述风险,但和不生孩子所面临的养老风险相比,还是小太多太多了。

这就像我们理财也要冒各种风险,不一定人人都有美好结局。

但如果你不理财,永远把钱存银行,那毫无悬念,未来你只有死路一条。

5

那对于笃定不要孩子,或因为穷而不敢奢求孩子的年轻人,30年后的养老生活,真的就一片灰暗了吗?

还是回到人类的基本需求来思考问题。

因为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导致今天许多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生产变得越来越容易,无论是种粮食盖房子,还是造汽车造手机。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能不能代替更多目前只有人类能完成的精细化劳动呢?

比如给瘫痪在床的老人擦身喂饭?

如果给人类30年时间,这种科幻片里的场景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呢?

回想30年前的1987年,大陆人第一次通过当时如日中天的港片知道一种不连电线也能打电话的“砖头”,取名“大哥大”。当时第一代吃螃蟹的广东老板买一台“大哥大”要2万元,还要入网费6000元,折算到今天的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200多万……

如果30年后,人工智能技术已成熟到能为人类提供精细化服务,那除了情感需求,孩子或阿姨能提供的大部分养老服务,人工智能都能代替,那岂不是不生孩子也能解决养老问题了吗?

就像大刘另一部短篇科幻小说的标题:赡养人类。

当越来越多的人类选择不生孩子,享受生活,人类后代变得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赡养的将不仅仅是老人,而是全人类。

然而那是太过久远以后的事,而留给我们这代人的准备时间只有30年。

更糟糕的是,就算30年后,最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了这样的发展水平,从最初的突破性创造到被批量化大规模生产的商业化运用,还有一个不断降低成本的漫长道路,过去20年,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的发展史已证明这一点。

因此即使乐观估计,到时有企业能提供人工智能养老服务,可能依然价格不菲。

因此又一个从根本上以毒攻毒的养老对策,就是购买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上市公司股票。

将来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巨大成功并取得丰厚利润时,你作为股东,一样能赚够让人工智能提供养老服务的钱。

然而科研有巨大不确定性,谁又知道哪家企业未来能拔得头筹呢?

所以买一两家你看好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票,就不如买人工智能指数基金,基金本身就会不断帮你大浪淘沙,去糟取精,找到一揽子最优秀的人工智能基金股票。

眼下A股市场,只有一只这样的基金。

融通人工智能指数(LOF)基金(161631)。

不过这个基金成立只有半年,眼下规模只有0.5亿,流动性可能会成问题,希望今后规模能再大点,会更适合投资。

按照《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特的说法,人类历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只有三次:7-2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万-5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以及过去200多年来的科学革命。

今天,我们正站在第四次革命的入口——人工智能革命。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力哥不敢完全不信。

所以买人工智能指数基金,看基金历史回报或指数历史回测表现都没多大意义,因为我们买的,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参考的东西。

或者说,我们是在赌人类的未来。

回到标题:

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一是孩子。

二是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基金。

最佳的资产配置组合是两个孩子(最好一男一女)+一堆人工智能指数基金,从而做到对未来科技发展不确定性的完美对冲。

如果你生不起两个孩子,次佳的组合是一个孩子+一堆人工智能指数基金。

如果你一个孩子也不愿意生,那就得买一大堆人工智能指数基金。

当然,选项二只是选项一的plan B,但终究不能完全代替选项一,生孩子可能还是最靠谱的王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