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如何做到业绩“半年破千亿”?

融创如何做到业绩“半年破千亿”?
2017年07月01日 15:05 光华楼评

时至年中,当人们还在关心王石退位,郁亮接棒时,孙宏斌却默默地将公司业绩推上了千亿级别。

从企业成立到业绩破千亿,万科用了26年,融创只用了13年。

6月30日晚,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榜单显示,融创上半年销售业绩1088.1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名。销售面积582.3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九。折合销售单价约18700元/平方米。这也表明融创高端精品战略的威力。

在国内房企第一阵营中,碧桂园、万科、恒大、保利、绿地、中海与融创等7家房企,销售业绩破1000亿元。融创的同比增速超过90%。融创从两年前的行业排名第九,跃居到第七。

今年以来,随着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楼市出现了持续回调。部分房企销售业绩下滑。

但融创却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连续多月接近或者超过200亿。数据显示,3月份,融创销售222.7亿元。4月份,191.7亿元。5月份,206.1亿元。6月份,销售285亿元,创单月销售新高。

此前,融创提出的2017年销售目标2100亿元。按照上半年的“战绩”,融创已经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半数以上。

克而瑞分析认为,融创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提前布局重点一二线城市,特别是通过并购获得充足的土地储备,促进了销售的快速上涨。

去年,当其他公司在犹豫时,融创在土地市场上“买买买”。充足的土地储备,使融创具备了“爆发”的动力。

截至2016年底,融创布局城市44个,土地储备约7291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4973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3月25日,融创总土地储备7912万平方米,之后又通过收购大连润德乾城、重庆华城富丽和天津星耀等项目,增加土地储备。

土地储备从2015年的2719万平方米,增长到2016年的7291万平方米;销售额从2015年的68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06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融创的快速并购。

截至2016年年末,融创手持现金698亿元;对短期债务实现了两倍的覆盖,并累积发行285亿元的低成本境內公司债及ABS,替换历史较高成本融资,融资成本降低至5.98%,新增平均融资成本5.78%。同时,“半年千亿”的销售业绩,源源不断地“输血”融创。

投资机构纷纷看好。

6月29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认为融创未来将实现大规模的盈利增长。

报告预测,得益于利润的恢复和收入的增长,融创2017年-2019年盈利水平保持年复合64%的增长率,其2017年股价的涨幅未能反映其未来利润的改善,并给出18.5港元的建议目标价。

6月30日,海通证券将融创评为“买入”评级,认为融创蕴含较大成长潜力,长期看好融创,尤其是2018年-2019年,融创将受益于前期土地储备和战略投资带来的增量,建议目标价19.4港元。

在今年5月份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孙宏斌表示,今年买地并不是我们第一任务,把销售做好,将土地资源变现才是我们的第一任务。买地这一块主要看价格和价值,合适了多买一点,不合适少买一点,风险控制住。

“对我们来说,挺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多卖点房子,然后地买便宜一点。” 这就是孙宏斌最简单的战略逻辑。

融创去年的一步走赢,后面将是步步赢。由于融创的推货重点在下半年,到明年初,全国房企再排名时,融创极有可能再向前一步。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