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的文字,介绍了印度帮如何在硅谷血洗和取代了曾经属于华人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看看那群印度人的母校——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是的,IIT,不是MIT,这点差异正如好莱坞与宝莱坞之间的差异。或许宝莱坞的明星永远占领不了好莱坞的殿堂,但是印度的高科技人才却通过赴美就业,掌控了全人类科技公司的领导地位。如果说科技代表人类的未来,那么现在印度人则掌控了科技行业。
印度独立后,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新政府总理尼赫鲁就认识到,要把一个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为此,印度创建了数所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不仅以国际一流的理工学院为目标,而且直接通过与国际一流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学院从一开始就置于国际一流的平台上,从而为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951年创建的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构建起学术、科研和管理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一流的接轨。学院又从教师建设着手,聘请印度杰出的科学家戈什(J.C.Ghosh)爵士为校长,不仅汇聚了印度最优秀的学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招揽最优秀的教师,最先聘来的是欧洲的杰出学者克劳斯(R. A. Kraus)教授和蒂施纳(H. Tischner)教授,蒂施纳教授还是电子学和电子通讯工程系的首任主任。这样,从一开始学校就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几年之中学院就发展成为印度教学和科研水平最高的机构之一。
(要不要反观一下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人,那些年在深山老林研究原子弹。如果把研究原子弹的资源放在教育上,今天中国发展的质量会不会更好一些?事实上中国也不需要原子弹,未来也用不上。可惜历史不能回头。)
作为佛陀的故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印度人的智慧,而且在今天,来自印度理工的学子们,正在阔步走向人类高科技领域的顶端。
神话一般的印度理工学院是一所公立大学。事实上,它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设和组成的七间自治工程与技术学院共同组成。
七子之歌唱响那烂陀回音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
德里理工学院(IITD)
IITD成立于1961年,于1963年正式招生。是全国7所理工学院的中心院校,位于德里南部城区,与尼赫鲁大学和国家教育研究培训学院比邻。德里理工学院有约60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学院有13个院系,9个研究中心,2个多功能中心。现有教师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讲师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学科领域有应用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土木工程、化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机械工程、物理、纺织技术等。
坎普尔理工学院(IITK)
位于北方邦坎普尔市,建于1959年。有九个工程院系,并设有物理、化学、数学和人类学等基础学科系。主要的教学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业与管理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以及机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IITKGP)
位于西孟加拉邦卡哈拉格普尔市。建于1951年。
其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地球科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人类与社会科学、数学、工业设计中心、冶金与材料工程和物理学。
瓦拉纳西理工学院(IIT-BHU)
位于北方邦瓦拉纳西市。建于1919年,于2012年重新组建。
专业设置:
工程学领域:陶瓷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采矿工程、制药工程。
理学领域:应用化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
交叉学科领域: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
孟买理工学院(IITB)
位于印度最繁华的港口城市孟买(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三个傻瓜》电影中“帝国工程学院(ICE)”的拍摄地。建于1958年。
主要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化学、计算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学院
优势领域有生物技术、化学、土木、化工、计算机与工程、设计、电子与通讯、数学、机械工程、物理。
卢克里理工学院
基础学科领域有:化学、地球科学、人类学、物理和数学;工程学科领域有:建筑、生物、化工、土木、地震、电力、电子与计算机、机械与工业、冶金以及造纸;应用研究领域有水文地理学、管理和水资源。
尼赫鲁的梦想
1963年,根据印度国家技术院校法案,印度理工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并赋予独立的学术政策、独立的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的7所院校均为政府大学,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
印度理工学院的历史不长,是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之后才成立的。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首任总理瓦哈拉尔·尼赫鲁意识到要把一个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需要有一批精英分子帮助他治理百废待兴的国家,和庞大的国营单位如发电厂、水坝、桥梁等。因此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着手发展本国高等技术教育。
1951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金帮助下,尼赫鲁委派实业家萨卡尔(N.R.Sarkar)率领22人的委员会,研究成立一所按照国际标准设置、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为蓝本、独具印度特色的的高科技学院,并在印度东西南北部各设分校。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于1951年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卡拉格普尔创建,校院设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卡拉格普尔,校址原来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之所以选址在卡拉格普尔这个英国殖民者专门关印度政治犯的监狱,就是希望学校永远要记得“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此后,在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帮助下,印度政府相继在坎普尔、德里、孟买、马德拉斯各地建立了其它几所理工学院的分校。IIT系统于是诞生,至今在印度各地共有7个分校。印度理工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与教育特色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也为印度IT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创校之初,IIT的定位和目标就非常明确,为印度科技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工程,培养第一流的人才。印度政府把国家大部分的高教资源,集中在这所衔着国家使命出生的学校身上。不但基础设施和条件都比其它大学好,为了让学校更快发展起来,印度政府还特别制定一个为它量身打造的独立法案,宣告IIT是“国家级重要机构”,允许学校高度自治,举凡课程设计、招生、教职员招聘,全由教师组成的学术议会裁定,不必受到非学术势力的干扰与压力。 用脑力来重建国家,这是IIT的校训和国家的战略。正是这一理念促使了IIT和印度的崛起。
印度理工 世界第一难考大学
2015世界最难考大学排行,印度理工学院居榜首,报考450000人,录取13000人,录取率3%。
IIT在印度的7个分校,每年共招收4000多名新生,印度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要挤进这扇窄门,就只能参加联合入学考试(JEE)。联合入学考试是全球此类本科入学考试中最难的,因此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每年超过30万名成绩优异的中学生报考JEE,录取率却不到2%,比哈佛大学的13%还要低。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IIT,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考试只考物理、数学和化学,而且要考两次,第一次先刷掉后面的40%,第二次则挑出最后能够入学的考生。能够从IIT出来,往往就是精英中的精英(creme de la creme)。JEE真正能够筛选出好学生,只会死背的考生,绝对考不好。JEE考试得分排名,几乎跟4年后从学校毕业的学科成绩排名一模一样。
IIT校门虽窄,却是成功人生的入场券,即使一年学费合成人民币近6000元,是其它公立大学的100倍,仍是数亿印度父母与学生的梦想之所系。很多印度小孩从11岁起,就开始为考进IIT做准备,日夜补习苦读,只为了进入这所人人梦寐以求的学校。印度其它大学或理工学院,只能颁发工程学士,IIT却可以单独授予B.Tech.(科技学士)学位,凸显了它在印度的特殊地位。
IIT每年有2500名工程师毕业,2004年开始增加了约2000名入学名额。这意味着如果2004年入学的学生4年后毕业时,全球将增加4500名印度理工学院的工程师。2004年,有17.5万人参加了JEE,只有2.6%的人获得入学资格,而申请印度理工学院失败的学生成功获得美国一流工程学院的入学通知书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特权给予学子与教师
政府不遗余力的栽培造就IIT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国际的水平来看,IIT绝对称不上资源丰富,7所分校、3万多名学生,每年经费共10亿元左右。但是从印度的角度来看,IIT却可以让他校眼红。因为政府每年给其它几千所理工学院的补助,加起来也不过是3000多万元,只有IIT的3%。
在这种“特权享受”的环境中,IIT的学生不免有“天之骄子”的傲气,自信心十足。“只要能够进IIT,去哪里都会成功。”来自北印度、在IIT孟买计算机系念大二的阿斯纳尼说,在得知他考上IIT之后,父母亲喜出望外,几乎是倾家荡产,连续几天请全村邻居吃饭。因为他们知道,念完IIT,只要工作几个月,家里的一切投资,就能全部回收。
当国外大学为了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争取到好名次,竭力鞭策教师写论文时,IIT却在强调评估教师绩效,并不侧重论文发表量。因此,在以论文数量为评比重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大学排名,IIT只勉强挤进前500名。但是,在以同业评分学术声望为根据的伦敦《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却名列第226-250名。工科领域在亚洲排名第54名。
这一点不得不指出,这一数据揭示的是论文的质量与原创科研能力。
斯巴达教育塑造高质量人才 8成学费由印度政府补贴
IIT近乎“斯巴达式”的教育模式,训练学生理论、实务兼备,深受各界欢迎。学生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在学校的安排下,所有学生至少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过。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会教给学生很多方法,但是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问题。考试题目不多,但是要求独立思考。也许一个题目学生并不能解答出来,但是只要思考过程条理清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里数学和化学是国家重点培养的,老师会给你很多复杂的问题,让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当然要求也是特别高,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答案精准到小数点后第四位。然而IIT的学生却很少抱怨功课太重,他们已经练就一身“解决最刁钻问题的能力”。
正是因为IIT学生有一流的专业实力,每年的12月,各跨国公司会纷纷进驻7所分校征招人才。通常在两个星期之内,所有学生都会被“抢购一空”。
IIT共有约15500名大学生,12000名研究生。IIT不仅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也极富名气。每年的3000多名毕业生中,大约有2000人赴海外就业或深造,其中大多数人去了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CBS)曾经为IIT做了个专题,名为“从印度进口”。
IIT的毕业生是美国从印度最珍贵的进口,因为IIT毕业生是美国各大公司竞相争夺的人才。在几乎所有美国大的信息技术公司比如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等,都有许多IIT的毕业生作为技术上的领头人。像这样卓有成就的IIT毕业生在美国有不少,遍布各行各业,其中有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美国花旗银行的副主席、前任美国航空公司的CEO等。
IIT能够培养出与美国名校齐名、身价差不多的毕业生,但IIT的教育投入却大大低于美国的名校,不仅是学生的投入少,就是其教育的总投资也只是美国学校的零头。IIT的学生自己每年学费、生活费等开支需要承担大约700美元,相当于总开支的20%,其余80%的费用由印度政府补贴,即每年IIT在学生身上大约投入3500美元,这大大低于美国的大学投入。
IIT的入学考试单独进行,每年有18万经过预选的高中毕业生考生参加IIT的专门考试,只有2%能拿到IIT的录取通知书。一些被IIT拒绝的学生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的奖学金。换句话说,IIT是在与美国的名校竞争生源之中获得胜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