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向未来!未来金融畅想(一)

银行 向未来!未来金融畅想(一)
2016年07月14日 14:44 财经新干线

有关金融的未来,很多人已经说了很多,而我也想描绘一下。可能瞎说成份较多,但是权作参考。

那么,未来的银行将是什么样子的?肯定不是装个大屏幕就说自己玩的是高科技,也不是装修个科技感稍强的营业厅就说自己是科技金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银行肯定是在人们手掌之中,在智能手机之上!

但与此同时,我认为首先要看银行未来要干几件事?

笔者认为,银行除了储蓄、贷款和支付之外,在批发、零售和投资方面,也同样大有可为。尤其是在满足用户使用便捷方面,目前的银行系统仍大有可为。许多事情不但可以想,而且可以做。

第一是发展具有理财功能的储蓄服务。

事实上一家真正的未来银行,不能把财富管理这件事当做牟取客户财富的欺诈,事实上很多财富管理公司都缺少对于客户的基本尊重,他们用花哨的概念,把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销售给并不了解产品真相的用户,有时还美其名曰资产配置。但是在兑付的时候,用户就会发现可能踩雷了!本金没保障,求诉也无门。

我认为弹性收益区间成为不同风险产品的分水岭。未来的银行应该把资产配置这件事打包成为为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而且从优化配置的角度看,可以简化为高中低三档产品而言。客户可以实现不同产品的选择。显然风险与回报应该成正比,其中风险低的产品收益相应较低,而风险高的产品,可能未必能风险全部规避,关键在于收益呈弹性区间,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这叫不保本保息。本质上对于投资者进行足够的风险教育,使得他们明确的知道相应产品是否可以获得稳健的收益,还是可能需要冒一定风险。

但是整体上,能把相关金融资产进行专业的收益区间规划,有助于风险的把控。比如低风险储蓄类产品,年化收益不超过5%。中等风险产品年化收益不超过12%,高风险产品年化收益区间不高于24%之类。但是必须要告诉他们高中风险产品可能无法赚到相应收益。差异在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不同银行对于资产收益的不同把控能力将成为不同银行之间天壤之别水准的衡量标准。银行根据自身能力对资产进行整合打包,重新形成ABC不同等级储蓄产品。

赚钱能力将和银行的水平与实力直接相关。

第二是具有借款功能的贷款。

不得不说,个人贷款需求仍将存在。虽然一些情况显示,不同的个人借贷者可能拥有不同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是根据金融体系对于诸如房贷类资产和信用卡的管理,个人借贷不论目的如何,银行都有能力实现风险和收益的管控。个人用户在使用过程之中,可以方便的借入款项和偿还借款。

事实上,从更大的角度看,个人间直接借贷也将成为主流的交易方式之一。以前这种直接的借贷被描绘成纯信息中介的P2P交易。而以往这种交易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借款人需求与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之间存在错位,导致风险较大且难以控制。但是,在一个以“借贷”为目的的熟人生态之下,定额、定期、定利率的规范化标准交易,可以使得合格借款人拥有较好的历史交易记录,通过大数据管理,借款人有望量化信用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借款水平。风险实现整体可控,这样的理想化借贷交易可能实现规模化增长。

而这样的需求满足,使得个人用户得以实现借贷需求的统一出口。实现了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信用水平的提升及统一化管理。

第三是支付与消费

个人支付为银行的业务提供了稳健的交易量和利润来源。然而现在最为常见的网络支付平台掌握在支付宝和微信手中。未来,银行有望重构在支付交易中的自己位置。及时不取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道,也能从他们的交易中掌控一个环节。

此外,支付通道与消费通道可能密不可分。比如在京东完成一笔支付交易,此先京东在起步之初,曾经联手招商银行等银行,为消费者提供低息的分期付款服务。然而后来京东自行开发了白条功能。但是目前来看,这一功能仅仅在于京东自身平台之上交易,难以推广到其他平台。而对于银行来说,本来可能非常便捷的支付通道,使得银行最终不得不考虑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但是现实却是,众多银行因为力量分散,已经建成的电商平台并未有效整合。然而事实上,这部分渠道完全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部分服务亦可外包(如物流)。

以上就是中国银行业已经与场景消费擦肩而过的一大遗憾。但是未来绕圈之后,金融系统还是会重新把消费这一环节重新抓到手中。甚至可以与生产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那么当这一需求获得重视的时候,淘宝、京东等巨头,将会直接面临一夜被取代的命运吗?一方面是网络企业进军金融,另一方面是金融企业渗透进实体,事实上本来金融渗透实体是自上而下,有着先天优势。但是却因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专业化运营而放弃了这些还没火透的机会。而普通企业进军金融,这种逆向增长,本来是应该困难重重的。也不符合风险分散的需求。

以上三点是,是传统金融中的银行面向一般用户可以做的事情。而在产业与实体经济方面,银行是不是可以更加深入的介入生产性劳动呢?显然也是一样的。今天的银行已经远远不仅依靠个人借贷,而更多的进入到企业层面。并且拥有众多的服务品类。但是金融的核心永远是风险的专业化经营。之所以在金融行业建立高高的壁垒,并不是因为特权那么简单,而是在于一个行业的专业性。

事实上,当前所谓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一些问题,恰恰是很多企业可能缺少专业能力,却进军自己不擅长的存贷业务。最终相关企业只能因为经营不擅一跑了之。而真正理解金融,掌握金融和驾驭金融的企业,则可能在任何时候实现规模化增长。

国内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始终保持着稳健的经营理念。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等,不仅各有所长,而且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健发展的正常秩序。而政府有义务支持他们在安全稳健的基础之上,继续积极有效的为人民服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