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导“开撕”不为对赌只为《潘金莲》

​ 冯导“开撕”不为对赌只为《潘金莲》
2016年11月24日 09:36 皮海洲

最近,著名导演冯小刚因为自己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简称《潘金莲》)而与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开撕”一事受到国人的注目。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在全国上映,由于在万达院线的排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冯小刚因此不满地通过微博公开向王健林“喊话”,以潘金莲的口吻直指万达院线玩垄断、格局小。万达董事、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在微博对此予以反击,称是不看好影片而降低排片。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著名导演,冯小刚亲自上阵与王思聪“开撕”,这也足见冯小刚为了《潘金莲》的票房还是“蛮拼”的。而对于冯小刚的这种“拼劲”,有舆论认为,这都是被对赌协议逼的。根据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和冯小刚旗下的美拉传媒签订的对赌协议,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而今年上半年,美拉传媒的净利润只有3535万元,还有近6500万元的利润差额,就靠《潘金莲》来为冯小刚创造了。如果完不成业绩,冯小刚本人就要掏出真金白银来补上。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只是一种表象。实际上,冯导“开撕”很难说是为了对赌协议的缘故。因为华谊兄弟与美拉传媒所签订的所谓对赌协议,实质上是华谊兄弟为了留住冯小刚而向冯小刚进行的利益输送而已,对于冯小刚来说是只赚不赔,何须冯小刚来与王思聪“开撕”呢?

从华谊兄弟与美拉传媒签订的对赌协议来看,虽然确实对美拉传媒2016年的净利润有要求,不低于1亿元,而且以后4年每年增长不低于15%,但实际情况是,即便冯小刚这5年(2016年~2020年)全部交白卷,冯小刚与另一股东二人仍然可以稳赚5.78亿元。因为在去年11月华谊兄弟收购美拉传媒的时候,收购价格高达10.50亿元,而美拉传媒当时的净资产是-0.55万元,并且收购的还只是美拉传媒70%的股权。根据对赌协议,美拉传媒5年要创造的利润为6.74亿元,华谊兄弟占70%的股权,所对应的利润是4.72亿元。这就是说,华谊兄弟花10.50亿元来买美拉传媒4.72亿元的利润。这样的交易居然可以在A股市场堂而皇之地进行。因此,面对这种稳赚不亏的对赌协议,冯小刚只要轻轻松松地数钱就好了,何须要“拼”呢?

而冯导之所以与王思聪“开撕”,这其实是对电影《潘金莲》进行宣传的一种策略。基于华谊兄弟与万达院线之间的恩怨,由华谊兄弟出品的《潘金莲》在万达院线受到冷遇是正常现象。对于这一点,冯导不可能不清楚。但冯导仍然以潘金莲的口吻与万达院线方面“开撕”,不论是王健林应战还是王思聪应战,冯导都是赢家,都能起到宣传《潘金莲》的效果。冯导的这一招显然比一些导演、演员为了宣传影片而制造绯闻、走光等要高明得多了。

当然,冯导与王思聪“开撕”,这也是为了荣誉而战。虽然根据对赌协议,美拉传媒今年不能完成1亿元目标利润的话,冯导将要掏出真金白银出来,但实际上这钱本来就是华谊兄弟出的。因此,严格说来,冯导并没有在经济上损失什么。如果说有损失的话,那就是自己的面子。毕竟完不成1亿元的目标利润,这总是丢面子的事情。美拉传媒连1个亿的目标利润都完成不了,又凭什么要收华谊兄弟10.50亿元的收购款项呢?冯导的面子恐怕是挂不住的。

不仅如此,冯导与王思聪“开撕”,也是为了给华谊兄弟“减压”。华谊兄弟收购美拉传媒一案,原本就在市场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市场质疑的声音很大。如果在华谊兄弟如此优越的条件面前,冯导仍然完成不了约定的业绩目标,这就会让华谊兄弟陷入尴尬的境地。投资者对华谊兄弟收购美拉传媒一案质疑的声音难免又会卷土重来。所以为了对得起华谊兄弟的利益输送,给华谊兄弟方面“减压”,冯导也是“拼”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