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华生能改变“独董不独”的命运吗

独董华生能改变“独董不独”的命运吗
2016年07月20日 10:30 皮海洲

万科之争沦为了一场“持久战”,后期走向依然不明,甚至成为一团乱麻。包括华润与宝能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目前也呈现为一种迷茫状态。而这种旷日持久战,对于万科的发展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包括万科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们,也不得不放慢合作的脚步,关注万科下一步的走向。所以,从万科的稳定发展来说,这场“持久战”还是早日结束为好。

不过,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这场万科之争的出现却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市场各方从中发现中国股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在中国股市中倍受争议的独董制度问题,在这次的万科之争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不排除有关问题将会进一步受到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本次万科之争中,独董问题直接导致了“6.17”万华之争的爆发。正是在6月17日的万科董事会上,由于独董张利平的回避表决,导致了万科与华润之间的“分母之争”,以至当天董事会的决议是否获得通过,一度成为万科与华润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而张利平的回避表决,直接引发了市场对“独董不独”问题的关注与争论。因为在当天的董事会上,张利平董事认为自身存在潜在的关联与利益冲突,因此回避了当天就拟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地铁资产预案的表决。而作为独董来说,却存在着“潜在的关联与利益冲突”,这本身就表明了“独董不独”的问题,这既是对独董制度的违反,同时也是对独董制度的亵渎。

而同是万科独董的华生,却似乎较好地体现出了独董的独立性。在万科之战中,甚至站在了最前沿,与万科大股东华润及宝能方面展开唇枪舌剑,不仅在专业媒体发出“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大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吗?”等文章,表达了与大股东的不同意见。而且还接连通过自媒体质疑华润与宝能之间一致行动人的关系,据有关媒体统计,自6月17日万科董事会以来,华生在一个月内共24次公开发声质疑宝能华润,展示了华生作为独董的强大战斗力,让人们看到了独董独立的一面。从华生的身上,人们似乎看到了独董的希望所在。

当然,对于独董华生,有人也是有话要说。比如华润方面针对华生的言论就曾表示要“研究个别人士公开发言是否合规”。实际上,象华生这样公开评论大股东的做法,也确实是目前监管的一个空白地带。要不要为此立规,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为了鼓励独董保持独立性,本人是支持华生这种做法的。如果将这种对大股东不同评论的声音也扼杀了,“独董不独”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从华生的身上,人们似乎看到了独董的力量。但本人要说的是,独董华生只是独董的一个例外。以华生一人之力,很难拯救“独董不独”的命运。不过,正是基于华生的“独立”,倒是为解决独董的独立性问题指明了方向。

之所以说华生是独董的一个例外,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华生出任万科独董,是基于监管部门的推荐,而不是来自于大股东的安排。其二,华生出任万科独董是不拿万科薪酬的。这两点几乎是其他任何一位独董都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后面一条,更是很多独董都做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出任上市公司独董,看中的就是独董这一行可以“拿钱不做事”,所以这种“拿钱不做事”的独董,在很多人看来是兼职越多越好。如果真的如华生一样,做不拿钱独董,恐怕就没几个人愿意出任独董了。而这两条原因是华生所独有的,所以华生可以炮轰大股东,可以敢言他人之不敢言。

所以,尽管华生本人拯救不了“独董不独”的命运,但从华生的身上,人们可以找到让独董独立起来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首先,独董的产生只能来自于专业部门的推荐,比如成立独董协会,由独董协会向上市公司进行独董人选推荐,独董人选绝对不能由大股东来安排。其次,独董的薪酬不由上市公司直接发放,改由独董协会发放,上市公司方面则每月将独董的薪酬划拨给独董协会。这样可以避免独董“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毛病。如果能做到这两条,相信“独董不独”的问题会有很大的改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