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买而不举” 市场风险几何?

险资“买而不举” 市场风险几何?
2016年11月02日 09:13 皮海洲

险资举牌无疑是今年中国股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一些遭遇险资举牌的个股,在市场上获得了不菲的涨幅,这其中尤其以万科、廊坊发展最具代表性。因此,寻找“下一只险资举牌股”一度成为市场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投资者寻找的一个投资机会。

或许正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披露,一批险资“买而不举”的股票浮现在了投资者的面前。比如,恒大人寿今年三季度在多家上市公司上“买而不举”。比如,三季度末,恒大人寿分别持有积成电子、栋梁新材、梅雁吉祥、国民技术、金洲管道等五家公司股份比例分别为4.96%、4.95%、4.95%、4.95%、4.96%。这样的持股比例距离举牌线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但恒大人寿就是止步于这一步。这也就是“买而不举”现象。

这种“买而不举”的现象让市场浮想联翩。因为从过往的案例来看,这种“准举牌”个股后续被举牌概率较大。如此前恒大举牌万科A、新华联举牌北京银行、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等等,均采用先逼近举牌线、后触及举牌线的方式。也正因如此,这种“买而不举”之举,常常被市场认为是举牌的“前奏”,因而也会被认为是“下一只险资举牌股”。

而对于这种“买而不举”的股票,自然会受到市场的炒作。如曾经是证金公司持仓的梅雁吉祥,这一次又被恒大人寿持有4.95%,在该消息明朗后,这只老妖股于10月25日、26日、27日连续三天被拉上涨停板。最大涨幅甚至达到45%以上。又如国民技术,同样于10月25日被拉上涨停板。可以说,市场对“下一只险资举牌概念股”的炒作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大有替险资举牌之意。

但市场对险资这种“买而不举”股票的炒作显然是充满了风险的,作为投资者来说,有必要注意防范与回避这种投机炒作的风险。而这种风险至少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买而不举”作为一种“准举牌”终究不等于举牌。作为险资来说,可进可退,不是一定非得举牌不可。制度上没有这样的规定,实践中也有很多最终是选择退出的。与今年半年报,恒大人寿动用旗下两只产品进入2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但从三季报来看,恒大人寿已从多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退出。投资者如果等待恒大人寿举牌的话,这份希望只怕要落空了。

其次,对于“买而不举”的股票,险资不仅不举牌,相反借市场炒作之机,将筹码顺势派发给参与炒作的投资者,让投资者吃不了兜着走。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如恒大人寿买入梅雁吉祥,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却无意调整梅雁吉祥的管理层与经营事项,很明显恒大人寿不为控股权而来。但耐人寻味的是,在梅雁吉祥遗漏了恒大人寿这位第一大股东时,恒大人寿方面又及时提醒梅雁吉祥“补漏”,生怕市场不知道恒大人寿是梅雁吉祥第一大股东似的。恒大人寿的用意多少有点不打自招。

此外,对于“买而不举”的股票,在市场炒作的情况下,即便险资不反手做空,其他机构也会趁机逢高出货。比如,这种“买而不举”的股票,在市场短线炒作之后,都出现了大幅回吐的走势。包括梅雁吉祥与国民技术也不例外。中元股份、积成电子甚至还遭遇跌停。这样的走势不排除是获利的险资减仓,也不排除有其他机构投资者也借机出贷。毕竟在目前情况下,获利就走是很正常的操作方式。

也正因如此,对于这种“买而不举”股票的炒作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不要对险资举牌持一厢情愿的态度,以免自己最终被这种炒作所伤害。当然,作为监管部门尤其是保监会也要对这种“买而不举”的现象予以高度重视。险资作为一种机构资金,理应成为A股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楷模。如果借“买而不举”来助推市场的投机炒作,并借机达到短线获利出局的目的,这只能进一步加剧股市的投机炒作之风,加剧股市的投机风险。这不应该是保险资金所为。毕竟这种做法,对保险公司的形象也是一种损害。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因小失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