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炒的债转股到底有谱没谱 银行冷眼股市狂欢为哪般?

被热炒的债转股到底有谱没谱 银行冷眼股市狂欢为哪般?
2016年04月06日 12:09 金融八卦姐

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判断债转股,结论相当悲情:债转股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策。从结果来看,对于企业方来说,付出股权甚至决策权,可以换回企业的低杠杆率和正常运转。对银行来说,适度优选一些企业做好债转股,有助于降低不良率,优化资产结构。

听起来很美,实施起来是否也是这样呢?为什么我认为是“不得已”?

之所以走到债转股这一步,必定是原有的债务关系无法继续,且已经变成国内极为常见的问题,才“不得已”决定走向债转股通道。简而言之,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动出击,优化产能的具体落实措施。

但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债转股并不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如果能还得起贷款,谁愿意出让控制权?如果能收得回钱,谁愿意劳心劳力设计债转股的流程,手里握着一把各行各业的股权,还得费心盯住资产管理公司,招聘优秀人才来保证股权资产保值增值?

所以,走到这一步,既是国民经济发展困境之体现,也体现了实操领域对于经济周期的建设性努力。所以央行和财政部力推债转股落实。但显然银监会立足于行业监管,对于道德风险的考量比较关注。毕竟从日本的前车之鉴看,交叉持股绝不可能提升更多商业效率和资金效率。曾经在去年六月份抛出股市腰斩论的瑞信陈昌华甚至觉得,债转股不应该由银行完成。

因此,即使高层已经多次鼓吹正在从立法上解决债转股的合法性,目前看来,银行还没有太大动静。

但这个消息确实刺激了股市。因为债转股的优选当然是上市公司。股民的逻辑是如果股市上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银行估值也会上升。但港股投资者并不怎么想,纷纷认为债转股损害了小股东利益,用H股的下跌来表示担心。

更大的问题是钱由谁出。今时不同往日,无法再搞一次财政剥离。除了国开行操作还算容易,其他大行大概都只能走市场化处置的路子,即使在资本充足率上再三要求,我个人预测,大概也不会产生太强的积极性。

毕竟要选择标的企业和执行这一系列操作太麻烦了。要预计好相关企业的股权收益率高于现在的债权价值(要不转股干嘛),要选择好行业和企业,但对周期性强的产业也不能放弃,但又要筛选出落后产能和濒临破产的企业,容我直言,这在财报和现场检查里,都有很大造假空间,更不用说道德上的处置难点。

股市狂欢背后,是更多非上市企业的被转股门槛。非上市公司在中国境内的股权变现如果走资本市场一途,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更复杂的利益妥协和博弈,银行大概会更不乐意。但如果是即将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由于资源有限,一旦出现溢价,对银行又极不公平。

总而言之,债转股看上去很美,说起来问题多多。只有了解清楚债转股是企业和银行合力过冬的一项“不得不”方案,才能从政策制定和债转股推行上深刻理解如何才能不跑偏。股市的狂欢可以理解,如果银行业也出现狂欢,那将是中国经济的悲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