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 维护金融稳定 推动银行转型

服务实体经济 维护金融稳定 推动银行转型
2017年05月24日 14:16 交通银行

——关于近期金融监管动态的一些看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 鄂永健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有所加强,“一行三会”出台多项监管措施,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防止金融市场过度加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入实”。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最高决策层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当前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深刻认识此轮强监管的重大意义。众所周知,我国金融领域风险累积已久,潜在风险点多,且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在此严峻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不仅对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防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当前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呈现出高层重视、双管齐下和协同一致三个特征。中央高层对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下定决心要解决好金融领域风险问题。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加强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治理金融风险。在央行牵头下,“一行三会”统一认识、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协同监管趋势已经开始形成并将进一步强化。可见,此论强监管具有重大全局战略意义,是“一盘棋”统一部署,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需要清醒认识、深刻领会、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

强化监管、正本清源有利于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创新一把“双刃剑”,创新在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加大风险。应该承认,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环境下,通道业务、委外投资、同业理财、非标债权投资等业务具有合理性,有利于银行拓展收入来源的同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但不顾风险地过度发展则会带来严重的期限错配、监管套利、杠杆过高和资金空转,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必须加以有效遏制。以委外业务为例,对于资产配置和投资能力不强的金融机构来说,将其部分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结构进行委托管理,本是专业化分工情况下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正常之举。但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为保持高收益、扩大委托规模,受托机构过度使用加杠杆、期限错配等方式来实现收益,委外成为诱发杠杆高企的资金来源,带来了潜在风险。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等的治理整顿和清理规范,以及理财业务管理办法、表外业务监管意见和统一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规定陆续正式出台,在其引导和要求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资管业务转型和深化综合经营等都将以更为规范、稳健、审慎和适度的方式加以开展,有效杜绝“不当创新”,从而回归到聚焦实体经济开展创新和搞好服务的正轨。

理性和客观看待监管强化,不必反应过度。 尽管此轮监管的严厉程度和覆盖面之广都超过以往,但要理性和客观看待,不宜反应过度。一方面,一刀切、断崖式地全面禁止不大可能出现,监管缓冲肯定会有。近日银监会在通气会上明确表示市场没有必要对监管发文紧张,监管工作从原则上“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同时为避免新政策可能产生的冲击性,将实行新老划断,且安排了合理的过渡时间。再以委外业务为例,之前媒体报道的统一资管监管新规中提到,基金中的基金(FOF)、管理人中的管理人(MOM)以及金融机构一层委外投资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其给予禁止例外。因此,不应对委外赎回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过度反应,加之还有新老划断,预计委外存量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未来健康适度的委外业务仍可以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市场多从监管全面从严甚至进一步加码的角度去解读。但同时还应看到,对加强监管协调、强化统筹监管进行了着重强调,这意味着未来金融统筹协调监管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部署实施,监管和政策协调的范围和内容将进一步拓展。这在补齐监管短板、补充监管空白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监管重叠,防止监管重复过多而“伤及无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机构更为规范、名正言顺地开展各类金融创新。总之,未来金融监管会更多地考虑市场与机构的反应、更加注重与市场沟通、更加注重把握好力度与节奏和更为统一协调地加以推进。

在强化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统一认识、着眼全局、放眼长期,以强化监管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稳中有进、锐意改革、加快转型,不断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着力提升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能力

一是深刻领会、高度重视、着眼大局,切实做好风险管控,维护金融安全。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决策层强调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的重大战略意图,认真贯彻落实各类监管政策,做好风险排查和业务自查,杜绝风险隐患,规范业务发展,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针对潜在风险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做好动态调整评估,提前准备应对预案。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加大投入开发量化分析模型,有效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是积极推进经营管理转型。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和监管“双紧”的难得时间窗口,借机大力推进经营管理转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坚定不移地发展低成本负债,夯实负债基础。优化资本配置,将资本分配切实嵌入至年度业务战略和预算规划,将更多地资本配置给“低资本消耗、高风险加权回报”的行业和领域。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倾力发展轻资产、轻资本业务。积极发展净值型理财业务,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顺应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以AUM(管理资产)为抓手,加快推进财富管理银行建设。

三是切实提升风险经营能力,推动从风险管理向风险经营转变。在限错配、防套利、堵通道、降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转变思路和观念,多措并举着力提升风险经营能力。高度重视并有效发挥研究分析的作用,建立前瞻性的行业研究能力,以全面、精准、详实的行业研究为风险评估、风险定价和风险排查提供强有力支持。打造前中后台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有效平衡风险防控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授信、风险、合规等中台部门与公司、零售等前台部门有机融合、统一协同的常态化机制,共同开展客户营销和产品设计,推动前中台形成经营风险和业务发展的强大合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