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叛将”今安在?

华为“叛将”今安在?
2017年09月08日 20:50 懂懂笔记

手机行业被挖角的高发地带有两家企业,一是三星,二是华为。主要原因自然与它们各自取得的瞩目成绩有很大关系,业务的成功也进一步被理解为操盘手的成功。

华为手机高管近两年一直是友商追逐的目标,一批在华为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才转投他人麾下。这其中,有技术方面的大牛,有营销方面的高手,更有精通技术、营销、供应链和渠道的全才。这些将才在不同的时期,凭借业绩都获得了国内手机市场行业的认可,可谓硕果累累。

细数这些离开华为的将才,不管是由于心高气傲、另某高就、怀才不遇或是心生怨念,离开华为时都是踌躇满志,希望另辟一番天地。但是诡异的是,几乎无一例外,在新的职场他们多是郁郁不得志,或者黯然离场。为何这些有资历、有能力的“叛将”结果相近,答案或许很简单。

一个优秀的平台能够成功,并非是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这背后有平台无数资源和时间的累积。一家企业希望依靠挖角让业务“事半功倍”,需要更大的资源和支持力度,如果“叛将”被挖来的使命是雪中送炭、平地抠饼,那成功的几率更是极低。

为什么华为成了被选中的“苹果”?

纵观手机行业,近两年堪称黄埔的厂家华为,已经以1.08亿和1.39亿的出货量连续两年占据国内手机行业头把交椅。

9月7日, 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数据报告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今年6月、7月,连续两个月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时移世易,华为的市场表现让它取代了越来越多国际厂商的位置。

在众多国内同行看来,想要在智能手机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学习华为是一种捷径。而最快的方式,无疑就是通过挖掘华为手机的关键将才,以图将华为的优势复制过来。

然而,现实并不一定都是美丽的,甚至是骨感的残酷。

逃兵刘江峰,折戟酷派,二度退出手机行业

8月31日,刘江峰在朋友圈发布“收山之作,敬请光临”的消息。随后,酷派集团发布公告证实了刘江峰从酷派离职的消息,“刘江峰因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彼之其他个人事务上而于当日辞任首席执行官。同时,公司委任执行董事兼副主席蒋超出任CEO。”

刘江峰在酷派担任CEO共计380天,最终没能带领酷派重回手机行业第一梯队,而他的抱负也随着离开化为泡影。他给酷派最后的祝福只有6个字,“尽人事听天命”。

酷派的失败经历几乎抹平了刘江峰过去在华为的种种功绩,尽管外界一致认为是乐视的资金链问题导致酷派的失利。

事实上,至今圈内一些老媒体提及刘江峰,都对他在华为互联网渠道上的开拓能力暗挑拇指。2013年前后,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将国内手机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几乎冲击了所有厂商。为了应对小米的互联网品牌,华为成立了独立品牌荣耀,2014年1月4日,刘江峰正式出任华为荣耀事业部总裁。

一年左右的时间,小米在2014年折桂国内手机市场,而荣耀手机也在这一年时间内将销量做到2000万台,销售额从1亿美元飙升到20多亿美元。刘江峰的战绩,没有人会不承认。

但转年后,刘江峰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退出手机行业,创办电商平台。当时刘江峰在华为供职已有20年左右。2015年4月11日,刘江峰发表了《时间未老 理想还在》的辞职信,留给手机江湖一个诗意的背影。4月28日,刘江峰的“多点”上线。

一年后,多点业绩平平,而刘江峰却传出负气出走的消息。此时,贾跃亭第一时间递来了橄榄枝。

乐视的生态布局让刘江峰为之动容。当时的酷派已是危如累卵,而刘江峰对此颇为兴奋,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没有资源背景的平台可以让他证明自己的实力。2016年8月16日,刘江峰的“机会”来了,在贾跃亭的支持下“刘将军”开始掌管酷派。

当时的刘江峰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年后的酷派状况会更加糟糕。2016年度公司亏损42.1亿港元,截至2017年7月31日,营业额只剩27.16亿港元,同比下滑约52%,负债压力加大。在刘江峰的掌管下,酷派病入膏肓。

而这一次,刘江峰没有了一年前的豪情,他选择放弃酷派,安然“逃离”手机行业。

墨客杨柘,离开TCL,魅族的起点并不写意

在风云变幻的手机行业,速度、复制成了手机厂商争夺的关键,很少有人在意文化这类慢思维。而杨柘就是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他的出装标配是对襟盘扣的传统中国服饰。正是这位儒雅的墨客,让华为有了如今Mate系列和P系列的高端形象。

2014年前后,华为意图转变自身形象,一洗低端国产机的负面印象。华为重金从三星挖来了杨柘,由他主抓Mate高端机型。而他的一系列表现,让华为看到了高端转型的成功曙光越来越近,他的价格甚至超出了为华为创造的价值。

随后的两年,杨柘在华为主导的P6、P7、P8、Mate7以及Mate S等一众机型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从P7的君子如兰、P8的似水流年到Mate7的爵士人生,华为一系列slogan让人印象深刻。其中Mate7更是成为华为上探高端市场的一个关键转折,将华为品牌形象推到从未触及过的高度。

因为理念的冲突和“第三者”的出现,杨柘离开华为加盟了TCL通讯。2015年10月,杨柘出任TCL通讯中国区总裁,TCL董事长李东生希望杨柘能够快速改变TCL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孱弱的表现。杨柘身负重任。

掌舵TCL后,杨柘发布了宛若生活的slogan,TCL在他手里变得有了调性。只不过,一年时间太短,杨柘的文气还没来得及融入TCL手机,就被突如其来的财报重重打了一拳。

在TCL集团发布2016年财报之前,杨柘在2月离开了TCL,理由是没有完成李东生给的任务。在4月发布的TCL财报中也可以看到,集团整体业务都取得了增长,只有通讯业务有明显下降。TCL集团财报显示,2016年TCL通讯销售通讯设备及其他产品6876.6万台,同比下降17.7%。

在某种意义上,杨柘失败了,就此被扫地出门。

然而,魅族已经等待多时,5月终于得偿所愿,杨柘出任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魅族公司总参谋,负责魅族事业部市场营销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加入魅族后,杨柘操盘了魅族Pro7,“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的广告语一改魅族常态,“画屏”的出现也在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上独树一帜。

现在谈杨柘在魅族的成绩还为时尚早,但他在TCL的失意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理念。在他看来,文化仍是手机最重要的部分,而他现在正在改造魅族。

猛将李开新,出身荣耀,被囿于360手机的低端梦魇

8月31日,360手机发布新品vizza,主打百元机市场。李开新在360手机,肩上扛着“性价比”的大旗。而坊间“呼唤归来”的周鸿祎,几乎没有看到再对手机业务“站台”,也不再吵着要超越苹果。

2016年5月,李开新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正式加盟360手机,并于同年12月升任360手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360手机的运营。老周对李开新十分信任,在他掌管360手机业务后,基本没有再插手产品的事。

在老周看来,华为有经验的中层人才,一定会带来值得学习的东西,让360手机快速成长。事实上有一部分确实如此,在2016年,360手机销量突破了500万台,是360的最高纪录。因此,李开新定下了2017年1000万台的销售目标。不过,这个目标对于360来说,并不容易做到。

现在看起来,李开新已经改变了360手机的思维,虽然目标不小,但360不再高喊着要革谁的命,而是更加务实。

李开新与刘江峰曾经是老搭档,是有着十几年经验的华为元老。他在1996年加入华为,2005年开始担任华为中国区手机销售副总裁,2013年底进入荣耀。荣耀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李开新。

然而,李开新加入360手机已经一年零四个月,2017年已经过去8个月,战绩并不理想。资金、人才、营销手段、新平台都不缺乏。但是360手机至今推出了为数不多的几款低端机型(仅供网络渠道销售),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有行业分析师这样表示,360手机看似另辟蹊径,在其他手机厂商纷纷上探中高端的时候专注低端,但是实际上李开新已经被囿于低端市场,而且很难逃离。 

目前来看,李开新的1000万台(2017年)销售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改变者吴德周,脱胎荣耀,带领锤子取得另一种成功

接任钱晨,出任锤子科技CTO,吴德周成了罗永浩另一种成功背后的男人。这种成功不是老罗追求的,却是他必然要妥协的,就是销量。

众所周知,老罗对做手机是认真的,他对乔布斯的信仰使他对产品几近变态的苛刻。Smartisan T1和T2满足了老罗的追求,却失去了市场。T1和T2从产品设计上来看,直到今天依然是可圈可点,但良品率问题导致供应链产能有限,市场供应不足,老罗连着吃了两次自己的亏。

在前任CTO钱晨离开之后,老罗将吴德周游说成功。老罗曾透露,他跟吴德周相识于2015年11月,对他的实力非常认可,但那时候吴德周已经将自己的住所从北京搬至上海。为了邀请吴德周加盟,老罗多次登门拜访,喝酒吃饭拉家常,前后花费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

交心深谈后,吴德周在2016年5月4日正式赴老罗之约,加入了锤子科技。上任后,锤子发布了两款产品,Smartisan M1/M1L和坚果Pro,彻底改变了锤子做手机的套路,也让老罗看到了希望。锤子这两款产品每个几十万的销量,吴德周功不可没。

吴德周加入锤子后,不仅扩建了硬件研发团队,还将项目驱动型的锤子,重建为一家有产品线概念的智能硬件公司。目前锤子的产品线分为主打高端极致的T系列、符合市场趋势的中高端M系列以及科技年轻范儿的坚果系列。

其实,吴德周也是土生土长的华为人,2001年大学毕业之后加入华为,2004年成为华为手机业务的第一批员工。华为的一款手机、第一款滑盖机、第一款触摸屏手机、第一款智能机、第一代荣耀等等机型的背后,几乎都有吴德周的身影。

在担任荣耀产品线副总裁期间,吴德周带领团队成功地研发了荣耀3C、荣耀3X、荣耀4X、荣耀6、荣耀6 plus以及荣耀7等一众机型。15年的华为任职经验,成为吴德周改变锤子原有产品理念的底气。

虽然,吴德周的加盟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从Smartisan M1和坚果Pro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吴德周一年多的运营算得上成功的。至少,他改变了老罗。 

人是关键,但平台是土壤

仅从上述这几位前华为中高管的履历来看,每一位都称得上手机行业的大佬,但为什么离开华为之后,他们却很难再取得往日的辉煌成就?

实际上,在每一个个体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他当时所在的企业。平台为人提供了可以成长、进步的土壤,可以相得益彰;而一旦脱离了平台,个人的能力会被削弱,即便能力再强大的人,单打独斗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就像手机江湖的传奇人物刘江峰,做到过一年将全新品牌售出2000万台的成绩,他的能力没人否认,但前提是他所处的是华为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在酷派的环境下,刘江峰提出五年销售过亿都会让人为之担忧的原因。如今,酷派成了“无主之城”前途未卜,刘江峰也落荒而逃转型做投资。

这些疯狂从华为挖角的手机厂商都忽略了一点,现在这个行业比拼的不仅仅是高管的个人能力,还包括企业的整体技术积累、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和企业文化等等。就算这些从华为出来的大佬全部聚在一起,让他们将十年前的华为在一两年内打造成今天的体量,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手机行业走马换将是很常见的事情,挖角也是一种捷径,但企业需要清楚的是,自身能给这些“将才”提供什么样的土壤也很关键。如果个人能力与平台实力难以匹配,挖角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失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