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环保|辩证看生态,酿酒与环保相辅相成

酒业环保|辩证看生态,酿酒与环保相辅相成
2017年11月24日 17:50 中国酒业杂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认识到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然而面对快速迭代的现代文明,让工业止步显然是不可能的,如何在经济上行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和调和的尖锐矛盾成为当下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这点对于酒企业同样重要。一杯白酒品历史,成为很多企业发展时最愿意与消费者分享的。但事实上,传统酿酒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早在酒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时,我们就已看出酿酒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污染的反面案例,但同时也看到了企业为了保护企业长久发展而投入的建设。

一方绿水为品牌

社会没有独一的个体,酿酒行业需要生态环境来打造自己的产品品质。针对白酒行业酿造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中国酒业》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为我们解读到酿酒行业与环境保护所需要的诸多要求。需要从辩证角度来看待酒行业与环保的问题。从大环境来说,产业链源头的空气、水质、土壤的保证了下游产业链中企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中国白酒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粮食作为原材料生产加工,这就要保障原粮的安全。可以说大环境造就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从酿酒行业自身来说,本身生产建设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来自废水、废气和残渣等困扰,这就需要酒行业本身提高环保意识,然后通过加强管理,使酒行业一叶长青。

2011年9月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牵头起草的《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经环保部通过批准,取代了此前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范了白酒企业的废水排放,这只是目前我国酒业推进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但我们仍应该清醒认识白酒行业环保现状,立法模棱两可或者是一法多用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的效力。

其次要做到令行禁止,法律的权威是环保落地的坚强后盾,对于那些法纪淡漠的企业,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法律要成为不能触碰的红线,倒逼企业落实相关要求,为环境保护的落实保驾护航。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酿酒行业所要坚持的,而在世界各地,为了保证自己品类优质,各酒种都作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新世界更要建设“新世界”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宁夏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坚持以葡萄产业为导向,在做强、做优葡萄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葡萄产业极强的泛关联效应,推动区域产业战略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并协调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通过葡萄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提升区域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和环境品质,为葡萄相关产业衍生发展和葡萄支持产业延伸发展创建聚集平台,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曾表示,因为没有一部法规的规范,宁夏在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缺乏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对葡萄酒建设项目的管理保护措施还不到位;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和产品质量标准、监测认定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对葡萄酒原产地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在宁夏当地政府的重视下诞生了。

《条例》中对当地环境的保护条款十分抢眼。《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区及其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化工、建材、制药、采矿、规模养殖以及产生重金属排放等对土壤、水质、大气造成污染和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项目。

宁夏针对葡萄酒产区《条例》的出台,正是考虑了葡萄酒的特性,它的质量和葡萄产区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酿造”的特性决定了土壤、水质、气候等风土条件对葡萄酒特色的影响程度,所以在保障葡萄酒质量上不能纸上谈兵,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法制的措施建立保护葡萄酒产区的环境。而中国葡萄酒想在国际葡萄酒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葡萄酒质量是第一关。保证葡萄酒的质量首先就需要保证有质量的葡萄,连锁反应之后就落到了环境上,只有好的环境国产葡萄酒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所以严把质量关的第一步,就是管理好土地。

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设葡萄酒生产企业的,选址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有一定规模的自建或者联建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使用产区酿酒葡萄做原料;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具备可追溯性;具有一定的酿酒生产规模,并保持正常生产;具有葡萄酒生产工艺所需要的、与生产能力相配套的生产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具备符合生产、质量控制要求的检验设备和专职质量检验人员。

事实上,在世界上越新兴的产区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比如美国,其在借鉴原产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本国葡萄酒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自身需求的美国葡萄酒产地(AVA)制度。AVA产地制度,成功保护和规范了葡萄酒生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产业化在新世界也许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在一些著名的优质产区,各个酒庄对酿制流程和工艺上的要求甚至比旧世界还要严格。比如在纳帕谷,采用人工采摘葡萄的酒庄就有很多,在第一时间过滤掉不好的葡萄,保证酿造的品质。同时,因为纳帕谷在1986年就已经成为了美国第一块农业保护区,因此它拥有全世界葡萄酒产区范。

升温,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

威士忌无意成为近年来升值空间最大的酒类之一,它成功的从饮用功能跳跃至收藏界,不仅仅是因为产品品质,更大一部分则是因为其产量,而制约其产量的,也有可能是全球变暖。

如果你如今还是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无动于衷,那么下面这个研究成果可能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变暖以及气候恶化,可能会影响到威士忌的生产。早在2001年,作为英国气候影响计划(UKCIP)的一部分,苏格兰威士忌协会委托苏格兰威士忌研究机构(SWRI)进行了一项范围研究,来证明环境变化对于威士忌产生的不可逆影响,同时也为了提高威士忌从业者与爱好者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这项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苏格兰产区的威士忌已经由于气候变化儿产生了如下影响:

河流水位线降低,导致酿酒水源减少;夏季温度升高,导致水温整体升高,从而降低酿酒效率;苏格兰部分地区降雪减少,导致地下水回灌,污染河流水源;苏格兰部分地区降雪增多,导致陈酿仓库环境变化并影响其正常运作;气候变化导致近海地区浪潮汹涌,影响各个岛屿的轮渡运输,岛屿酒厂的原料供给和成酒运输都成问题;气候变化也是谷物价格变动的原因之一,激增的谷物价格导致市场不稳,从而对酒厂产量造成影响。在研究了一系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后,苏格兰威士忌协会指出了苏格兰威士忌产量未来将会面对的最大问题。

传统的威士忌工艺诸如发麦芽,蒸馏以及陈放,之所以这些工艺能够进化至今全部得益于过去几百年间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可以说,这些制作过程对于温度十分敏感,永久性的气候变化一旦发生,必将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影响。更极端的是,即使是短时间的气象灾难也会对整个苏格兰威士忌产区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说,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的苏格兰威士忌市场都是一项挑战。

气候变化不仅威胁着威士忌,同时它也对威士忌工业提出了一个问题——威士忌酒厂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威胁,并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呢?旗下拥有至少24个苏格兰威士忌品牌的酒界巨头帝亚吉欧,在2015年曾经制定了8项环保目标来降低污染以及节约用水,然而其中7项都没有达成。在那一年,帝亚吉欧依然是业内废水污染的制造大头,同时也证明了威士忌工业中极其困难的部分——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该如何达到平衡。苏格兰所面临的气候威胁其实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部分,这不只是环保机构,或者威士忌从业者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你一直对环境方面的议题无感,那么为了你最喜欢的烈酒,也许你真的应该再度考虑一下了。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