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集团张近东怎么发家的?这几点做的很厉害!

苏宁集团张近东怎么发家的?这几点做的很厉害!
2017年06月25日 21:19 我要发财

02期 ‖ 大佬前传

苏宁集团的张近东在所有大佬里算是比较低调的,你很少看到他的新闻。发财哥最早关注张近东,还是他领导的苏宁跟刘强东的京东展开肉搏战的那年。有些人确实是这样,他不做则已,一做总是那么气势不凡。本期【大佬前传】,发财哥(微信ID:facaiwansui)就说说苏宁的张近东。

01

文科生安装空调获取第一桶金

如果你不去了解张近东的出身背景,你也不会知道这个步入家电行业,日后掌舵苏宁电器庞大帝国的人,居然是一个读中文的。

张近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中文。可是他以后从事的职业和选择的行业,却跟中文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张近东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上班,工作之余承揽一些空调安装项目,积累了10万元创业资金。

当时张近东所在的南京最畅销的家用电器是彩电、洗衣机之类的,空调还是属于奢侈品。当时的零售批发店主要做这类产品。而张近东反其道而行,专做空调批发。

打定了主意的27岁的张近东,辞掉了国企的工作,租下了一个小门面,成立苏宁交家电公司。

现在回过头看张近东的创业之举,里面仍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

首先,张近东工作之余锻炼自己的第二项技能,充分利用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现在我们工作也是需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下班了不要沉迷于游戏、影视之类的娱乐,而是要多多加强学习,因为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往往是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

其次,创业不打无准备之战,不要脑门发热就想创业。张近东创业之前,就注意积累本钱。另一方面,他还对于创业的领域深有研究,比如他做的是空调批发,不仅仅他会安装空调,还专门去找当时的春兰公司的人,跟他结识,从而对空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再次,创业不要随大流,大家都意识到这是发财机会的时候,往往是要赔钱的。张近东开始做,并没有选择大家都看好的彩电、冰箱等产品,而是专注于空调,开辟了新的赛道。

最后,善于把握消费升级的机会,选择好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空调这样的产品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反观现在,创业也是需要善于把握新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比如体验经济、比如知识经济等等。

02

一战成名

张近东选对了空调产品,并不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对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流程进行了改造升级。

1、建立空调配送、安装、维修的服务体系,专门成立一支安装队伍,为消费者提供免费上门安装服务,这在当时属于很新鲜的做法。这一招,也让苏宁迅速在消费者身上留下了口碑。

2、创新运营手段,善用资金杠杆。当时张近东虽然拥有10万元的启动金,但相对动辄几千元一台的空调而言,算是毛毛雨。张近东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消费者提前打款给他,然后他派人去上门安装,在此期间,张近东就拿着消费者的钱去提货,这样就撬动了整盘生意。发财哥在此也强调一下,不会运用资金杠杆的人,注定难以赚到钱。

3、笼络上游厂家,形成良好的厂商关系。张近东明白自己做空调批发,而不是直接生产空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厂家支持,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的。于是,他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在空调销售淡季的时候,自己给厂家注资,等于是给补贴。换来的条件是,在销售旺季时,厂家必须确保给自己提供稳定的货源和优惠的价格。这一下,等于将自己和厂家的利益进行了捆绑,一下就获得了厂家的极力支持。

有了这三项铺垫,苏宁的销售业绩短短两年时间,就突破了5个亿,成为南京空调行业的黑马。

这让当时的竞争对手极为不安,南京八大商场站在一块,联合发起空调的价格战,意在扼杀苏宁。没想到,张近东靠着消费者的口碑和厂家的支持,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活了下来,还创造了“苏宁现象”,销售额不减反增,这个案例也被写进了高校教材。

这样的价格战,后来又发生在苏宁和京东身上,这是后话了,大家可以翻翻当时的新闻报道。

张近东一战成名,随后的苏宁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现在再看看张近东,他的创业路上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但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挺了过来,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跨越。

发财哥想说,这其实就是创业者的真实状态,创业过程中哪里会每天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更多只是在平淡中日复一日地经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