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港股必看三部港剧:丁蟹效应不可不知

炒港股必看三部港剧:丁蟹效应不可不知
2017年10月19日 19:00 投资与理财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港股依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现在可以炒港股了,如何更快地熟悉这个新市场?不妨以脍炙人口的香港连续剧作为教材,快速了解港股的特色。

《大时代》

港股经典连续剧,看港股涨跌大势

1992年TVB首播的《大时代》,堪称经典。这部明星荟萃的40集连续剧不仅是TVB电视剧历史上的经典,也成为描写香港股市的经典。投资香港股市,从中能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丁蟹效应”不可不知

关于《大时代》和港股,“丁蟹效应”不能不知。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是《大时代》中的头号反派角色,一介武夫,却依靠好运,连连做空恒生指数期货,累积了数十亿元的资产,最终却又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由于郑少秋将丁蟹那偏执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在香港投资界,谈及做空,往往会将丁蟹作为代称,并随着时间的发酵,产生了“丁蟹效应”。

所谓“丁蟹效应”,是坊间传闻只要有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出,香港股市就必然会下跌。从《大时代》到《笑看风云》,再到《天地男儿》等,都会伴随港股的调整,以至于2004年3月国际著名投行里昂证券还专门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将“丁蟹效应”煞有其事地回顾了一番。“丁蟹效应”始终是没有定论的话题。不过,30多年来,即使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出,偶有港股大涨的,但从比例来看,下跌的确占到了大多数。

境外因素影响巨大

《大时代》虽然是一部描写香港股市的连续剧,但国际元素绝不少。比如丁蟹凭着好运,不断做空港股赚钱,但其能积累数十亿元,除了好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帮境外黑帮势力投资洗钱。而在2000年亚视续拍的《大时代之世纪之战》中,更是直接以当年狙击香港股市的对冲基金巨头索罗斯作为原型,塑造了大反派。

正如《大时代》所描写的,香港作为一个港元采用联系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的经济体,股市受境外因素的影响极大,一般隔夜美股大涨大跌后,港股也会大涨大跌。此外,境外游资涌入还是抽离,也会对香港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富豪爱做股评家

《大时代》中,方展博之所以最终反败为胜,除了海外因素外,央求三大富豪入市,也是拯救市场信心的重要一招。虽然这三大富豪用了假名,但一般都认为是以李嘉诚、霍英东和何鸿燊为原型设计的。

老实说,让富豪救市,这在其他发达市场是不容易想象的。就像在美国股市,除了巴菲特这样本身就以投资起家的首富以外,很难想象类似比尔·盖茨这样的富豪会讨论美国S&P 500指数将来是上涨还是下跌。

但是,媒体遇上新闻发布会,就请城中富豪预测香港股市如何走,却是香港的保留节目,愿意作答的富翁还真不少。比如何鸿燊就是热爱谈论股市的主,此外新世界和周大福的创始人郑裕彤也常预测未来恒生指数的波动区间。当然,最著名的还要算从“楼神”转型“股神”的李兆基,这位执掌恒基兆业的富豪不但爱谈股市,还逐步淡出地产生意,2004年转型专心打理家族数百亿闲余资金。

《创世纪》

那些明争暗斗,你玩得过庄家吗?

“贪,是上进的原动力。”这是叶荣添在经典怀旧港剧《创世纪》中的名言。剧中主角之间的争斗,多数在资本市场中得以了断。而剧中买壳、抛空、拆股、供股等等伎俩,被内地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同时,也为投资港股做了科普。

买壳炒作要规避

《创世纪》的剧情里,叶荣添和许文彪的力天公司,为了买壳上市,费尽了心思,上市后力天公司有了“第一桶金”。

与A股善炒重组题材股一样,港股中的仙股、垃圾股,一旦被实力公司借壳上市后,同样会得到市场的爆炒。近几年来,香港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格亦是一路飙升。据港股投行透露,1997年,港股的壳资源价格大约在6000万港元,而2011年上升到1.8亿至2.5亿港元,在2014年更是达到3.8亿至4.5亿港元。娱乐圈最热门的锋菲复合男主角谢霆锋,就曾经借助借壳、重组,大赚一笔。

对于香港仙股的买壳炒作,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需予以谨慎。港股市场中,股价低于1块钱的仙股超700只,股价低于1毛钱的超级仙股也很多。仙股公司多为亏损,成交量很低,一旦买入,便很难抛出。“相对于内地,香港市场在多方面表现得更成熟,但是投资者不要想当然地把港股当成了‘热土’。”股市名嘴李大霄说,在内地习惯了炒垃圾股的投资者,面对港股“更为垃圾”的仙股,需慎之又慎。

目前,沪港通允许购买的港股,仅限AH股中的H股,和恒生指数公司大型及中型指数中的成份股,将这些仙股拒之门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初涉港股投资者的保护。

提防抛空者恶性袭击

《创世纪》中,许文彪几次经典的抛空,获得大量利润。而在香港股市中,庄家的贪婪较之A股有过之而无不及,抛空也是赚钱一大法宝。

港股通中,和内地投资者交易的,是做空经验丰富的港股投资者。因此,习惯多头思维的内地投资者,在炒港股时亦要防范做空的风险。

供股也是“抽血机”

《创世纪》中,叶荣晋的惨败,与其再融资策略运用不当有关。香港市场中,当一只股票价格高企,影响股票的交易量和投资人的购买欲望,交投清淡,这时上市公司会考虑新增股票,让现有股东认购。股东可按其持股比例认购新股,如不参与供股,权益将遭到“稀释”。供股其实就是再融资“圈钱”,股价往往会下跌,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港股再融资相对A股更轻松,通常只需符合基本条件和市场投资者接受即可,基本没有融资时间间隔和行政审批方面的限制。在供股后的募集资金用途方面,港股也没有A股那样严格的限制和持续监督。

《师奶股神》

融资炒港股要当心

股市狂牛,师奶炒菜不如炒股。港剧《师奶股神》中有一段剧情:当庄家在高位派货,大赚离场之后,股价大跌,刚好又遇上股灾,师奶们损失惨重。师奶股神仍未肯认输,她发现老公暗中藏了一笔钱,于是偷偷拿去炒股博翻身,并借贷炒孖展,结果一输再输,欠下巨债。

孖展,也就是内地市场的融资业务,股民可以从证券公司借钱投资,利用杠杆,放大收益。相对内地股市而言,在香港融资炒股是没有门槛的,散户和机构一样可以参与。由于香港股市没有涨跌停板,一些中小盘股每天的股价波幅很大,上下50%都有可能。不少港股经纪人表示,孖展用来打新后,赚钱的人不少;但孖展炒二级市场的散户,70%到80%都是亏钱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资深市场人士都不建议新入市的内地客户孖展炒股。

《陌生人》

股灾下的浮世绘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合拍了一部电视剧《陌生人》,万梓良在该剧中扮演一位叱咤风云的股坛天王钟庆生。

《陌生人》中股灾的桥段,很容易令人联想起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的一个交易日中,港股中的大蓝筹汇丰控股,在尾市竞价交易的最后1分钟暴跌了11.5%,全日收报33港元,刷新13年来新低,也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1275亿元。据统计,恒指当日跌幅中有七成以上来自汇控。当时,著名股评人、电视财经评述员胡孟青目击汇控暴挫时,心痛到泪洒当场,被现场直播记录下来。

物极必反。当汇控跌至33港元后,随即震荡反弹,不久后股价最高回到98港元。熬过股灾,永不放弃的心态很重要。就像马云曾经说过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摘自《新闻晨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