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买房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限购并不等于下跌!

所有买房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限购并不等于下跌!
2016年12月29日 19:24 傅贰投资笔记

我和所有想买房的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会问我同样一个问题:现在房价调控这么严重,房价会跌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无奈,于是决定写一篇科普文来说一下。

还记得今年国庆节的时候吗,一场轰轰烈烈的楼市监管风暴吹遍神州大地,英国《金融时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这次联合行动,浏览了一遍网上的评论,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关门打狗、高位被套等等。

但是,限购并不等于一定要下跌!

为什么我这么说?首先看一组数据:

2015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15万亿,增长率8.4%,GDP是67.67万亿,增长率6.9%

2016年1月,M2余额是141万亿,增长率14%。

我们的的货币供应,总量是GDP总量的2.08倍,增长率是GDP的2.02倍,比财政收入高出66.67%。

同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比GDP高21.74%。

结论:人民币大量超发,这给房价的疯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不是房价涨了,而是我们手里的钞票不值钱了。

如果我们把央行超发的货币比喻成为洪水,为什么这些水都流进了楼市?

在目前的中国,可供普通人投资的资产真的不多,主流的投资品有三种:房产、股票、艺术品。这三种资产就像经济长河中的三个水坝,承担着拦截洪水,积蓄洪水,消化洪水的重任。

下面依次来看一下每一个大坝的抗洪能力:

(1)艺术品

虽然艺术品投资的水很深,但毕竟曲高和寡,普通人的参与度很低,属于小众领域。因此艺术品的蓄水作用就不讨论了。

(2)股市

股市的流动性高,参与的门槛低,并且人造牛市的难度不大,看上去是一个很不错的蓄水池。后来随着股市的炒作日渐疯狂,管理层发现股市还是不靠谱,于是严查配资,强行叫停股市。原因:

第一,稳定性很差。目前中国股市制度还很不健全,并且参与者普遍浮躁,草木皆兵,这样的市场波动率太高,不稳定。

第二,容量不够大。即便在去年6月的鼎盛时期,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加起来也才70万亿,面对百万亿级别的M2,我们需要一个三峡大坝。

(3)楼市

楼市就是这个三峡大坝。

外国有机构测算过中国楼市的规模,市值大概在270万亿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容量。另外,楼市的流动性非常低,加上需求很大,就使得这个市场的稳定性很高(房产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失败经验的资产),很适合蓄水防洪。

最好的情况是,这些资金流入楼市,均匀分配到每一个地方的每一幢房子。而现实是,只有一线热门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价飙涨,大多数地区的房价没有任何起色。资本是逐利的,很明显一线热门城市比普通城市的升值空间大,当钱都集中在一起,房价能不疯狂吗?

现在多个城市集体出手限购限贷,许多人欢呼:房价终于要跌了!

但,这些措施真的不是奔着让房价下跌去的。

限购限贷之后,能够确定的是交易成本升高,进而市场的流动性会减小,成交量会收缩。这时候最有可能发生的不是下跌,而是上涨,因为只有上涨才能弥补流动性缺失所带来的损失。交易的成本高了,最后还是会体现在房价上。

限购限贷的本质是提高交易成本,这样可以过滤掉一大批实力不强,资金链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参与者,说白了就是没钱就不要玩了。试想一下,这些措施大规模执行后,楼市参与者的整体素质逐渐提高,这只会让楼市更加稳定,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这几个月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限购限贷行动,拉紧了无数人的神经。其实对于大多数人,他们牵挂的不是房子,而是医疗、教育,是社会的认同和自我的实现,和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面子……

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房子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观念的改变,往往源自屈服。如今的高房价,已经开始让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得不开始动摇(比如结婚一定得买处房)。在将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在谈论房子的时候,谈论的不再是这些承载物,当我们不再认为买房光荣,租房可耻的时候,才是一个正常的楼市,或者说,一个正常的社会。

宏观调控能左右楼市,而改变楼市的,是我们自己。

有的人即使赚钱了,最后还是会亏掉,但有的人亏钱了,最后却能赢回来。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市场,甚至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当然,只要你愿意阅读,我就愿意把我的投资经验分享给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yitiao678(长按可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