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富豪是怎么赚钱的:勤劳致富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看看富豪是怎么赚钱的:勤劳致富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2016年10月20日 16:33 傅贰投资笔记

写在前面: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个思想:勤劳致富。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导,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本文从刚刚发布的胡润富豪榜入手给大家分析其中原因,献给渴望财富自由的你。我们都值得更好的未来!

正文:

最近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人们都在讨论有钱人。我发现周围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哪个富豪都赚了多少钱,排名是多少,但是很少有人去想过为什么富豪可以成为富豪,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

姚振华是今年最大的黑马,他在二级市场强势收购万科25%的股份,拉开了资本市场股权争夺的序幕。此举也让他今年的财富暴涨了820%。要知道以姚振华的产业规模,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挤进百富榜的,今年仅仅只是花了400多亿+杠杆,炒对了一只股票,就从去年的400多名直接上升到今年的第4名,直接完成逆袭。

不知道那些辛辛苦苦做实业的老板看到姚振华出现在榜单里,心里面是一个怎样的想法?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这一年,大多数富豪榜上面有名有姓的人,他们财富增值的手段基本上也是靠炒股。上海地区的富豪尤为明显:

史玉柱的巨人网络搞私有化借壳世纪游轮,其股价在短短20个交易日内暴涨了563.09%。在A股之上攀上了人生的高峰。

之前花2.8亿港币买下一个鸡缸杯的刘益谦,资本市场也是一个搞事情的主,身家基本上都是靠炒股炒出来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多次在资本市场大手笔举牌,也让他的财富不断增值,让人羡慕。

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就不用说了,他的资本帝国覆盖了医药、保险、地产、文化、零售等多个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就是中国的巴菲特。

上海人致富都靠炒股?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结论,但绝对是一个趋势,而且不仅仅是上海人,全中国的富豪最近都开始有意无意的扩张自己的股权。我们以百富榜排名前三位的“一王两马”为例:

王健林花了200多亿收购美国传奇影业,是最近一年最影响力的大型海外并购。另外,万达商业正在启动私有化计划。马云收购东南亚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的控股股份,投资总额67亿,另外还参与收购了美国赌场巨头凯撒集团旗下的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他自己的蚂蚁金服也在筹备上市,后面还有一个菜鸟网络也在排队。马化腾花了566亿收购了芬兰游戏巨头Supercell的84.3%股份,另外他的腾讯在香港资本市场也是大鳄级别的存在,绝对是吸钱神器。

另外有一个人必须单独提一下:许家印。在姚振华之后,许老板也高调买入万科,并且在A股市场迅速形成了一个恒大概念股,比如嘉凯城、廊坊发展、深深房等股票,他们的走势相信各位朋友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有资本大佬都在做一件事情:搜集股权。在这场人无股权不富的财富运动中,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当然,我不是想说想致富就炒股,而是想通过分析富豪致富的途径,来给我们普通的生活给点启示。

我想说,看完今年的胡润百富榜,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勤劳致富,这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

为什么?

分析一下,为什么有钱人都要干一件同样的事:搜集股权?因为股权带来的,除了在市场上股票增值所带来的直接的收益,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东西让他们趋之若鹜。这个东西就是:资源,或者说:稀缺资源。股权即资源!

拿万科举例,为什么姚振华和许家印会万科如此大手笔,很简单,因为拥有了万科的股权,就等于拥有了万科巨大的土地资源。谁都知道土地这个东西的稀缺性是在不断增加的,万科的股权又这么分散,易于控制,受到蚕食也是情理之中的。

致富,必须要掌握稀缺资源,因为现代商业的核心,就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掌握了稀缺资源的人,不论是技能、人脉、资金还是信息,才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思想,本质就是勤劳致富,即单方面投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来改善现有状况。我觉得这个思想已经严重过时了。

勤劳,努力,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就算你每天24个小时中有16个小时都在拼命工作,也有比你拼的话18个小时工作的人。勤劳永远不能创造出稀缺性!一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读小学,努力考初中,努力考高中考大学,然后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流水线,人们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零件。

这样的人具有稀缺性吗?就算今年是最优秀的,明年一定有更优秀的人来取代你们。

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搜集信用、商誉、社会网络、管理能力、知识、公共关系等资源,这才是通往致富的必经之路。举个例子:你在一个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很大精力拍领导的马屁,这其实是一件没有多少“资源红利”的事情,因为你一旦离开公司就什么也不是了,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正确的做法是借助公司的平台认识了行业内结识了很多关键人脉,这才是一件有“资源红利”的事情,因为当你有一天不在这个公司里,这些人脉却不会丢失,这可能将成为日后工作或者创业的原始积累。

雷军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勤劳致富”的想法,其实就是代表了一种方法论上的懒惰。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就像炒股一样,人人都有机会致富,关键是视角的转变。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yitiao67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