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香港|殖民时代的城市规划遗产

百年香港|殖民时代的城市规划遗产
2017年08月26日 21:40 王雅媛港股圈

殖民时代早早就过去了

但城市建设的遗产还在

香港受英国殖民之处的19世界下半叶,大清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帝国还在修着颐和园子的时候——欧洲大陆的城市市容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于城市扩展到形式和包括拆除城市中心或重建防御工事,普遍遵循道路的布局和主次街道的层次结构,以及基本的功能空间划分,例如区分街道和建设区域或公共公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40年代起在城市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发展了城市公共供水和地下排污设施,以及清除贫民窟的规划创新。

大英作为当时的世界灯塔,不断输出自身的文化是势在必行。

这些规划理念和技术,被殖民地广泛移植和实施。英国本土规划理念和技术的出口正是通过外派城市规划专业人才至海外殖民地的政策实现的。

派驻海外殖民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在当地服务的测量工程师或建筑工程师。

2、从英国移居海外的顾问建筑师以执行特定或长期的任务。

3、不定期巡回服务的城市规划专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香港岛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由首任港督璞鼎查于1842年拟定的,并绘制了维多利亚城最早的规划图(分为上环、中环、下环三个街区),规划了沿海的发展,进行了粗略的功能布局,包括城市主要干道(皇后大道)、政府山行政区域、码头、医院、教堂、学校等。

1840年代英国爆发感冒和风寒疫病,环境卫生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众所周知,大清普通百姓的住宅非常简陋,当时在猪圈上方建茅厕的方式,常见于广大家庭,通风极差,卫生条件非常糟糕。

香港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845年香港颁布了《洁净条例》;1856年,第一部建筑控制法律《建筑与洁净条例》颁布。

该条例结合了英国1842年的《劳工环境卫生报告》和大量香港皇家外科医生的研究成果,报告明确指出了华人住宅的通风和防水标准。

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香港本土的人口激增,城区面临严重拥挤和疫病蔓延的严峻威胁。

1882年七月,英国政府再次派遣皇家卫生工程师驻港,专门对华人住宅进行改造研究。

时任港督宝云根据专业人士建议,通过《公共卫生条例》和《建筑物条例》。

此后,港英政府多次对法例进行修订和立法,例如《太平山收回条例》、《封闭住宅和不洁居住条例》和《建筑物(修订)条例》等。

此外,1902年,香港首个负责卫生事务并执行法令的官方部门成立,该部门全部由专业人士组成,处处保证香港的公共卫生,对市民的日常公共环境破坏行为进行约束。

往后的97年时间里,政府再没有放松过对市政环境和居住卫生的要求。

如今,经过百年的积累和多年的改善,香港已成为全球卫生条件最佳的城市之一,高密度的人口,并未导致严重的疫情和传染病。同时,香港的市容市貌和自然环境也成为了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

一代巫师的表演

英国自20世界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如世界著名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及其城市实验;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和城市规划工作模式;恩温的卫星城理论等。

受此影响,1935年住房委员会成立以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委员会着重解决贫民窟的清楚和居民的合理安置问题,并提出若干位于新界地区的重新安置居民点的选址,如沙田、荃湾、元朗、大埔等。

众多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非常有远见地提出:

政府需要成立一个永久的城市规划和住房委员会,并提供贫民区拆迁补偿资金,或提供建房补贴、贷款或共享住房等。

此时,中日全面战争爆发,香港人口再次暴涨100万,不久后香港也进入日占时期。

1945年8月,港英政府恢复殖民统治。

时任伦敦城乡规划部的威尔弗雷德·欧文,迅速为香港起草了《发展条例》,重申组织一个公共住房机构,并建议采用适合香港发展的新城规划。

事实证明,这一城市规划愿景最终在香港实现了。

如今在香港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公共住房体系。

同一时期,主持了伦敦Greater London Plan重建计划的城市规划师工作组,1948年帮助香港完成了《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该报告运用英国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结合了香港的情况进行了改进,给出了香港未来五十年的发展轮廓:

高密度发展和疏散、修筑过海隧道、填海造地、增加铁路线、搬迁军营船坞、扩建工业区和居民区,以及在新界发展副中心和新市镇。

以上的这些规划举措,至今看来,依然熠熠生辉。

回看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浦东的高密度发展和人口疏散、深圳蛇口和前海的大规模填海造地、2015年北京设置通州为城市副中心,等等。

从某一个角度看,内地的今天的城市建设,是另一种对英国殖民者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A NEW AGE

到了50年代,香港再次面对源源不断的逃港的人口,香港规划署重新修订了城市规划。

1965年,政府颁布《香港发展纲略》颁行一系列新举措,例如拓展香港运输系统、辟设郊野公园、发展货柜码头、规划新市政和重建市区等工作。

为了满足大规模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需求。港英政府除邀请著名的城市规划师担任顾问,也聘请了大量华人担任要职。

同时,大量英美专家进入香港的高等学校担任教师,香港人经过高等教育以及海外学习深造,开始形成本土的城市规划师力量——推动全面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

更多本土工程师的进驻,使得香港的建设慢慢褪去了殖民色彩,经过了中英二元文化的碰撞,开始形成独特的香港风格和香港特色。

他们留下了人、制度、技术

他们没带走香港

转载请申请授权,否则一律举报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