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中国”大数据,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关注“健康中国”大数据,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016年12月27日 14:28 儒商频道

  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及“健康水平2020”战略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率先出版了由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2015健康中国研究报告》(简称“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特色之一:以“健康指数”方式反映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健康中国建设一个过程,它既是“十三五”时期中国人民的普遍追求、美好愿景,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联合国从千年目标走向“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用量化方式反映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本研究报告在筛选出32个评价指标,根据其内在逻辑,系统集成为“健康中国指数”,并运用主成分数学建模后,计算出2015年中国以及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指数得分。

  2015年健康中国指数为76.74分,比2014年的75.32分提高了1.42分。

  其中:健康设施73.51分;健康服务69.19分;健康管理89.43分;健康保障52.31分;健康环境70.67分。

  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健康中国建设指数得分排在前五位的是:上海88.20分、北京87.26分、浙江84.68分、江苏83.88分、山东80.62分;排在第一位的上海与最低的贵州69.68分相差18.52分。

  表1 2015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健康中国指数

  排名

  省市自治区

  2015年健康中国指数

  得分

  2015年健康中国指数

  百分制得分

  1

  上海

  31.01786816

  88.20

  2

  北京

  30.36571470

  87.26

  3

  浙江

  28.59274654

  84.68

  4

  江苏

  28.05392284

  83.88

  5

  山东

  25.91486711

  80.62

  6

  湖北

  25.69547354

  80.27

  7

  青海

  24.67526659

  78.66

  8

  广东

  24.46685649

  78.33

  9

  天津

  24.44482487

  78.30

  10

  内蒙古

  24.08167521

  77.71

  11

  宁夏

  23.83012766

  77.31

  12

  辽宁

  23.67151580

  77.05

  13

  四川

  23.64236960

  77.00

  14

  福建

  23.56193644

  76.87

  15

  河北

  22.70789374

  75.46

  16

  山西

  22.65369494

  75.37

  17

  广西

  22.55097949

  75.20

  18

  重庆

  22.53047257

  75.17

  18

  河南

  22.43662391

  75.01

  20

  江西

  22.31905857

  74.81

  21

  安徽

  22.19561371

  74.61

  22

  陕西

  21.87613662

  74.07

  23

  湖南

  21.82200702

  73.98

  24

  吉林

  21.72842863

  73.82

  25

  黑龙江

  21.55268104

  73.52

  26

  甘肃

  21.47586459

  73.39

  27

  新疆

  21.27638401

  73.05

  28

  海南

  21.26757957

  73.03

  29

  西藏

  20.89109152

  72.38

  30

  云南

  19.69620199

  70.28

  31

  贵州

  19.36008615

  69.68

  全国平均值

  23.55986979

  76.74

  理想最大值

  39.87564509

  100

  研究报告特色之二:跟踪反映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实践情况

  2012年8月,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力争到2030年人人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十三五”时期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仅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而且面临全球健康危机、健康风险隐患增加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有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口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人口总和的大国,将接近乃至会迈进高收入经济行列,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健康水平,而且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所以,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每年度通过《健康中国报告》发布“健康中国指数”,可从 “健康指数”(包括“健康设施”、“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障”、“健康环境”等指数)以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健康中国建设的进步状况中,分析评价中国31省市自治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特点、走势以及优势和差距,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举措破解难题,推进战略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时,研究报告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人均卫生费用”、“婴儿死亡率”和“每十万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跟踪比较研究中国在逐渐抛弃传统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向“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过程中,实践联合国“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水平、特点及其差距。

  研究报告特色之三:追求大数据时代评估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的“物理准确性”

  在大数据时代,各类健康数据处于离散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状态,为了要使各类健康数据具有权威性,满足可比较、可跟踪、可预测的要求,本研究报告32个指标数据主要从2015、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搜集,并通过数学建模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在对指标数据作加工的基础上,将离散的、非结构化的指标作结构化、集约化、系统化处理和架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健康水平的32个指标数据作计算排序。主成分之所以能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健康中国建设水平作排序,因为它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对健康中国的评估,如同对人体的血压、心率、血糖等多个变量指标分析进而判断一个人的健康一样,对健康中国的32个指标组合成“健康服务”、“健康保障”等指数计算分析,进而得出每个主成分在变量中的“贡献度”,即百分制得分排序。这样计算出来的健康中国及其31个省市自治区的健康指数得分,只要运用同样的方法采集指数数据进行实验验证,进行计算得分,它如同物理实验一样,具有可重复、可验证的特点,这也就是本研究报告所追求的“物理的准确性”。

  追求“健康中国”研究“物理准确性”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对国内健康设施、健康服务的大数据“精准化”评估,可为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精准地”提供发展中的“长处”与“短板”,以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精准地推出政策和措施。如在我们对全国74个地级健康城市的评估中,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发达城市,但是由于其“每万人医疗床位数”、“人均卫生经费”等7个指标都在纳入评估的74个城市中排在倒数第2-5位,以至其“健康指数”排名排在第70位。

  《2015年健康中国研究报告》的缺憾也是明显的,缺少对健康产业的评估,对健康中国与G20以及中等收入国家健康水平的比较,指标少,分析也弱。这有待在明年的研究报告中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说明:从各类统计年鉴中采集指标数据,具有客观可比性等优点,但由于政府和学界对“统计年鉴”数据的重视和应用不够,所以,缺少“统计口径”的各种数据,期待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