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紧缩的时代,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

全球货币紧缩的时代,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
2017年12月11日 08:20 宋鸿兵

鸿观察

全球货币紧缩的时代,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

■ 文 | 鸿观察 张洪平

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由跌转升,外汇储备也连续上升。但年中之后,人民币又开始缓慢贬值。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化,要看懂其中变化,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十九大以后,中国维持GDP增长的压力有所放松。2010年至2016年,中国年度经济增速由10.6%逐渐下滑至6.7%。与此同时,单位信贷能够驱动的经济增长显著下降,要实现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信贷投入显著增加。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企稳,保增长的压力开始消退。这将给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更大的操作空间。

2.防风险、去杠杆仍是未来数年内的核心工作。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并且2008年之后的信贷宽松已经使中国累积了巨量的债务。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建议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双支柱构架,明确金融强监管的态势将在十九大之后得以延续。资金宽松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央行未来将是中性稳健,略偏紧的思想主导货币政策。一是为了改变金融资源脱实入虚的状况,增强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程度;二是为了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3.全球主要央行进入紧缩周期。美国、英国已经开始动手,欧洲央行也有了时间表,仅有日本央行还在持续宽松政策,但幅度也有收缩。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已经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道路,国际利率将在未来两三年逐步上升。

4.全球货币紧缩和中国去杠杆,双重压力会挤压实体行业获得资金的难度与成本。为了促进金融业脱虚向实,确保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正常融资,中国央行还要采取“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为市场补充流动性。为了不人为造成局部风险爆发为全局性的风险,中国货币政策可能滞后于美欧央行。

5.如果中国不跟随主流市场加息,内外息差扩大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可能出现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及外储减少情况。随着美欧央行加息、缩表的进行,美元、欧元汇率将稳步向上,中国将再次面临“保汇率还是保外储?”的选择。

不过现在的情况和2015年“8·11汇改”之后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经过两年多的消化期,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已经恢复,恐慌性购汇难以再现。其次,国家收紧了对外汇真实用途的审查,同时在外汇市场上重拳打击做空人民币的炒家,并且提高了防范意识。最后,中国经济企稳也向全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至少未来数年内,中国仍是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对中国的投资将有力支撑人民币。

而且考虑到中国3万亿的外储规模,以及至少持续两三年的美元升值周期,中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外汇储备来保汇率,确实不值得。硬性盯住美元,与美元一起升值,也会损害出口行业的利益。

更有效的方法是,在严厉打击恶意做空人民币炒家的同时,借机提高人民币自由流通的程度。形成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定价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同时建立相关制度化措施,保有在紧急情况下收紧外汇管制的权力。如托宾税,平时可以将外汇交易定为低税率甚至零税率,但保有紧急情况下调高的权力。

同时,利用特朗普转变政策方向的时机,将更多美元储备投放在更有效的领域。由于“国家队”掌握的美元要进行投资,优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而收益只能排在靠后的位置,所以往往大笔投资于美国债等低收益项目,收益很低甚至为负。所以在人民币贬值恐慌过后,可以更积极地将外储借/卖给有需要的企业,由他们来进行投资。如过去美国不开放的能源行业,或对华限制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寻求美国扩大中国对美投资限制,通过官方或民间的投资机构,直接/间接进行投资,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

今天的中国更有实力也更自信。我们已经是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只要我们未来能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做大的同时做强,把中国建设成更大更深的消费市场,那么人民币自然而然就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届时我们也将有实力改写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