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不加息 取决于什么?

央行加不加息 取决于什么?
2018年01月09日 09:50 四维金融

昨日有媒体报道,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近日在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 自去年来工业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不断提升,短期内中国存在着加息的空间。在对利率做出调整前,通胀和汇率将被计入考虑因素。

纪敏的以上表述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市场关注,此后,纪敏表示,利率升降和杠杆率变化的关系,取决于投资回报率的动态变化。这一理论表态,并不能解读为“短期内有加息空间”。

对于这个新闻,笔者认为,纪敏是作为一位理论工作者从学者的角度对未来中国利率的走势作出的一个判断,当然不能代表央行的判断。纪敏在辟谣的时候突出了“短期”两个字,很显然,即使按照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例如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和降杠杆去泡沫的要求,的确需要加息,但是也不意味着央行短期就会加息。

从当前的通胀形势看,中国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加息的可能。过去一年,中国的通胀率持续在2%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低通胀的状态。进入新年,大家对通胀的预期分化比较严重,油价和猪肉价格有所波动,这两个因素对CPI影响最大。

国际油价从2017就开始稳步上扬,新年来,受中东地缘局势的影响,国际油价进一步冲高,WTI原油期货价格突破62美元/桶,创2014年12月份以来收盘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68美元/桶,也创逾三年收盘新高。

目前大家担心以伊朗国内的危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是否还会继续升温,如果事态恶化,油价上冲100美元都是有可能的。

同时,由于最近天气严寒,农产品价格和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尤其是猪肉价格。1月5日,全国猪价大面积上涨,许多养殖企业主动提价。

但是笔者认为,在中国决定猪价的是猪周期,猪周期最近几年已经被打乱,主要是由于规模养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猪肉今年上涨的可能性很小。而严寒天气仅仅是短期影响,在当下种植科技运用水平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天气对蔬菜的生产影响甚小。

物价的上涨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复苏形势,纪敏所谓的“自去年来工业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不断提升”似乎也不意味着就必然加息。因为工业产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需求的普遍提升,主要是由于采取了供给侧改革,去过剩产能,导致基础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同时让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上涨很快,但是制造业和消费品的价格还是处于低位,也就是PPI并未顺畅的传导到CPI,表现为中小企业的经营依然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在供给侧改革空间缩窄的形势下,大型企业的利润改善能否持续目前还有疑问,也其实就是去年大家争论激烈的所谓“新周期”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长远的健康发展来看,从去杠杆去泡沫调整金融秩序的角度来看,长期的低利率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过于低的利率导致影子银行泛滥,金融体系内杠杆过高,货币发行过多,引发资产价格膨胀,比如调控一再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价格。

而且由于多年的低利率,引发此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利率都很低,而从去年以来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导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高企,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突破5%以上,这样高的负债成本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商业银行被套利的情况,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降更加处于困难,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存贷款利率有所提高。

但是在债务高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的背景下,加息的阻力重重,短期加息的可能近乎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