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七一步之遥!换1万美元比十一多花两千!

破七一步之遥!换1万美元比十一多花两千!
2016年11月25日 16:15 新浪财经

关注新浪财经,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 新浪财经综合北京晨报、金融时报

作者:姜樊、李国辉

最近小编学习了一个新词:人无贬基。据说来源于央行语录大全套收藏。

人民币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

“人民币不具备贬值基础”6.2

“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6.7

“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

“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出现急剧大幅贬值”6.9

接着就是“中国或成人民币贬值的最大赢家”

当然,这只是个段子,专家们都说了,人民币还是没有贬值基础!而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今天也出来喊话,释疑人民币贬值:“在美联储加息前释放贬值压力”。

25日早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9168,下调83个基点,再创2008年5月以来的新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逼近7.0心理关口,这原本是市场预期的明年年底的底部,也是人民币汇率自2008年5月份汇改以来的最低点。

从6.80到6.90,仅仅用了半个月。这场源于美元指数疯狂上涨所致的快速贬值,让中国持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喜忧参半。

从去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下行。今年以来,震荡下行的走势仍然没有改变。人民币汇率也从今年年初的6.50附近,跌到如今的6.90关口。数据显示,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032,而昨日人民币中间价已跌至6.9085。按此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贬值6.2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贬值始于今年10月份。自10月份至今,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幅度达到3.45%。数据显示,9月30日——9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还不曾跌破6.70关口,仅为6.6778。但到了10月10日——10月份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贬至6.7008,突破了此前坚守了三个月的“铁底”。但这只是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的开始。从6.70到6.80,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而从6.80到6.90,仅仅用了半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需要以人民币兑换1万美元,以昨日人民币汇率计算,需要比“十一期间”多花2307元人民币,比今年元旦期间,则要多花4053元人民币。

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黑五”。热衷海淘的“剁手党”发现,每拖后一天下单,境外消费的成本就涨了不少。“从11月初到现在,我收藏的代购和买手的一些商品都涨价了,最多的涨了10%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即便美元指数出现回调,人民币汇率的反向幅度也不会太大,短期人民币贬值的惯性会增强,仍面临破“7”压力。不过,主流观点仍然认为,中长期看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条件,最终还是会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水平。

1人民币有“底”且不弱

人民币对美元能否守住“7”,市场可能没有“底”,但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是有“底”的,单边贬值行情不会长期维持。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贬值,反映当前中、美在经济增长周期及货币政策周期现状及预期层面的差异。在市场主体行为影响下,汇率变化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超调,但基本趋势与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是匹配的,这种市场供求因素主导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方向,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短期看,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关口附近争夺,但不能把汇率有效止跌寄托在“心理关口”支撑上。事实上,如果过度抑制人民币贬值,只会加剧汇率定价扭曲,人为增加风险隐患。同时,预计监管部门会适时适当修正贬值速率,确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有序、可控。我国拥有丰厚的外储和丰富的干预政策储备,加上我国仍是资本管制国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会失控,渐近释放贬值压力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可控。中长期看,犹如中国经济出现阶段调整一样,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只是汇率转向双边波动中的一环,单边贬值不会长期持续。

2对非美元货币仍强势

实际上,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但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却依然强势。Wind数据显示,自11月7日重拾涨势以来,美元指数已经累计上涨5%,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下跌幅度仍不足2.5%。在同一时间段,欧元兑美元则下跌逾5.5%,日元对美元的下跌幅度则更是逼近10%。

自11月7日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即期汇率则上涨了超过6%。

“在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还略有升值,总体上,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没有担忧。”央行网站11月4日转载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不必过度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对SDR篮子货币和人民币对BIS篮子货币,关注这种组合更有利于均衡全面地认识汇率的波动。

3美元指数续创新高 亚洲主要货币跌跌不休

美联储24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多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认为合适的加息时机将很快到来。市场对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的预期已超过90%。美元指数延续强势表现,24日盘中一度冲破102的高位,创13年半以来新高,从大选前97左右的水平升至目前的102,半个月内的涨幅超过5%。

统计数据显示,11月8日特朗普胜出以来,亚洲主要货币汇率跌声一片。

其中,美元兑日元今日早盘持续了近日的涨势,现报113.74,续创3月29日来新高。

截至11月24日晚上20点,马来西亚林吉特11月8日以来累计贬值6.77%,已经创下10个月以来的新低。美元对菲律宾比索汇率一度跌破50,为2008年来首次,年初至今,菲律宾比索的跌幅约6%,其中的3.13个百分点,是特朗普当选后贡献的。

此外,印度卢比自特朗普当选以来已经下滑3.74%,为15个月以来最大。而韩元则累计贬值4.52%。

下面我们来看《金融时报》如何来谈人民币贬值

近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贬。11月23日夜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9关口,11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085,比前一交易日低181个基点,创2008年6月16日以来新低。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6时30分收盘价报6.9189,较上一交易日跌261个基点。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近期美元走强,在当前坚持盯住三个货币篮子这一汇率机制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必然是下跌的。从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到现在只有12个工作日,美元指数上涨了约7%,同期日元、欧元对美元汇率跌幅都在7%至10%左右。

近日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尤其是耐用品订单)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巩固了对美联储在12月和明年多次加息的预期,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突破102,创2003年2月以来的新高,短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面临贬值压力。专家表示,近期人民币贬值其实是在美联储加息之前释放的贬值压力,且近期资金外流压力并未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而强化,市场对本轮贬值反应较为理性。

短期外部环境因素助推美元走强

就目前来看,今年12月至明年1月国际市场焦点事件不少。12月有美联储议息会议和意大利宪法公投两件大事。1月份有特朗普将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从目前市场看,美联储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

建设银行外汇专家韩会师表示,这些对于美元有提振作用。近期美元的飙升主要是由于市场热炒特朗普扩大财政开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预期造成的,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前后,这很可能再次刺激美元上行。

“如果美元在经过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在12月和明年1月再来一波上攻,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压力将再次强化。而从央行今年的调控基调看,在美元大举上攻时,根据‘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规则,顺势令人民币贬值的概率很高。”韩会师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明年一季度,由于春节旅游、个人购汇额度恢复以及贸易顺差下降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将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短期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

今年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受美国经济数据继续改善、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以及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国际汇市波动加大,美元指数大幅升值。按照“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应有所贬值。央行此前强调,这是国际汇市变化的自然反应。

虽然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走低,但在这段时间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实际上是上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54,较上期(11月11日)上涨0.21个百分点。此外,参考BIS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均上涨。

“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不可能永远单向波动。”有分析人士认为,本轮人民币贬值与今年1月份相比有几个明显的区别:一是贬值驱动力来自于外部美元指数走强,11月9日美元大幅上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跌幅在主要货币中并不算大,对一篮子货币甚至不跌反涨。二是价格信号没有“失真”,本轮贬值至今外储消耗有限。三是市场对汇率的预期已经从“无底”转向“有底”。

对此轮贬值市场反应较为理性

2016年下半年,在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同时,却并没有出现资金外流形势加速恶化的局面。今年7月至10月,境内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总额739亿美元,月均逆差18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数据分别是3556亿美元和889亿美元。

来自中银国际的分析人士表示,10月份资金外流压力并未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而强化。其原因在于,市场已经认识到本轮人民币贬值更多是由于美元指数的加速上涨所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10月份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一直维持在94水平。

这与年初时人民币同时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贬值有本质区别,因此市场对此轮贬值反应较为理性。

韩会师表示,虽然美元整体较为强势,但由于资本外流大大减速,所以贬值加速给外汇储备和对外支付安全带来的风险在减小。

除此之外,一些有利于外汇供求趋向平衡的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境外机构继续增加对境内债券市场的投资。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余额较9月末增加207亿元人民币,已连续8个月增长。此前外汇局披露,今年1月至9月境外投资者累计增持中国国债2222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同期多增1315亿元人民币。此外,近期投资收益、旅游等季节性购汇回落、海关进出口顺差扩大,带动贸易项下结售汇顺差增加。

长期外汇市场供应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谢亚轩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市场化,即希望市场供求在汇率的决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11”汇改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使得市场供求对于当前汇率水平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如果要准确预判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应该更多关注外汇市场供应、需求的变化方向、规模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变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谢亚轩认为,综合考虑SDR和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两个因素,预计未来5年中国债券市场有望实现5300亿至645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入。2016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减少1578亿美元,据此估算静态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缺口年均3150亿美元。未来年均1000亿至1200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明显改善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这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支持。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有望被纳入主要全球债券和股票指数,这将导致大量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央行此前表示,上述因素带来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将为中国外汇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流入,改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一起对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构成有力支撑。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北京晨报、金融时报

本文编辑:贤贤

『推荐阅读』:海归85后美女子承父业接掌美特斯邦威!二代将如何改变老品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围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