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银行停止房贷 为早点拿到贷款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20家银行停止房贷 为早点拿到贷款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2017年06月12日 17:30 新浪财经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综合自证券时报、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

很多年前,大家还对贷款买房这件事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每个月都要将不少收入用于偿还银行房贷和支付利息,这相当于是房奴给银行打工。更何况,房贷利息的总额甚至和贷款额差不多了,这让很多房奴的心不停地滴血。

但是现在,很多人改变了这样的看法。有人提出,贷款买房实际上是让银行在为买房者打工。你只要掏了首付,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银行会借给你。而且,在过去几年房价大涨的情况下,购房者资产增值的金额,远远高于房贷利息的支出。

另外,从房贷利率的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是银行在为房奴打工。过去几年,很多银行房贷利率都有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你支付的利息更少了。

可是,银行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房贷业务利润减少时,他们就会减少折扣,甚至上调利率,实在不行,干脆就暂停房贷业务。

据最新报道,全国533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已经暂停房贷,而购房者贷款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了。

20家银行停止房贷

最近一段时间,一线城市纷纷上调首套房房贷利率,而且也有二、三线城市不断跟进。证券时报6月10日援引融360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首套房房贷平均利率为4.73%,环比上月上升4.64%。同比去年5月份的4.45%,上升6.29%。

具体来看,此次调整由一线城市领跑。一线城市对市场变化极为敏感,同时针对变化调整也极为迅速,成为市场风向标。

此次二线城市上浮利率银行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在经过过渡期后,紧跟市场及时调整,对全国房贷平均水平影响大。5月份,35个城市首套房房贷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多数二线城市银行利率调整至基准。与此同时,银行优惠利率也在逐步取消。数据显示,全国533家银行中:

提供9折以下优惠利率的银行有12家,较上月减少30家,占比2.25%;

104家银行提供9折优惠利率,较上月减少170家银行;

共有132家银行提供9.5折优惠利率,较上月新增4家;

244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较上月增加174家银行。

还有几家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甚至20%。据看看新闻报道,中信银行则直接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0%,也就是基准利率的1.2倍。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广州,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的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上浮20%,民生银行则在基准水平上上浮10%,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执行的利率为在基准水平上上浮5%。

对此,融360分析师李唯一认为,在控制房贷额度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上调首套房房贷利率来增加营收或更为有效,因为二套业务占比小。

目前房贷利率不断上调,银行也加快吸储的步伐,加大吸储力度。提高存款利率、提高理财类产品的收益率是银行的一般做法,这一过程使得银行吸储成本提升。同行拆借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解决资金缺口的成本随之上升。

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全国533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已经停贷,未来时间会有新增银行暂停房贷业务。但是在政策框架内,不会出现过大面积停贷,影响到房贷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对购房者来说并非利好,可能增加购房者贷款难度。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这部分资金资源未带来预期收益,会将这部分资金配置到更高效收益的业务。近期房产交易量亦大幅下滑,成本与利润的权衡就使得部分银行将收缩甚至暂停房贷业务。

买房要贷款怎么办?要么贵、要么等

除了贷款利率上涨外,银行放款时间也比之前普遍延长,不少银行甚至还要“额度排队”。据北京青年报6月11日报道,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上级对我们的要求是,每个月房贷余额不能有新增。”

“我的房贷,3月份就批了,抵押等所有手续我们都办好了,可现在银行那边的钱还没下来。”购房者李先生最近天天跟客户经理打探贷款的消息,可回复就是三个字:“没额度”。据说李先生房子的卖家已经看好了其他房子,因为迟迟拿不到这笔钱,也天天焦虑地催李先生。这条链子上的每个环节都被突然“变脸”的银行贷款弄得手足无措。

其实房贷利率涨一点儿,分摊到25年的300个月里,每月月供涨得也有限。但银行批贷和放款时间慢,让很多买家焦虑不堪,特别是有上下家连环单那种。

还有一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从监管和经营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他们银行现在对个人房贷以及相关产品都十分谨慎。现在贷款优先度最低的就是个人房贷,其次是个人房产抵押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企业贷款一般优先度较高。

如果购房者真的特别着急放款,有没有捷径呢?小张的建议是,可以主动跟银行提出上浮贷款利率,部分银行如果觉得价格划算,会提前插队放款。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门人士近期曾向媒体透露,在该行内部,房贷放款的先后顺序已开始按照贷款利率的高低排序,而非“先来后到”。接受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的贷款人才能较快获得贷款,未上浮者则可能面临长达数月的等待。所以,如今对需要贷款的买房人来说:要么贵,要么等。

相关阅读:

《20家银行停止房贷?数据不具代表性,广泛停贷概率低》

来源:北京商报

银行房贷市场“草木皆兵”。银行上调房贷利率的新闻还在发酵,市场又有消息称,已有20家银行停贷,该消息在上周末持续发酵。在分析人士看来,“20家银行停贷”数据不具代表性,银行不可能大面积停贷。

“20家银行停贷”不具代表性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33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已经停贷,未来时间会有新增银行暂停房贷业务。但是在政策框架内,不会出现过大面积停贷,影响到房贷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对购房者来说并非利好,可能将增加贷款难度。

6月以来,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取消首套房房贷折扣,还有的上浮10%。房贷利率的收紧让很多购房者加入了“等贷”大军的行列。银行停贷的消息更是刺激着购房者的敏感神经。

事实上,银行房贷收紧与市场资金紧张有关,银行的资金压力是否已经严重到迫使银行放弃房贷业务?在分析人士看来,20家暂停房贷的银行并不具有代表性,应该理性分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20多家银行停贷数据并非由银行证实,而且这20家机构是银行总行还是分行并不明确。事实是部分银行的支行因为业务布局和信贷额度不宽裕,这20家银行一直就很少开展房贷业务。

“一些大银行还是不敢停贷的,虽然监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管控,但是住房消费还是要支持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银行房贷业务不可能完全收紧。即使一些大银行有收紧,也只是针对部分城市部分网点进行。所以“20家银行停贷” 的消息只代表个别银行的做法,不具备代表性,不代表所有商业银行房贷的走向。

防范借机炒作引发市场恐慌

在分析人士看来,“20家银行停贷”的数据本身需要质疑,同时也应防范有些机构借此炒作,引发市场恐慌。

张大伟表示,信贷利率上行是趋势,但不可能出现大面积停贷。他解释,购房者的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已经逐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市场成交已经全面降温,降价开始出现。房贷依然是大部分银行的优质业务,所以不可能出现大面积停贷的现象。

在该消息的影响层面,严跃进认为,即使有20家银行停贷,实际上对于房企和购房者影响也不大。他指出,具体到实际情况下的贷款,房企和购房者是可以协商的。

严跃进也提醒道,要防范中介公司或者代理公司可能借助这个消息进行炒作,以达到加快购房者网签的目的,这可能会引发一些恐慌性交易,对于此类恐慌性交易要进行管控,比如说防范针对部分银行收紧散布后续一定完全收紧的导向。目前银行停贷只是个案,不会对具体的购房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

房贷利率上行仍是趋势

事实上,在资金面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银行也需要重新权衡成本和收益。在多数受访者看来,银行房贷利率上行仍是大趋势。

融360分析师李唯一认为,现行政策下,严控房贷增量是大势所趋。银行在房贷总额度一定的情况,即使大幅上调房贷利率带来的利润也是十分有限,甚至是无利润仅仅维持收支平衡。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这部分资金资源未带来预期收益,会将这部分资金配置到收益更高效的业务上。近期房产交易量亦大幅下滑,成本与利润的权衡就使得部分银行将收缩甚至暂停房贷业务。

张大伟也指出,目前资金成本继续上升,包括余额宝等固定理财收益年化资金成本已经接近4.1%,这种情况下,叠加管理成本,按揭贷款的基准利率4.9%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已经属于低利润产品。

不过,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大型银行来讲,更会选择上调利率的做法,而不是停贷。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近期北京等一线城市按揭贷款利率不断上升,特别是部分商业银行针对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上升至1.1倍或1.2倍,这显然与监管部门支持和鼓励首套房需求的政策精神不符,但却可能意味着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按揭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时代真正来临。虽然贷款基准利率维持不变,但在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的环境下,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商业银行必然会通过贷款利率上浮的方式来上调按揭贷款利率,可以预计,二季度和今年下半年按揭贷款利率将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严跃进表示,从整个宏观面来讲,信贷利率收紧,放贷节奏和审批节奏都放缓,这是大趋势。在此背景下,购房者要咨询清楚能否按时拿到贷款这些问题。对于一手房来讲,代理公司或者中介公司应该能够掌握住信贷节奏。但是一些二手房交易可能会有一些风险,如款项没有批下来引发纠纷,而如果贷款没下来,购房者是违约方,这点购房者要有所意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综合自证券时报、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北京房价下跌20%是个案? 专家:全这样就崩盘了

东北人扎堆,鬼楼林立,天通苑还有哪些你不知的秘密

中国豪宅怪象| "85后"买手渐成豪宅新主力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