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福耀美国:员工加班是自愿,警惕经济民族主义者

走访福耀美国:员工加班是自愿,警惕经济民族主义者
2017年06月29日 19:10 新浪财经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章念生

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员工在对汽车玻璃进行质量检查。本报记者 章念生摄

23个月内,产值从零到3亿多美元;18个月内,17万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变成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世界最大单体汽车玻璃工厂;1年之内,员工从800人增加到近2000人……这是福耀玻璃美国公司的发展速度。

“简直不可思议!”工厂所在的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城市经理戴维·希克斯对本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莫瑞恩市的管理者,希克斯太熟悉“铁锈带”城市的盛衰历程,也太了解工厂开工、就业扩大、税收增加对该地区的重要意义。

“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

要让地处异国他乡的大型中企稳定发展,并非易事。美国《纽约时报》日前的一篇报道,让福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福耀的罚单、来自美国汽车工人协会的质疑等,也让这家民营中企深陷舆论漩涡。

“福耀的政策是以国家、社会、人民、员工的福祉为第一考虑。只有做到这些,企业才有机会挣钱。”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本报记者说。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莫瑞恩市政府和位于底特律近郊的福耀玻璃北美配套有限公司等地。

当记者见到负责后勤运输事务的尼基时,她说前一晚上因为处理紧急事件凌晨3点半才睡。“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都是我自愿的。”尼基说,福耀公司对她家庭的关心,对她个人的信任,对她工作态度的肯定,都让她感动。

而对彼得·费恩来说,拿到福耀的这份工作,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出身于“汽车工人世家”,曾在通用汽车公司干了11年。2008年圣诞节前,通用关闭莫瑞恩工厂,让这座城市凋敝。“我们对汽车业有一份独特的爱。我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我也很荣幸成为其中一部分。”

说起莫瑞恩近几十年的历史,可能不会有比希克斯更了解的人了,希克斯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在莫瑞恩市政府的会客室,希克斯向记者首先展示的是一张城市发展图片。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这里便是汽车产业的兴盛地。上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这里雇佣的工人总数曾达到1.8万人。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当得知通用汽车将要关闭这里的工厂时,他召集了周围的市长、城市经理等市政管理者,40多人一起乘坐大巴车前往底特律,与通用公司接洽,希望他们能将工厂留住。希克斯的游说没有成功,但实现了第二目标:让厂房留下,不要拆掉。

莫瑞恩市政府当初的预期是,能有一家企业进驻、雇个五六百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福耀进驻之后,雇佣的员工从起初的600人增长到目前的近2000人,之后还要达到2500人。

“福耀来了,如今的莫瑞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希克斯笑着说,“我们需要的就是福耀这样的企业!”

昔日一片沉寂的厂房,如今重新恢复了活力。数千工人有了新的工作,周围的餐饮业又开始活了,超市杂货店、交通运输业,又开始复苏……

“公司产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据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裁刘道川介绍,目前公司产值约3亿美元,每年以30%速度增长;目标是原产汽车玻璃400万套,在美国汽车玻璃市场占据1/4的份额,产值达到6亿美元,售后服务产值达到2亿美元。

然而,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求生存求发展,挑战很多。

如何强化相互沟通?因为语言问题,来自中国的主管与员工经常需要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来沟通,整体意思的表达打了折扣。再加上思维方式不同,比如美国工人喜欢看图,中国员工则重逻辑,如何将指令转化成示意图,也是颇费心思。为解决沟通问题,公司总裁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向员工介绍公司的政策、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等并听取员工建议。

如何做好员工培训?福耀制订了为期三年的“国产化计划”,即用三年时间,让更多的美国员工走上管理和技术骨干岗位。目前已经实施师带徒计划,三个月为一期,让技术骨干带徒弟。

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埃立克·瓦内蒂表示,公司已拨出700万美元专款用于提升安全措施,并成立了雇员安全委员会。

“加入福耀既有好奇,也看好机遇。”福耀玻璃美国公司首席财务官史蒂夫·施莱德说。一家中国成功企业如何在美国成功运作,成为市场引领者,并建设世界最大的单体汽车玻璃工厂,这是施莱德觉得好奇的地方。而福耀从以往引进美国技术到如今转产美国,以自己在汽车玻璃方面30年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技术逆袭,这是他认为的机遇所在。他说,美国是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福耀如能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适应这里的竞争环境,并让工厂正常运转,发展前景可期。

媒体评论:应警惕背后经济民族主义思维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企业很早就已经出海,但以前主要是收购各种股权、房地产,即便是制造业投资也主要是通过并购,到发达国家新设工厂进行“绿地投资”且达到一定规模的,福耀玻璃应该是第一家。中美企业文化有很大不同,福耀到美国后到底如何行事,是否有文化摩擦,这是美国媒体感兴趣的题目,本身没有问题,纽约时报的报道不全面,的确令人遗憾,但值得深思的是:为何这篇报道最后被扭曲成了如此不堪的一条标题党新闻,并广泛传播。

标题党们丧失职业道德的做法令人不齿,但就福耀这件事来说,其背后隐藏的经济民族主义思维才更应该警惕。近年来,经济民族主义频繁发作,从“别让李嘉诚跑了”到“别让曹德旺跑了”,皆为其表现。

曹德旺认为中国税负太高,到美国设厂投资,这本是一件正常的企业决策行为,但有些人硬是将其与民族情绪挂上钩,似乎到美国投资就是不爱中国。这篇标题党新闻,无中生有地夸大和捏造福耀美国工厂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有一些人不希望福耀在美国投资成功。福耀前往美国设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也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与爱不爱国没有任何一丝一毫关系。福耀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并计划再增加5亿美无,同时,福耀国内投资也不断增加,何处看出福耀不爱国了?退一步讲,如果企业出于利润原因退出中国,也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容别人干涉。

经济民族主义者不仅欠缺理智,而且对当今社会动向一无所知。比如,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美国工会早已不是维护工人利益相反常常是侵害工人利益的机构,工会在美国的形象非常负面,而近年来美国法律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组织工会,以福耀工厂为例,看不出有组建那种破坏性工会的可能。此外,美国工人敬业精神和生产效率总体还是不错的,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也是遵行程序的,并非可以天马行空。标题党对这些信息懵然无知,编造出福耀美国工厂深陷困境,似乎将要失败的假象。

其实,福耀到发达国家投资,摸索经验,有助中国企业取得更大成功。中国企业曾有并购欧美企业不成功的案例(如TCL收购汤姆逊),原因之一是对欧美法律环境了解不够。福耀在美国进行绿地投资,难度更大,但目前看成功几率很大,不过初始的文化摩擦和冲突难免,福耀的探索既是为自己积累经验,也是为中国企业积累经验。因为,中国企业更多地到欧美进行绿地投资,也可理解为中国企业的强大。

企业总是愿意到营商环境好,能赚钱的地方去。过去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帮助了中国经济腾飞,现在中国包括地价、人力、税收等方面的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离开中国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如果企业外流影响了中国的竞争力,那么首先任务是改善营商环境,而不是对离开者挥舞道德大棒,道德绑架其实是一种流氓行为。表面看,曹德旺痛恨的是标题党,事实上,他愤怒的对象是那些经济民族主义者。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曹德旺发声:纽约时报目的何在,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偷鱼、捣蛋、多动症……曹德旺、马化腾、乔布斯也曾是"熊孩子"

带10亿美金跑路美国?曹德旺正面回应,董明珠挺身证言!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