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中央营业税收入完成预算30倍!数据是这么来的

营改增后中央营业税收入完成预算30倍!数据是这么来的
2016年09月02日 20:01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在2016年8月3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中。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在报告后面的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营业税在半年内,执行数是预算数的3039.5%。执行数是1219.78亿。

在9月1日上午的审议中,冯淑兰委员就表示,现在时间过半,但是支出完成得不好,都不到40%,有的才30%,为什么完成这么慢,没有作说明;另外,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整体支出才完成28%,过了7个月才完成28%,太低了,什么原因也没有说。再比如一些项目异常,中央营业税收入完成预算的3049.5%,我们想的是“营改增”,营业税应该是下降的,全国的营业税是负增长的,结果中央一下子完成3049.5%,肯定有原因,但是没有说明,我认为还是说明一下好。

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华告诉记者,在经济没有整体向好的情况下,税收增长的幅度太快了。比如增值税收入稳定增长,表明经济增长波动不大。不应该增长这么快。第一个预算制定不科学,第二真实执行过程中有过程的。更大的问题是说明执行的力度上是过高的。特别是要关注到这30倍的增长中有多少是清欠的营业税。

“无论是税收制度的改革还是税收体制的改革,都有一次税收行为大幅度的波动,2011年的个税改革的时候。个税费用扣除标准,许多企业降工资延迟发放,调高抵扣再发送。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候,地方政府坐高收入数。营业税的高度增长,一定程度会影响改革政策的效果。”李华告诉记者。

数据飙升的背后是营改增之后地方税务局部门对几大行业的营业税清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在2016年的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宣布的。

但是地税局的脚步并不慢,接着就在4月开始了对几大行业的营业税清缴。从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可以看出。4月营业税3227亿元,同比增长74.8%,剔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影响后增长70.7%。主要是受部分地区营业税清缴、商品房销售回暖、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 5月营业税2127亿元,同比增长76%。主要是受各地区营业税清缴增收较多。

营业税清缴,是2016年的4月,当时中国的地税部门正在自发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税收清理“运动”,即将暂别历史舞台的营业税,是这场清税“运动”的核心。

当时各地清理营业税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一些地区也将金融业列入清理范围,时间跨度大多是从2015年往前回溯三年至2012年。在当时一位熟悉情况的地税局人士告诉记者,清理过程中,如果查明有偷税行为或其他重大问题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以前年度,“比如遇到重大问题、金额较大者可以追溯五年;而对于偷税则是无限期追缴”。

在当时,中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改革将全面扩围至房地产、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业,这四个行业有接近1190万户纳税人,每年贡献近1.9万亿营业税收入,以往均由地税部门负责征管。5月1日改征增值税后,除须委托地税部门征收的二手房交易相关税收外,其他税种的征管权限都将移交国税部门。

并且在营改增后地税对这四个行业即将失去征管权,以后再清理应缴未缴税款时,企业可能不会很配合,这是最后的时机。为此,一些地方专门下发了清理营业税的文件,没有发文的地方也开始展开专项行动,由于房地产和建筑业营业税在地方税收中占了大头,这些文件多将这两者列为清理重点。

“若是其中大多数增长税款为清理税款,就会凸显出以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遗留税款,没有征缴到位。”一位财税专家告诉记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