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你们不就是想知道现在要不要买房?

说了这么多,你们不就是想知道现在要不要买房?
2017年03月21日 10:13 景顺长城

最近关于房价的帖子每天都刷爆小景的朋友圈,景大人觉得,再不说说房价我就out啦!但是说什么呢?先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开说:

北京限购了、广州限购了、

长沙限购了、石家庄限购了、

全国17个城市启动或升级,

22个城市对本地楼市进行调控,

北京将此次调控推向了高峰,

一线城市集体“认房认贷”……

一觉醒来,朋友圈炸开了锅:

啊,我又失去了购房资格!

For example,今年北京房价连涨17个月后,吃瓜群众走出了这样的观光路线:

第一站:北京房价到底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

我带着一本《经济学原理》走到一家链家的门口,忽然,《经济学原理》自焚成了一抹灰。我理解经济学原理的悲痛。这么多年,它屡屡抛出金子般的观点,力证帝都房价、天朝房价存在着巨大的泡沫,然后泡沫笑了笑,把经济学原理碾压成渣。

第二站:北京的房价是否正在透支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清华本硕,毕业之后去了中科院北京某所,因孩子到了学龄、又买不起房,只能选择离开北京。房价高涨的可怕在于,当我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创造力、上进等等自身的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的时候,现实却残忍地告诉我,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第三站: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办?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据说,这位父母与禅师的对话,已经被网友概括成“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之问,成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世界难题。

观光完了我们发现,中国房市可以问鼎诺贝尔的难题不只一个,而是十个!

为什么多数城市多年来房价只涨不跌?

为何越限购、越调控,之后房价似乎越涨?

为何学历不值钱而学区房值钱?

为何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原理、识对于北京等地的房价都失效了?

近半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的一套豪宅,有些人卖了房创业最后却买不起房,这样的创业到底值不值?

人民日报撰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但很多人奋斗几十年不如炒套房,奋斗再多也无家可归。奋斗和房子哪个更重要?

房子到底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炒的?

中国楼市会不会崩盘?

我们活着是为了买房,还是买房是为了活着?

经济靠房地产一枝独秀能行吗?

对于房价的多空大战再起,但多方明显碾压空方。

空方苦口婆心,抛出了两大理由:

 理由一: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理由二:现在才出手买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房子的心态历程很可能像清未穷人家的男孩进宫,一直犹豫要不要割了,从五岁考虑到十五岁,看别人家割了的已经过上好日子了,终于在十八岁这年想通了,一刀下去,听到旁边有人大喊:大清朝完了!皇帝退位了!

多方干脆利落,也抛出了自己的理由:

 理由一:我没见过房价跌!

 理由二:又限购了!

但其实,小景依稀记得从2009年《蜗居》开播以来,人们关于买房的境况从来没有得到优化。每一轮的房价上涨,都伴随着一些悲情的房屋交易故事,群众内心早已千疮百孔,你跟群众谈理性?群众跟你摆事实。

十年前:卖房创业的深圳商人

一个深圳商人,10年前,以80万元的总价卖掉了一套自己在南山的大房子,还掉银行贷款后,手拿着剩下的60万元去创业。经过这几年努力,白手起家的公司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轨。辛苦打拼到去年,终于赚到了400多万元纯利润。元旦前,他用这些钱做首付,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买回来了。

2016年:我卖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

2016年年初,一位朋友兴高采烈地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举家移民边陲小城大理。平静的生活经过了一段时间,被房屋中介“主动的安慰”打断了——

“哦,就是,就是您那个户型的房子吧,我刚卖了一套,比您卖时涨了两百多万。”

2017年:卖家报728万买家砍到745万成交

在北京,一朋友买房,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砍价到夜里11点半,745万成交…

拔特,你以为如今买到北京千万豪宅的人就是人生赢家了?其实,千万豪宅买家的内心也很凄苦。

千万豪宅卖家秀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如今,房价上涨已经成为事实,楼市调控升级也是事实。那个萦绕在群众心中那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又有谁能解答?

终极一问——调控之后,

房地产向何处去?

方正正券任泽平没有正面回答,却针对房市提出了六个问题,并称“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对未来房地产形势,答案就在以下六个问题里。

1、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迁移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长期基本面,人口资本技术决定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未来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是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还是像规划里写的“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大城市是人口控制的问题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2、土地供给决定了房地产供给的中期基本面,在库存去化充分、供求紧平衡的热点城市,土地供给能否增加?能否实现人地挂钩?为什么越是大城市土地供给越紧张?大城市真的缺地吗?

3、金融条件(利率、杠杆)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短期基本面,未来低利率环境能否改变?中国会否步入一轮贷款利率的加息周期?放在更长远的角度,货币还会否超发?

4、房地产调控二十年来,为什么限购限贷仅能起到短期效果?限购限贷是永远消除还是暂时推迟居民的改善性需求?房地产调控成本最终是谁承担的?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长期牛市下,谁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博弈结构和行为模式是什么?

5、什么是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房产税能否推出?为什么有的地区比如德国,对房价调控相对成功,有的地区比如香港,房价奇高?中国一线大城市未来是德国化还是香港化?

6、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有多大?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杠杆率等究竟哪个指标能衡量房地产市场风险?观察到哪些迹象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货真价实的终极一问,

根本不知道答案是啥。

不过手里没有余粮,答也白答。

都说人生有三大错觉:

TA还爱你、股票要涨、房价要跌。

对此小景只想说:

别老想着买房,

先看下存款余额够不够首付好么?

俺们还有诗和远方啊!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或暗示。本公司不拟就任何失误、错误或遗漏,以及任何依赖本文件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