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套路深,京东喊你回农村,夸海口要开100W家店!

城里套路深,京东喊你回农村,夸海口要开100W家店!
2017年04月14日 14:05 时代周报

5年内要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一半在农村!刘强东誓做全国最大的“小卖部部长。

春风吹,战鼓擂,我是京东我怕谁。

就在前几天,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对外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至少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而这100万家便利店当中将有一半在农村,要做到每个村都有。这也是京东一万家家电专卖店计划后的第三个线下合作项目。

无独有偶,京东的死敌苏宁也在此前高调地宣布:苏宁易购直营店要在今年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进行布局,新开直营店1000家,谋划总体规模超过3000家。要知道,两个月前,刘强东刚刚狠怼了苏宁,放话老家宿迁还有苏宁这样的传统门店是“京东的耻辱”,如此看来,东哥加码线下布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外的,是100万。

100万个便利店,可是个不容小觑的数字。如果真有这么多,应该是全国最大的品牌便利店了。凯度零售咨询(Kantar Retail)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互联网B2B市场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约680万家传统社区中小门店。2014年到2016年,传统中小门店数量的复合增长率是-2%,并且正在加速投入互联网的怀抱。按刘强东的百万便利店规划,5年之后,中国平均每7家社区中小门店中就有1家挂着京东的招牌。

倘若东哥真成了中国最大的“小卖部部长”,也算实现了他的童年夙愿了。之前,刘强东曾在央视节目中说过,他小时候认为最好的工作就是去供销社上班。玩笑归玩笑,让我们还是来看看京东便利店是怎么个开法。

京东便利店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刘强东发布“百万便利店”计划的同时,附上了几张“京东便利店”的实景图片。图中可以看出,京东便利店所处环境应该像是乡镇的普通街道,店面采用统一形象标识,有大面积的红色装饰和“京东”标志。

京东便利店的功能包括个护美妆、日化洗护、纸品清洁等快销品的销售和百货批零,也有京东代购、网上代下单、代收货,话费充值,火车票、飞机票、旅游酒店预订等服务功能。

京东便利店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店主报名加盟,京东审核资质,确定合作后双方签订合同,再由京东对店主进行培训。上述四个环节完成之后,店主便可以装修营业。

虽说是加盟模式,但店主不需要向京东支付任何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唯一收取的“质保金”,是为了约束和规范店主的销售行为。

刘强东表示:必须承诺店中经营的商品100%保真,假一罚十。(不卖假货是刘强东这么多年来一直标榜的口号,也曾在公开场合宣称“谁敢在京东上卖假货,我就搞到它倒闭为止。)而门店经营所需的房租、水电、装修和进货等费用由店主自行承担。除了提供货源外,京东还将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京东方提供了两种进货模式可供店主选择:

100%进货模式:所有商品京东进货,店主在京东掌柜宝下单,由京东负责物流配送到店。

部分进货模式:部分商品京东进货,配合其他进货渠道。其中,京东将会对 100% 从京东进货的店铺给予更多市场活动等各支持。

“城市中心论”or“农村包围城市”?

说到便利店,不得不把今年年初投资的风口“便利蜂“拿出来比较。“便利蜂”是利用O2O互联网思维生成出的便利店模式,其创始团队最初从7-11集体离职后创立邻家便利店,现又集体“出逃”创立“便利蜂”。

显然,京东便利店要更加传统化得多。他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管理与成本。“便利蜂”为直接管理模式,主要开设在一线城市繁华地段或商圈等附近,租金和运营成本都是从自己腰包里出。便利蜂也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通常经验:当一座城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即可孕育出便利店业态;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种业态将会井喷——若真如此,至少从理论上,中国一线城市已达到发展便利店的好时机。

不过,和30亿只能开1万家店的“便利蜂”相比,“京东便利店”的成本可以说是非常低。再加上要避开一二线城市7-11、全家、全时等老牌便利店打下的深厚基础,所以自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际上,在“百万便利店”计划之前,京东也早就开始表现出对农村流量的渴望。2014年,京东曾经开展过万家便利店计划,当时合作方多为知名便利店连锁品牌。自2015年年开始,京东便开始渠道下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根据京东官方网站介绍,截至2016年8月31日,京东已开设16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服务覆盖43万行政村;京东建立了15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拥有近30万名乡村推广员,服务23万个行政村;地方特产馆特产店已达到1000多家,京东农资电商的合作涉农企业已达到200多家;已授权的京东农资服务中心达到100多家,乡村白条覆盖全国近30多万行政村。

除了农村,东哥还对中小城市亲睐有加,2015年底,京东成立新通路事业部,为中小城市的超市提供包括从品牌商直接采购、仓储配送、营销支持及门店系统管理等服务。再到后来的入股永辉超市,收购1号店,和沃尔玛达成合作等都彰显着刘强东的野心。

当然,这种野心更多的伴随着无奈——京东全年交易总额增速的快速下滑。京东2014年GMV(一定时间段内的成交总额)是107%,到了2015年下跌到84%,2016增速是47%,这个下降速度是惊人的,按照这个速度,几年后京东的GMV就会停滞,甚至负增长。线上市场的增长似乎已经快到头了,上月京东财报宣布2016年京东实现盈利却备受业内质疑。这些事实摆在眼前,缺乏线下优势支撑的瓶颈便逐渐显现,东哥的对线下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布局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围魏救赵”之举。

“新零售”下的京东便利店能玩得转吗?

走城市年轻中产阶级之路的“便利蜂”也好,还是接地气的“京东便利店”也罢,都是“新零售”概念火热下的一个缩影。“新零售”的概念,源于马云在去年的一个定义:

所谓新零售,是广义模式下 O2O 的全面升级。新零售=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马云这么说了,当然也这么做了。入股银泰百货、苏宁电器之后,2016 年 11 月阿里巴巴又入股三江购物。今年2月20日,阿里巴巴又与拥有 4800 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表示将把上海作为新零售的实验场。

但京东便利店的玩法却受到了界内的一片质疑。这么说吧,马云的农村淘宝也好,零售通也好,阿里开拓农村及三四线市场的做法是平台模式,撮合交易;而京东则是全程自营,自己进货自己把握供应链。这样的玩法确实不多见。

模式问题有很多探讨的空间,但一些京东本身的优势点对店主却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成本,京东便利店的可复制性强,但对于店主来说虽然免去了加盟费,投资和运营成本仍然要高于普通传统的便利店。除非京东便利店能比隔壁店的销量有显著提高,否则如何吸农村的店主们自费装修为京东的“百万”KPI出钱出力?而且农村市场相较于城市消费市场还是不够成熟,京东吸引人在于其是大商家、行货正品、但引入第三方之后,产品和用户体验能否有所保证。同时这些店一旦挂上京东便利店的名字,任何不法或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要算到京东头上。

再有,现在在三四线城市抢占这部分快消B2B的公司也不少,京东虽然有品牌有供应链,但能否真的攻得下来,执行力也是一个考验。况且,农村便利店面积虽小,但商品却十分繁杂,不仅有京东擅长的日百标品,也有各类非标品甚至是地域性产品。当京东供应链无法完全覆盖便利店产品时,便利店仍然需要向其他渠道进货,这是存在质量不可控的风险的。

这些困难会阻碍京东的线下布局吗?京东便利店会不会搅动死水一潭的农村零售市场?刘强东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小卖部部长”?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创业邦杂志

编辑:蔡骏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

但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布留索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