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年与都市关于房,不得不说的事

2017年,青年与都市关于房,不得不说的事
2017年12月21日 17:35 时代周报

随着近年来各大都市的城区膨胀,以及一代来自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成为城市人口的生力军。十之八九的都市异乡人,都在被房产的购置问题所困扰,这算是压在一代人身上的大山了。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稳定房价过快升温、各大都市也落实了很多配套措施。随着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2017年的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在强效的调控中,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

随着政策的部分落实,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年轻人缴交社保的年限即将到达购房门槛,眼看着被拉长了三年,例如广州;厦门购置的新房在两年内不得出售,河北保定更是有十年内不得出售的限售楼盘;也有类似武汉发起的让在校生缴交公积金,毕业购房时可享受八折优惠的政策;上海和深圳对于长效租房制度的完善,更直接挑战了买房的根源传统,如果房子只是用来住的,那么买房和租房的界限会不会越来越模糊?

时代君将和您一起盘点,2017年关于住房问题的诸多大事。

调控政策

1北京3.17新政

2017年3月17日,北京发布更严楼市调控新政,将二套房首付比提至60%。本次北京出台的限贷升级措施,最大的亮点在于重启“认房又认贷”。 “3.17新政”规定,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以及在本市无住房但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或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含住房公积金贷款)。

2X年内不得卖出

2017年3月,厦门首创“限售”政策,宣布新购商品房取得房产证之后满2年才能出售。随后,至少有成都、福州、青岛、广州等25个城市跟进,推出了类似的“限售”做法,时间长度一般为2到3年。5月北保定对一宗地进行拍卖,限定办理完成房产证之后,10年内不得买卖。

长期的限售措施,主要是为了刚需购房的基本保障。限售政策使得以炒房为目的的买家,将面对出货套现难和持有的成本上升的双重困境。

3整肃学区房乱象

2017年4月末,北京市的海淀、朝阳、丰台等八个区在密集公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政策略有差异,但都将“打击学区房”当成工作重点。由此可见,在今后以学区、集团为单元的发展趋势中,“一对一”将被“多对一”逐渐弱化,入学与买房脱钩。这一政策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北京学区房的价格应声下跌。

“天价学区房”、“过道学区房”均使北京学区房在三个月里热度不减。今年3月开始,北京陆续出台相关规定制止了这些怪象,例如“过道学区房”等一律不能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不准上户口、不作为入学资格。

4首套房贷利率上涨

2017年9月,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商业银行上调了首套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5%-10%。2017年1月还能申请到85折贷款利率,九月份只能是1.1倍或1.05倍贷款利率了。

以200万贷款、30年等额本息为例,按照最新的1.1倍贷款利率5.39%计算,需要偿还利息204万,比年初的85折贷款足足多出了53万元。月供也从9700多元增加到了11200多元,每月增加了约1500元。

房贷利率上升了,有望让一些热点城市的房价降温,但也产生“此门槛会不会把真正需要买房子的年轻人拒之门外”的顾虑。

城市人才战争

房价的高涨只是一个城市表象的繁荣,高涨的房价会伤害的是城市繁荣的实质依靠,即人才。当满怀信念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奋斗,发挥自己的价值,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他们会煎熬的离开。所以除去调控房价的稳定,很多城市直接将施力重点放在了对人才的争夺上。

5武汉:留下大学生

8月,武汉长江网报道:武汉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5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内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同时鼓励企业探索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住房,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

武汉的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广州,位列第三。长期却处在人才净出口状态,为北山广深贡献了大量的优质大学生。通过政府在房产问题上的让利,如果能带来数十万大学生增量,创造的税收足以弥补政府的土地让利。

当优秀人才真的集聚到了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楼市泡沫才能逐渐释放,高房价才能逐渐软着陆。同时,武汉出台了在校大学生也可以个人名义缴交住房公积金,并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公积金支付房租等方面享受政策福利。

6深圳:公有制住房主导城市

2017年8月9日,深圳市住建局日前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在网上流出。明确规定:棚改区改造的住宅部分,除搬迁安置房以外,全部用于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本次文件最大的看点在于: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公共住房,本次棚户改造后释放的所有房源,无论建设、上市、分配等供应环节,都将由国家主导完成。

参考《深圳市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深圳将供应30万套商品住房+40万套保障性住房(含人才性住房),加上如今的棚改计划,深圳未来房屋供应量中,政府和国企控制的政策性住房、租赁住房,将至少超过一半。

深圳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住房公有制”主导的城市。

7上海:只租不售

上海在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领域,进展迅速。

截至10月15日,上海市共有15幅租赁住房用地成交建筑面积共计110万平方米。目前最早投入建设的租赁住房项目,预计2019年全面竣工上市。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新增70万套租赁住房。

上海发展租赁住房市场,获得了大量市场主体的支持。15家大型国有企业一共梳理出80幅土地,将一一进入评估甄别,以及控规调整程序,符合条件的土地将转变为租赁住房用地。

租赁性质从严,即租赁住房不得用于销售,企业自持物业年限等同于土地出让年限,即70年。用长租政策来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这项基本定位。

尾声

2017年随着中国社会对房价高涨的警惕达到了最高点,各项抑制房价、疏导人才流动、限制炒房行为的各项措施也大面积的铺陈开来。我们的社会对待房子的态度也日趋脱离农耕社会的传统约束,开始向发达国家的城市模式靠拢。买房并不一定成为必然,只要租房的保障可以完善,就不会有一种住在别人家的感觉。

随着市场的繁荣,经济的快速增长,购买不动产成为了过去十年中国中产阶层最重要的保障财产的手段。但随着市场流通性不断降低,房子也从一项十年内翻好几番的稳定存款开始回归到房屋住宅本身。

通过房屋确定个人在城市中的特定权益,已然日渐成为社会的负担。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它的未来发展。

曾经流行过一种说话,一对中国80、90后独身子女夫妇,不算自己之后购置的房产,将会继承6套房产,爷爷奶奶一套、姥姥姥爷一套、爸妈一套。然而如今房产税的出现,意味着,每一次继承都有可能会是一笔负债。发达国家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才导致大比例的年轻人宁愿租房的局面。

2017年的房市,不但是价格调控的一年,更是购房观念产生动摇的起点。原本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只要有了房我就拥有了城市权益的门票,现在看来如果都是有房的人才能享受城市的权益。那么所有优秀的人才都不会选择这种城市开始自己的奋斗。

当城市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权益开始全面铺开时,对生活有热忱、对事业有热爱、技能有专长的青年人便不会被一套房子逼得脱发和成佛了。

2017年,买房成了一个问题,希望从2017开始,买不买房都可以不再是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