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干货都在这里!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干货都在这里!
2017年01月06日 00:25 能见派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十三五”规划》

李仰哲指出,能源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保持一致。

从年均增速看,“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2.5%左右,比“十二五”低1.1个百分点,符合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变化新趋势。

从能源强度看,按照规划目标测算,“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可以完成《纲要》提出的约束性要求。 

能源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

按照规划相关指标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要实现能源规划目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规划建设一批水电、核电重大项目,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二是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鼓励大用户直供,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在民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以气代煤、以气代油,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三是做好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

据李仰哲介绍,在能源发展布局方面,能源规划主要将风电、光伏布局向东中部转移,新增风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8%,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并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

同时,输电通道比规划研究初期减少了不少,还主动放缓了煤电建设节奏,严格控制煤电规模。

谈到如何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发展质量,李仰哲表示,能源规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把国务院确定的煤炭去产能的部署落实到位。需要强调的是,去产能主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加注重运用安全、环保、技术、质量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补上能源发展的短板。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同时,加大既有的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

统筹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在提升骨干网输送和进口接收能力的同时,加强支线管网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推进城镇配电网建设,既要补欠账又要上水平,在健全网架的同时加快智能化升级。

三是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

四是严格控制新投产煤电规模,力争将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在加强创新引领方面,能源规划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要完善现代能源市场,推动电网、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接入,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等竞争性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产业模式创新方面,能源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等先进市场理念和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增强能源供给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智慧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李仰哲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为核心,以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导向,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个总规划以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5个专项规划,占了能源领域“十三五”14个专项规划的近一半,特别首次编制了地热能发展规划。

李仰哲表示,可再生能源规划提出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3.8亿千瓦(其中含抽水蓄能电站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地热供暖利用总量达到4200万吨标准煤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将达到5.8亿吨标准煤,加上核电,基本上可以确保完成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年均增长4250万千瓦,包括常规水电,(不含抽水蓄能)约800万千瓦、抽水蓄能大概350万千瓦、风电约16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约12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热发电约1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200万千瓦,约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装机规模的一半左右。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年均增长0.72亿平方米;地热能热利用规模年均增长约合710万吨标准煤;生物液体燃料利用规模年均增长约合60万吨标准煤。

整个“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总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届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0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80万吨,年节约用水约38亿立方米,带动就业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在6000万千瓦左右,届时局部地区电网调节功能将大大改善,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

风电、光伏

李仰哲指出,可再生能源规划风电方面体现了布局的优化和消纳的要求。

风电项目进一步向具备消纳条件的地区转移,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弃风限电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提出了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明确要求。

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重心主要体现在加强分布式利用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特别是积极鼓励在工商业基础好的城市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对于西部地区的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明确要求在解决弃光问题的基础上有序建设。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分布式开发,大力推动形成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地消费的分布式利用格局,大力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推进液体燃料产业化发展。

在创新机制方面,

一是要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导向的管理体系,主要是明确各级政府及主要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责任,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标为导向的能源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二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完成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基础上,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偿新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可再生能源对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需求。

李仰哲指出,在示范引领方面要结合各项改革措施积极开展示范:

一是开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应用示范,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清洁电力供热等。

二是开展区域能源转型示范,促进新能源技术集成、应用方式和体制机制等多层面的创新,建设一批能源转型示范省、能源转型示范城市、农村能源转型示范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

三是开展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等。

最后,李仰哲表示,从目前行业内一些先进企业的反映来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有效地解决消纳问题,预计到2020年,风电、光伏平价上网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来源:中国能源报

————————————————————————————

长按二维码关注“能见派”:

新浪财经“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在这里看见能源的未来。

转载“能见派”稿件,请按以下格式注明:作者:XXX,来源:“能见派”(nengjianpai),并保留二维码;如果保留评论性内容,请注明来自于“能见派”。违者投诉。

欢迎赐稿。有任何沟通需求可加微信号:lily640,或发邮件至:lily640@163.com

“能见派”是新浪财经能源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新浪财经微博(@新浪财经)和微信号(sinacaiji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