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烧脑!股市能稳房价?降准有助汇率?

极度烧脑!股市能稳房价?降准有助汇率?
2017年03月13日 21:15 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

作者:暴哥

今天,暴哥看到一条新闻冲击之大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经过一番消化咀嚼之后不但没有消除最初的震撼,反而令得大脑极度燃烧,蒙蒙中竟有参加最强大脑之神奇体验!

话不多说,让我们赶紧来一起品尝一下这条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3月10日下午在江苏团驻地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两三年,全球的经济发展格局和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状态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如何把握好,确实考验着调控的机制和艺术。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另一方面,货币信贷仍在持续增长。如何在顾及或满足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平稳而有效地控制好货币信用并实现松紧适度?我的建议是择机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对冲由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政策工具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进行合理有效的置换”,于学军认为,“中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很高,下调的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由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去的基础货币仍是收购外汇储备的资金,它的发行基础是以美元等外币做储备,自然对人民币有保值的作用,即所谓货币锚的作用,这在现阶段绝对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即对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有好处。”

于学军表示,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比以股权融资为主的模式拥有更高的杠杆率。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同时信贷扩张的速度较快,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高,也由此造成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的状况。

说上面这段文字是新闻其实不太恰当,应该说是一段采访,信息量很大的采访。不知道暴友们在看过全国人大代表、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先生的采访之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也经历了暴哥一般的头脑风暴。

什么?没找到爆点?不要紧,下面暴哥来给大家充当向导,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头脑中的小宇宙爆发!

股市能稳房价?

乍看之下,暴友们或许有疑问,于学军先生并没有说股市和楼市啊?

非也非也!表面上看,于学军先生确实是没有直接提到“股市”、“楼市”二字,但是如果大家对股市和楼市所代表的融资形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就会立即明白于学军先生的最后一段话和股市与楼市有着莫大的联系!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暴哥把这段文字复制粘贴到下面:

于学军表示,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比以股权融资为主的模式拥有更高的杠杆率。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同时信贷扩张的速度较快,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高,也由此造成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的状况。

大家先要有一个概念,从融资的角度来说,股市(包括债券)属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意思就是说不需要把钱给金融机构再过一遍手,而是直接点对点,需求方和攻击方的联系;银行信贷则属于间接融资,即我们把钱交给银行,再有银行决定把钱给哪些需求者, 多了银行这一个中介环节。

唉,房价还没出现,稍安勿躁!

我们在买房的时候,无论你是有效需求(暴哥以为刚需一词不恰当,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刚需指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的商品,比如鸡蛋、大米,房子显然不是;房子应该算弹性需求),还是投资投机需求,我们都得从银行借钱买,个别土豪不算。只要是借钱,就涉及到银行信贷,和间接融资相关!在这里借款方的角色是间接融资的下线,也就是资金的需求方!

小结一下,股市对应直接融资;房子对应间接融资;

说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于学军先生的话,他说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有待提高!转换一下,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下一步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将是下面发力的对象,而银行等间接融资将作为重点“看护”对象!

到这里可能不少暴友还是不甚理解股市充当楼市稳定器的作用。莫急莫急!重点马上来!

股市能够稳定楼市其内在逻辑主要有两点,第一:分流投资和投机需求。这一层比较浅显,大家应该都能想到。在资金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同样属于主流投资产品,楼市和股市之间阶段性的会存在所谓跷跷板效应,也就说一头热一头就冷。目前呢,楼市严控,股市相对自在,屁股决定脑袋,有钱想投资,只能去股市。

此外,股市可以更直接的把资金吸引到实体经济中,这也避免了很多不该流入楼市的资金进入楼市。

第二,信贷结构变化的衍生逻辑。每次楼价上涨,尤其2016年,都会有一种声音出来,说这是货币效应推动的,是对信贷政策的反应。一些聪明人会拿出M2/GDP这一“含金量”很高的指标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那么现在好了,通过加快股权市场的建设,更快的A股IPO、更完善的新三板等等方式,直接融资的比例似乎可以迅速的提高。直接融资提高之后,M2/GDP的比重实际上就会出现回落。

为什么呢?很简单,通过银行的信贷,即间接融资,会产生所谓的货币乘数效应,即1块的信贷能够派生出4块钱,甚至更多,而直接融资可就没这么神奇了。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也确实如此,直接融资比例高的,M2/GDP就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也就是直接融资比例低的,M2/GDP的比值就相对高。

举例来说,股市最发达的美国,直接融资比例很高,所以相对的M2/GDP的比值一直比较低,从1971年以来,从未超过100%。

1971年至今美国M2/GDP的变化

而银行业更为发达(间接融资发达),股市用得比较少的国家,比如瑞士、卢森堡、德国等国家M2/GDP的比值就高。2011年,2011年卢森堡M2/GDP高达488.62%,瑞士为167.81%,德国为179.83%、爱尔兰为174.52%、奥地利为186.15%。

如果我们单纯的认为,只要降低了M2和GDP的比重(即把这一数值简单看做国家信贷的松紧程度)就可以从整体(资金总量上)上,平抑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的涨幅,那么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因为稳房价的办法已经找到了!

但是,暴哥想说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外表上M2/GDP挺低(英国也是),可房地产的泡沫一点都不小,2008年次贷危机不正出自美国嘛?反倒是德国、奥地利等看上去M2/GDP比较高的国家,房价异常平稳。德国的房价涨幅甚至过跑不过通胀和GDP。

因此,美国和德国的例子就告诉我们,看待国家的信贷松紧和房价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那么决绝的,也不存在信贷趋势松,房价就涨;信贷紧房价就不行了的情况,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钱去了以及楼市的配套政策,土地的供给,税收的变化等等,综合考量!

一招鲜味道虽美,但效用值得商榷!

降准有助汇率?

关于降准和汇率之间的关系,于学军先生表述的比较直接,我们就用“拿来主义”,顺着他的思路想一想即可!

于学军先生说:

择机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对冲由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政策工具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进行合理有效的置换”,于学军认为,“中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很高,下调的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由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去的基础货币仍是收购外汇储备的资金,它的发行基础是以美元等外币做储备,自然对人民币有保值的作用,即所谓货币锚的作用,这在现阶段绝对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即对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有好处。”

于学军先生的话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置换,即用降准置换MLF和PSL;第二个,发挥储备金率调节对于美元的货币锚作用;

那么究竟降准怎么能稳汇率呢?暴哥的想法如下:

降准的作用,肯定是释放流动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说按照目前30.78万亿的基础货币(据最新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计算,降准0.5%,意味着投放了基础货币1500亿,广义货币为接近8000亿,按照货币乘数5.24计算。除了直接的投放基础货币以外,降准还进一步提高了货币乘数,从而会进一步提高流动性。

大家知道,货币多了,流动性充裕了,实际上是对贬值方向有利的,那么为何于学军先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呢?这还得从于学军先生谈话的两个要点入手。

第一,置换。近期,央行主要用MLF等新开发的货币工具来释放流动性,从结果上来说,降准和MLF的效果是一样的。既然效果一样,还有换的必要吗?暴哥觉得有。因为MLF等工具更加主动,也就是我们的可操控性更强,自由度也更广。

而存款准备金率,从来源上说是由于:在目前的资本管制体制下,外币流入中国无法直接使用,必须兑换成人民币,那么当外汇储备大量增长时,相对的兑换为人民币的货币数量也同步提高,即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

从道理上来说,这些钱尽管向市场释放了流动性,但是并非我国想要主动释放的,更多的被动的,所以为了抑制过多的流动性,只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缓解外汇增长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也就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是被动的,并不是我国货币当局能够完全自主把握的。

所以趁机,以相对被动的货币工具为更加主动的货币工具赢得空间和时间似乎是比较合理的。而且,相对于MLF等工具来说,降准的调整空间也大一些。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

外汇储备变化(简单替代外汇占款的变化)

第二,货币锚。既然存款储备金率是根据外汇储备的变化来调整的,而它的意义主要又是为了应对美元变化引起的外汇储备变化,那么当外汇储备走低的时候,同步同向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谓锚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根据锚——外币储备,做调整。

从预期的角度来说,更主动的释放货币(比如MLF)和随行就市(比如降准)给市场的意图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最终很可能让市场做出不同的反应。

然而,降准对冲MLF之后,真正能不能让人民币保持稳定可能还得要看实际的市场反应,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不过,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还是可以考虑的。

最后,暴哥想说,就货币政策而言,任何一种工具都不能独立,简单的分析,更多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经济中的很多现象,也不是总靠“钱”的多寡就能解决的。

今日推荐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一个上海中产眼中的楼市真相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高收入,都是睡出来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