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指挥”带动蔬菜产业 “苗宝宝”助力农户脱贫

“总指挥”带动蔬菜产业 “苗宝宝”助力农户脱贫
2017年12月07日 16:15 中国经营报

出门时天还没亮,雷江竖起领子,快步走到离家最近的奢香大道公车站。

乘公交车上班,这是雷江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搬到奢香古镇前,他在距离大方县城几十公里外的核桃乡石艳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为交通不便又没有闲钱,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

可现在,他是县城的主人,有100平方米的住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四路车缓缓进站,雷江找了个临窗的座位坐稳,嘴角一直捎着笑。

到东关育苗中心有四个站,7点30分,雷江走进三号玻璃温室。“我在这里上班哩,巴不得来早一点!”他很熟练地收拢遮光板,打开温室补光灯,然后弯腰贴近播种盘里绿油油的小白菜苗,一排一排仔细地看。

吸纳雷江就业的,正是大方县恒大产业扶贫育苗中心。这个占地总面积3.46万平方米的种苗基地坐落在大方县北的东关乡,由恒大集团出资7000万援建,去年8月27日动工,2017年4月30日交付使用。播种,出苗……6个月滚轮式的运作,育苗中心输出1000万株优质种苗,目前恒大在大方县已援建了大型育苗中心22处。这些调控着全县蔬菜大棚收种节拍的“苗宝宝”,先后移栽到10000多栋已建成的蔬菜大棚里,陆续长大成“菜”,进入市场,为大棚的所有者带来可观收入,帮这些曾经的贫困户甩掉了扣在头上几十年的“穷”帽子。

辐射全县的东关蔬菜育苗中心

一个贫困户的蜕变

雷江今年8月进入东关育苗中心工作,此前,除了种地,他也四处打短工贴补家用。照他的话说,没有进入恒大精准扶贫名单之前,他和家人的日子“苦得不敢想”。想起住了几十年的老房,45岁的雷江一肚子“苦水”,“有四个孩子,六口人住二十多平米的房,哪有什么厨房客厅和卧室?吃住都在这一间,娃娃们写作业都没个桌子。”雷江想改变,但他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老婆又体弱多病,因为妇科病动过几次手术,干不了重活儿。

“想到外边打工,家里脱不了身。想自己做点儿事,没文化没技术,什么都做不成。”他平摊双手,又用右手掌狠狠压下左手大拇指,“听人说养鸡能致富,我买过几十个仔鸡,但一场病全部死光了,欠下的债背了好几年。”他又压下无名指,“养过猪,这次是想等母猪下崽贩卖,可惜还是没搞成,又多了几千块外债。”勒着裤腰带从牙缝里省钱还债的日子里,雷江心灰意冷,“那时候就死了心,觉得我没能力改变什么,只能出去卖苦力,让大娃儿有钱读书。”

雷江不挑活儿,工地上搬砖筛沙子,一天给50块,给100块都干。但他的勤苦并未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是老婆开支的常态。“几亩地里都种玉米和洋芋,大部分自己吃,卖一点换回来的钱,只够给大娃儿交学费。小娃儿生下来就没吃过奶粉,孩子妈身体又不好,奶水少,母子两个都瘦瘦黄黄的,我看着心疼,又没办法。”

看不到头的苦日子在去年夏天有了转机。雷江做梦也想不到,几个恒大扶贫队员会走进石艳村,走进他家里,给他和像他一样挣扎在贫困线下的18万大方农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县城?住新房?还有一份稳定工作?雷江的脑子里的问号在今年6月全部变成感叹号,是真的!他和家人搬离了晴天不见光,雨天四处漏的老房,顺顺当当拿到奢香古镇的新房钥匙,成了100平方米新居的主人。更让他惊喜的是,8月,经过恒大吸纳就业招聘他正式成为育苗中心员工,每月有2100元工资。

管理员正在检查幼苗生长情况

“母体”孕育优质种苗

“这个工作重要着呢,全县一万多个蔬菜大棚等着下种,苗苗都要从我们这里出。”雷江十分自豪地说,中心领导经常提到“市场经济”,技术员也把“科学种植”“最大效益”等等自己从没听说过的词挂在嘴边,他每次都很认真地听,回到家还会请教读高三的儿子,一点一点弄清楚这些词里边包含的内容。“育苗中心的种苗是精挑细选的种类,种什么,是经过市场调研的。种出来怎么卖,也是有一整套方案的。”他说出自己的理解,“育苗中心就是一个‘指挥中心’,指挥县里所有蔬菜大棚的种植,收获以后还包卖出去,总之就是让贫困户能赚到钱。”

对育苗中心的功用,驻点在育苗中心的恒大扶贫办东关乡扶贫分部扶贫专员朱体明有更通透的解释。他说,类似于东关育苗中心的种苗基地,在大方县还有21个,它们根据市场需求指导产出,承担着全县10000多个蔬菜大棚的种苗输送任务。蔬菜成熟后,由恒大引进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全国各地。

“能让贫困户稳赚到钱的不仅蔬菜大棚,还有肉牛,中药材,经果林产业,这些都是恒大产业扶贫的项目。”朱体明笑着说,从2015年12月恒大集团打响对大方县的扶贫攻坚战后,包括产业扶贫的一揽子有力措施已卓见成效,大方县初步脱贫人数已超过8万。

在东关育苗中心,朱体明的“工龄”比雷江长两个月,从6月进入至今,经他看护长成,又亲手送出的种苗超过1000万株。“这些种苗被移栽到恒大援建的10000多栋蔬菜大棚里,每次看到基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站在三号温室的过道,面朝播种盘眯眼望远处,1000多平方米的温室里,前前后后都是娇嫩的幼苗,“这是小白菜,后边长得高些的是莴笋,那边,还有上海青和芹菜。”他伸手指左侧的培植台,指尖到处,满目葱绿。

育苗中心内景

“苗宝宝”助力贫困户脱贫

朱体明说,眼前的种苗看似平常,其实它们背后,蕴藏着一整套科学的产业扶贫体系,“我们要解决的,是以前散种贫困户育苗“价格高、周期长、成活低、规模效益不高”的普遍状况。”他说,恒大为大方援建的蔬菜育苗中心,依托其领先于国际水平的硬件设施和农业、市场专业人员,不同蔬菜品类育苗周期不同,比较短的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幼苗培育,每次可育苗600-800万株。从播种盘到市场,恒大集团一路帮扶,“恒大在2016年至2018三年期间,恒大为每户贫困户每年购买供3亩地的幼苗,并援建蔬菜大棚等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用于组织合作社生产。”即使蔬菜已经“迁移”,由恒大引进的龙头企业——地利集团负责运营东关育苗中心,还不定时派出农技人员走访种植贫困户,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生产。在收获和售出的最后一环,会以市场价格回收贫困户的瓜果蔬菜,即地利集团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按指定时间采收。

店子村蔬菜基地西红柿喜获丰收

正是“供、产、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确保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步伐。

恒大与当地政府一道,运用市场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适度流转,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进行合作劳动;同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合作社进行生产。恒大负责项目与配套设施建设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手段把产业化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恒大主要起牵线搭桥和各方衔接的作用,不参与后续生产链的运营环节。以此可以确保,恒大走了以后,这个机制依然是完整的,可以继续运营下去。

谈到东关育苗中心的领先设施,朱体明不无骄傲,“这里安装了最先进的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的监控系统,夏季有两层遮阳网,还有分机抽湿器,移动喷灌车、轴环流风机……不管外边的天气怎么样,我们的幼苗都能在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下成长,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什么种苗,只要有市场,能带给贫困户可观的收入,中心都能培育。”除了“杠杠”的硬件,育苗中心还拥有精研蔬菜供给市场的工作人员,朱体明说,他们触觉灵敏,对蔬菜品类的价格走向预判精准,今年夏天,经由育苗中心培育的一批西红柿在蔬菜大棚长成后抢先上市,几个月的时间差,就为每户贫困家庭增收几千元。

“蔬菜大棚脱贫见效快,带动能力强。对本来就以农耕为生的贫困户而言,种菜是他们最易于掌握的技能,只要选对种苗,学会不同蔬菜的之中技巧,市场前景就特别好。”朱体明说,如此现代化的育苗中心,在种苗正常生长期,有五六个人就足以维护,播种与出苗期则需要部分临时务工人员,“这些岗位,无论长期短期,都优先提供给贫困户。”

自动喷灌系统

向上的蓬勃力量

不难看出,在育苗中心工作的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工作地点充满自豪。“我刚来时没感觉,但现在,看到这些小苗苗一天一个样,心里特别高兴,那种喜悦根本不能用语言表达。”张宏丽是地利集团在东关育苗中心的负责人,这家企业是恒大集团公开招商引入扶持蔬菜产业的40余家龙头企业之一。其实来大方之前,张宏丽作为地利集团贵阳分部相关负责人,已在贵州常驻5年,这5年,看着这里一点点“变漂亮”,她由衷高兴,对贵州也越来越有感情。

蔬菜大棚里辣椒长势喜人

可刚刚出任大方项目经理时,张宏丽坦言并无特别感受,“当时只知道要参与恒大的扶贫项目,初来乍到,记得有领导在讲话时说‘我参与,我骄傲,我自豪’,我私底下还犯嘀咕,我也在参与,怎么没觉出骄傲和自豪?”张宏丽笑声朗朗,一口东北话更添喜感。

6月正式进驻后,张宏丽有了改变。她说,看着一粒粒种子破土,长大,送别一株株种苗离开,长成再回来,自己心里变得越来越柔软,“我每天上班前都要来看看小苗,真是一天一个小样。它们不说话,但我好像能听到一种向上生长的声音,看到一种任何困难和障碍都阻挡不了的力量,真让人感动。”

让张宏丽感动的幼苗,无疑出自她内心的呼应——在她心里,东关育苗中心何尝不是一株蓬勃生长的苗种?

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育苗中心产业工人

从事蔬菜市场运营多年,从她的视角来看,育苗中心正在成为更高效、更完整的运作体系,“一切都在生长中,恒大集团和十多万贫困农户把蔬菜种植的指挥中心交给地利,我们一定要做到最好,探索最适合大方县乃至全毕节市蔬菜种植的路子,为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东关育苗中心的筹建期,恒大项目组的扶贫队员曾远赴以色列,考察了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的育苗机构,带回宝贵了经验。张宏丽说,温室里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恒大扶贫团队的帮扶大方贫困户稳定脱贫的赤诚之心,“扶贫的接力棒现在地利手里,轮到我们跑好这一段,我们会全力以赴。”

东关模式有望被推广

前段时间,以色列的农业专家应邀来东关育苗中心考察,并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专家们很快会再过来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中心构建高效的供产销完整链条。”张宏丽乐滋滋地说,地利在全国有18个分级市场,都是超大规模的。现在的育苗中心,准确地说,是地利首个从播种到销一揽子施行的实验基地,“我们今后的目标,是将东关育苗中心作为全国样本,在所有市场复制推广。”

果木村蔬菜基地黄瓜喜获丰收

张宏丽的办公室里有一堆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芹菜,红绿相间。她笑言,这些蔬菜是她深感“我参与,我骄傲,我自豪”的催化剂,“种苗好,贫困户的蔬菜大棚里有了收获,他们会记得你,把菜送到育苗中心来请你品尝。”第一次收到农户的菜,张宏丽眼眶发热,“他们懂得感恩,特别淳朴,那一刻,我真真切切体会到参与扶贫工作的骄傲和自豪。”

扎根在大方的几个月,张宏丽对扶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会贫困户干什么,让他们会赚钱,才是最彻底的扶贫方式。”下一步,还计划在大方县打造一支更强大的技术团队,与各部门通力协作,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帮助他们远离贫困。对像雷江一样被吸纳在育苗中心工作的贫困户,从12月开始,他们的工资还会涨,每人每月涨400元。

雷江在食堂吃饭时听到这个消息,乐得合不拢嘴。“午饭有四个菜,吃完饭还有宿舍休息,又涨了工资,每月有2500了!现在是天天过年,我怎么能不高兴?”他笑得很开心,连续用几个“巴不得”形容自己的心情:来之不易的工作,“巴不得珍惜”;生活改善了,“巴不得明天会更好”;只有一个心愿,“巴不得孩子有个好前程”。

前段时间回老家探望亲友,不少人说雷江“胖了”,他很骄傲,“我瘦了半辈子,一直不到110斤。现在能听别人说我胖了,心里悄悄高兴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