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千里迢迢去看博物馆,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习总千里迢迢去看博物馆,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2017年04月25日 10:20 政商内参

点击上面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作者:刘晓博

来源:天天说钱,微信号:liuxb0929

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而总书记的第一站,竟然不是广西首府南宁,而是北海市合浦县的一个博物馆。

新华社的稿件是这样写的:

习近平19日上午从北京乘专机到达北海市,下午首先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习近平详细了解汉代合浦港口情况,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

那么问题来了:广西最近有什么重大考古发现吗?这个博物馆是不是收藏了类似写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护臂之类的罕见文物?

上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中国古代对“五星聚合”天象的观测,投入了特殊的感情,认为是大吉、大利之兆示;在刘邦攻入秦地咸阳的第二年五月,出现过一次五大行星聚会天象,因此在汉朝有“汉之兴,五星聚东井”的说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字出自《史记·天官书》。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其实就暗合了这个古代的文化传统。

其实都没有。总书记去看的合浦县有一个汉代的港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的时候合浦港的商船可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外史籍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最早记载。

没错,总书记去合浦县看博物馆,其实是在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预热,这就是即将在5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这次会议规格非常高,习总将亲自主持其中的领导人圆桌峰会。据中央媒体报道,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这次论坛,其中包括:

俄罗斯总统普京

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

西班牙总理拉霍伊

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

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阿根廷总统马克里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捷克总统泽曼

印尼总统佐科

……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很多人都没有搞懂它的意义何在。其实,这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它有两大背景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走过了“资金、产能引进来”的时代,开始进入崛起的新阶段:资金、产能走出去。纵观人类历史,大国崛起必须经过这个阶段。为了迎接这个阶段,中国积累了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开始通过“全球港链”突破冷战时期的“岛链”,并改变了外交、军事姿态(结束韬光养晦)。

在这个时代,中国将用自己擅长的“大基建”,来服务于全球的“互联互通”。通过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大桥、移动通讯网络等,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实现中国利益的全球化。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资金、产能走出去时代”的载体。同时,它象征着中国恢复汉唐时代的荣光。

第二,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逆全球化”浪潮开始崛起。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理所当然要扛起全球化的大旗。

以前大家普遍猜测,美国退出TPP之后,中国会填补空缺,成为TPP的老大。但中国显然不打算使用TPP这个瓶子来装自己的“新酒”,原因很简单:第一,不想刺激美国;第二,不想让日本、新加坡猜疑;第三,不想被“请君入瓮”,因为TPP的规则基本已经确定。中国有自己的“一带一路”,完全可以打全球化的“中国牌”。这样,反而可以不受掣肘,更容易发挥。

所以,5月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绝对不是一次普通会议,这个高规格会议带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中国的国际新战略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正在复兴。这次会议,让人联想起春秋时代“尊王攘夷”的大会盟。在这里,“王”就是全球化,中国将带领志同道合的国家继续推进全球化。

耐人寻味的是,很多TPP的发起国都将参加北京的大会,但TPP的两大“副群主”新加坡、日本到目前没有派领导人参加会议的消息。

第二个重要信息是:总书记在南宁考察的时候,看了很多先进制造业企业,他论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通稿是这样说的:

他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中国下半年将召开19大,之后,中国的政经逻辑将有新变化,国家将集中精力全面推进改革,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改革决定”。国家对实体经济,将越来越重视,而金融、房地产则将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相对来说,实体经济的利好会更多,机会也更多。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国将扛起这面大旗!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作者:老船长

已获授权转载。

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黑天鹅事件,似乎宣告了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正面临终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

未来会不会有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国将扮演何种角色?

前两次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核心是经济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浪潮的次数,没有定论。笔者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两次:从15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此浪潮;从二战结束至今为第二次浪潮。两次大规模的全球化浪潮后,各国从不相往来、封闭发展到形成“地球村”,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1大航海时代

从15世纪到17世纪,从好望角到南美洲,欧洲人发现了许多“新大陆”;从哥伦布到麦哲伦,一批著名的航海家不断开拓认知的边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间文化、贸易大量增加,小范围的世界市场形成,全球化在此时开始。

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根本推动力。

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让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产能过剩需要向外部传输,交通更加便利,促使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二战之前,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开始出现不平衡,利益不均衡也成为二战爆发的最终导火索。 

总体看,这一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依然靠商品贸易为主要流通方式。

2区域经济最大化和互联网浪潮

资本和技术转移,成为第二波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特征。

二战后,全球格局被重塑。“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大的欧洲共同体成立,1991年改建为欧洲联盟。

与此同时,其他各洲也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尝试。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一系列的区域化组织先后成立,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正式启动。

这一时期的全球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强国开始向其他地区和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以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和外包成为主要方式。第一站是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甚至包括东南亚。等这些国家的成本优势不再,中国大陆及金砖国家成为第二站,也是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原因。

跨国公司在此时开始出现,这也是第二波全球化浪潮的最重要产物。

与第一波浪潮相同,技术革命再次成为背后最大推动力。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战后拉开帷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20世纪90年代,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等各种便利于人们生活的新兴事物出现,“地球村”的概念形成。互联网的出现,直接将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推向高潮。

第三次浪潮根本动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表现可以使资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问题最明显的是贫富差距严重。

2016,全球化拐点

人类历史总是在周期中不断往复,包括全球化。而2016年,成为周期中一个向下的转折点。

作为区域化最成功的欧盟,在诞生24年后却突然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超半数人赞同脱离欧盟;荷兰、法国、意大利也纷纷喊出脱欧口号。虽然荷兰阻止了右翼势力的当选,但法国大选依然是乱粥一锅,即将进行的公投尚不知结局如何。

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再次让世人大跌眼镜。特朗普的竞选宣言,一直声称“美国第一”“雇美国人、买美国货”,标志着另一个全球化的仇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民粹主义的崛起,将全球化的贸易切割成碎片化,每个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无视世界整体的发展。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在2016年,“逆全球化”露出苗头。

中国引领第三次全球化

在2016年一片混乱中,中国反而成为社会经济最稳定的国家。而面对逆全球化形势,未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势必将由中国引领!

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这一浪潮的大杀器!

1对外输出产能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什么?是输出中国的产能和人民币,带动中国在全球化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产能部分过剩,同时利用劳动力和技术成本,对外输出过剩产能到发展中国家,即减少了国内过大的库存压力,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的影响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国;

二是西亚和俄罗斯;

三是欧洲和北非地区国家。

这三个层次将整个亚非欧大陆连接在一起,包括亚投行的成立,美国都被孤零零的抛弃在外。当然,3年前制定这一战略时,不会想到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会上台,但如今再看这一战略,却成为中国引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对抗“逆全球化”的最佳利器。

▼亚投行成员国已经达到70个

2内部的区域经济支撑

在中国内部,从城市群,到新区,从经济带再到自贸区,区域化经济也是支撑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最早的区域化经济,始于1980年的经济特区规划,五大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形成的经济带,强势带动了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随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区域化政策,使中国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而最近设立的雄安新区和即将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使这一趋势再次推向高潮,这也或许是一带一路战略下高层落下的两颗重磅棋子。

不妨大胆想象,配合区域位置看,雄安新区严禁炒房的动作和在金融上的大力支持,或许将是“一带”——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支撑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或许就是“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中心。

3国内资本的强势出击

资本输出在第二波全球化浪潮中开始显现优势,而在第三波浪潮中,将成为中坚力量。

近几年,中国资本对外投资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速。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尤其是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规模迅速增长。如中国化工对先正达430亿美元收购、美的集团对德国库卡的收购、蚂蚁金服12亿美元对美国速汇金的竞购,都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标志性事件,未来诞生中国大型跨国集团,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在没有新的技术革命诞生的背景下,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何时来临尚未可知。但中国布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大棋局,将是擎起未来全球化浪潮真正的一面大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