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A股市场最可怕的“抽血机”?

谁才是A股市场最可怕的“抽血机”?
2017年01月20日 23:01 不执著财经

近期A股市场的连续调整让IPO的加速承受不小的压力,然而,从资本市场的抽血角度讲,IPO已经远远不敌再融资。Wind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新股发行共303家,总计募资金额为1845亿元,只占2万亿再融资规模的不到10%。

再融资是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A股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而在去年2万亿再融资中,定向增发则对股市的抽血最重,其他几种方式明显被“边缘化”了。

2016年至今,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的家数达到781家,总计募资总额超过1.73万亿元;而同期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仅有8家,合计募资1623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仅有10家,合计募资176亿元;同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家数为90家,合计募资规模876亿元。

实际上,再融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企业拿这笔钱做新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同业或跨业并购等事项,那确实会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再融资特别是定增,存在着诸多弊病,比如把再融资作为套利工具、把股市当成自家的提款机、利益输送等等,都会给股市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沦为远比IPO更可怕抽血机。

对此,有专家表示,在去年再融资的2万亿的大潮中,幕后捞金者不计其数,银行、公募、私募、保险、券商、个人甚至“白手套”公司都在深度介入。而笔者也经常听到类似定增的消息:比如你与某上市公司关系好,能拿到定增份额,就可以将自己募到的钱劣后,然后去银行拿更多的钱做优先,杀进去等解禁后就能高价减持获利。

在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定增时会存在明显的折价空间,发行价普遍只有10%-30%的折扣。这在很多投资人看来,定增是“躺着就能赚钱”的生意,因此吸引了大量明路资金和不明路资金的涌入。大家挤破头去拿份额,拼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更多的是其他资源。跟银行资金、公私募产品、券商资管比起来,一些“空手套”公司的资金又大又稳秘。而监管层担心定增沦为洗钱的工具,所以屡次对其施以监管。

对此,笔者认为,去年股市IPO总共募集资金才只有1845亿元,而再融资的规模则达到了2万亿元,其中定增在所有的再融资手段中的占比高达86.5%,募集总额超过了1.73万亿元。所以,真正抽干A股血液的并非是IPO,而应该是定向增发。那么定向增长会给股市带来什么灾难呢?

首先,定增+高送转+利好消息+大股东减持套现,最终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还抽干了A股市场的流动性。定增往往会捆绑高送转利好,然后再发布一些利好消息配合,本质的意愿是炒高股价,实际上是达到大股东的减持目的,这是比较典型的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提款机的行为,最终还是二级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倒霉。

再者,本来上市公司定增的目的主要是:资产注入、补充流动资金、壳资源重组、融资收购其他资产、项目融资等,而现在定向增发的钱既可以拿来并购、买壳,也可以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关键是定向增发不用还本付息,最终是由股民买单。这就造成A股市场增发乱像丛生,失去了道德的底线。

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大股东减持套现需求,但平时不善于经营,存在着大量的经营坏账,则可通过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做一下坏账计提,摇身一变,公司的财务数据又变得健康漂亮起来。

此外,部分再融资的规模也明显超出了企业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这也与监管层希望“资本市场资金要到最需要去的地方”的意愿相背离。

现在看来,IPO并非是造成A股市场失血的幕后元凶,人们更多是心理上的恐惧,而再融资(特别是定增)才是抽干A股流动性的终级杀手。对此,笔者建议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加强监管,这样真正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其一,定增发行必须按市价发行,没有了折价空间,“躺着赚钱”时代终结,定增需求量会大幅缩小。其二,监管者要对定增认购者的资金来源进行重点询查,避免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入。其三,加强对定增的用途进行监管,避免资金挪作他用。其四,一此上市公司定增的目的是为了买壳,那么监管者应该让“壳资源”重走一遍新股IPO,这让“壳资源”不再成为“稀缺资源”。

ID: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著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