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前放水只为给谁“发红包”?

央行年前放水只为给谁“发红包”?
2017年01月22日 17:13 不执著财经

春节之前,投资者预期将全面降准的礼包没有到来,定向和定时降准却从天而降。除了上周三(18日)净投放了4100亿,上周二(17日)也净投放了2700亿外,稍早一些的13日,动用了MLF工具向市场净投放了2040亿元,这几天央行合计净投放超过了8000亿的货币。这无疑让市场感到无比震撼。

实际上,每年的春节前中国央行都会投放大量流动性,因为春节前用钱多,是流动性最为紧张的时刻。但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是,一、央行选用的是短期创新型工具(如MLF、SLF),而不是全面降准。二、这次节前通过逆回购、MLF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数量惊人,高达8000亿以上。那么央行为啥要在节前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呢?

一方面,之前的小钱荒,使央行觉得节前多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自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国出现了小钱荒,导致债券市场发生债灾。而为了未雨绸缪,央行释放流动性的目的是避免春节前再发生严重的流动性紧张事件。

此外,A股前几天突然大跌,尤其是创业板连续八连阴,这时候大量投放货币,也有救市的味道,监管当局希望通过增加流动性,来迫使股市在春节前后保持基本稳定。

另一方面,外汇占款骤减,基础货币投放受阻。截至去年底,中国外汇占款减少了3178亿,而且是连续两个月下降超过3000亿,更是连续14年月外汇占款下降。众所周知,外汇占款的大量减少,不仅会使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经受挑战,更着急的是外汇占款下降会使社会的流动性更趋紧张。

那么,为啥央行今年一直没有使用全面降准工具呢?专家表示,以往降准没有时间限制,而这次是临时性的,在春节后会恢复正常。主要是为了应对春节前提现、缴税、补缴存准等的影响。

而笔者认为,自去年以来,央行一直坚持通过公开市场来投放货币,而不是通过全面降准来释放,背后还有更多难言之隐。

首先,全面降准会带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而通过释放短期流动性对于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压力没那么大。2015至2016年由于央行的频繁降准降息,使得人民币承受了巨大的,贬值压力。

而当前由于特朗普初登大宝,美元指数呈现疲软,使人民币汇率止跌初稳。同时,春节前后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流动性,所以通过MLF、SLF等创新型工具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应是两全其美之法。

再者,如果央行现在全面降准,就相当于提高货币乘数,这无疑会鼓励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包括房地产、大宗商品),更是给虚拟经济加杠杆,这与当前中央的降杠杆战略决策不符,更会加重虚拟经济的金融风险。这次央行的定向和定时降准,将促使银行业将信贷资金定向流向实体经济,给经济体制改革腾出空间。

最后,如果选择全面降准会对市场的冲击很大,这等于昭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全面宽松状态。而通过公开市场释放的短期流动性,不仅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预期,也不会让市场对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产生误判。

央行年前放水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希望中国经济在春节前后走得平稳。而广大投资者切不可对央行的放水抱太大希望,因为央行放水主要是为了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定向灌输实体经济。当前股市由于信心不足,缺乏赚钱效应,指望央行给股民“发红包”,恐怕真的是一厢情愿了。

ID: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著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