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股灾为何带不来真正的危机?

中国式股灾为何带不来真正的危机?
2017年05月06日 13:15 不执著财经

提示:点击上方"不执着财经"↑订阅本微信 也可输入 ID:bzzcaijing

本文作者:张平

知名财经评论家、每日经济智库专家

 本订阅号全为原创,作者张平与成熟发达国家的股市相比,中国实体经济与股市严重脱钩,很难使股灾对国内经济产生致命影响。不过,我们还是有教训需要吸取的。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且吝啬分红,那么股市只能是投机市,暴涨暴跌难以避免。

在全球发达的经济体中,股市和经济向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股指在短短的三周内跌去了30%,则可视为是一场危机。所以,近期中国股市下跌,同样也引起了国内各方的极大担忧,害怕股灾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对此,我国政府也打出了救市组合拳,期盼通过政策的影响力来稳定A股的大幅波动。

而事实上,即使是股市出现暴涨或暴跌,对我国的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中国股市大体上与实体经济脱钩。所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股市繁荣与否对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影响微乎其微。

而与2008年秋季华尔街交易混乱期和197年泰国的金融恐慌相比,本次中国股市下跌30%,除了造成资本市场的信心崩溃之外,也没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危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股灾与实体经济完全脱钩的呢?

首先,从表面上看,中国股市已到了全民炒股的的时代,开户数高达1亿多,但与全国13.6亿的总人口相比,所占比重实在太不小,而且真正频繁交易的股民不超过6千万。即使拿较悲观的数据,这次股市下跌只相当于蒸发了家庭财富的3%-5%。

再者,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也并不紧密。在今年头5个月,尽管新股发行密集,但股市融资总额大约只相当于通过债券市场和银行贷款筹集的资金总额的4%。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直接融资的比重并不高,给中国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撑的主要还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占比达到七成以上。总体上看,股市本来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贡献很有限,所以这次即便是宣布暂缓新股发行,也对宏观经济的全局影响不大。

其三,中国式股灾对于我国金融的影响也很有限。由于金融杠杆的出现,向股票投资者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会因为股价快速下跌而受到冲击。但据权威机构估算,假设股指继续下行20%,商业银行总的来说最多损失7000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到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0.5%,相当于商业银行几个月的利润。

不过,笔者认为,无论是券商提供的融资业务,还是场外配资公司,他们都不是傻瓜,券商和配资公司在向投资者提供资金杠杆的同时,专门设置了熔断机制来控制风险。就算出现千点股灾,机构可以对借款人进行强行平仓。所以,真正亏惨的是动用资金杠杆炒股的中小投资者。而券商和配资公司,及为此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他们所受到的直接冲击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股灾出现就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是没有依据的。

最后,面对近期突发的中国式股灾,肯定会有外资机构出于对股市前景的担心,抛售手中的股票,离开中国。7月21日,北上投资沪股的“沪股通”仍录得4.33亿元的净售出,当日剩余额度达134.33亿元。在7月至今的14个交易日内,累计11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出,净沽出金额逾401亿元。

目前,国际资本可以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港通及本地市场发行的A股ETF等渠道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中国资本账户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在中国投资的境外机构并不能轻易地将资金快速转移出境。再加上,外资机构被允许投资国内股市市场的这点资金规模,对于市值在10万亿美元的A股市场来说,影响是“杯水车薪”。

由于中国股市大体上与实体经济脱钩,所以,A股的暴涨暴跌对国内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本轮股市暴跌泰然处之。因为每一次危机背后,都有值得反省和借鉴的地方,这一次更不能例外。

其一,金融市场需要小心谨慎的监管,允许资金杠杆(包括融资、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的适当存在,可以活跃市场的交投,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而失去对使用杠杆者的监管和向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提供贷款的行为风险太大,必须要坚决杜绝。股市暴跌源于暴涨,而暴涨的原因,就是过度的使用资金杠杆,使资本市场及个股都严重透支了未来。

其二,上市公司的质量必须要大幅提高,靠市梦率难以长期支撑A股的整体股价。股市要确保稳定,不是靠有多少救市政策,而是上市公司股票必须要具备高质量。这次的股灾原因是,很多上市公司要么勉强盈利,要么处于亏损状态,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长期不分红,有的甚至还用“送配股”的方式来忽悠投资者。这使得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行不通,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上通过疯狂炒作来赚取价差。

其三,救市要有针对性,其目标应该是稳定市场交易,避免股市出现过大波幅,而非是人为的去干涉市场的涨跌。在股灾发生后,我国政府拿出了多套组合拳,在短期内使股市的信心得以恢复。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过度的干预市场,而且国家队也入场救市。而笔者认为,如果A股市场没有泡沫,政府救市意在稳定市场各方的信心,那么救市肯定会成功,而如果股市泡沫依然没挤干净,那么这样的救市效果肯定短暂且不可持续。

与成熟发达国家的股市相比,中国实体经济与股市严重脱钩,很难使股灾对国内经济产生致命影响。不过,我们还是有教训需要吸取的。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且吝啬分红,那么股市只能是投机市,暴涨暴跌难以避免。如果监管部门对资金杠杆缺乏有效监管和风控,那么在失控的情况下,股市就会暴跌暴跌。

当然,缺乏针对性的仓促救市看起来很美,却无法改变股市存在大泡沫现状。救市过后,还将会出现震荡,所以监管部门应该稳定股市,而非试图逆转其大趋势。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