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推63天逆回购 究竟要传递啥信号?

央行首推63天逆回购 究竟要传递啥信号?
2017年10月27日 18:51 不执著财经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平说财经)

10月27日,中国央行进行500亿元63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若算上今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历史首次进行63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净投放900亿元。

受到央行货币宽松预期的影响,沪指近日呈现四连阳,再创反弹新高。与此同时,26日,10年期国债170018 15时前后利率开始走低,尾盘成交在3.78%,略低于上一日尾盘的3.785%。相同期限的国开债170215成交利率午后进一步下行至4.36%以下,较上一日尾盘的4.385%下行3BP左右。

对此,专家们认为,两个月逆回购的推出意味着一项全新期限的逆回购操作工具正式落地,填补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的期限空白,是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技术、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性金额精细化程度的一大举措。

从目前情况来看,逆回购期限主要有7天、14天和28天,而一年期MLF又显得时间过长。目前货币市场正处于跨季的中长期资金需求比较旺盛阶段,所以,央行适时推出2-3个月的逆回购就是要舒缓当前货币市场在中短期内流动性供给紧张的问题。

面对央行拿出2个月期限的逆回购调节创新工具,不少投资者认为,这对于楼市、股市是天大的利好,至少不再害怕市场会出现大跌了。不过,多数机构却较为谨慎,他们认为央行此举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货币政策中性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央行首推63天期逆回购,究竟要传递出啥信号呢?

首先,央行近日推出了两个月期逆回购操作,基本上就是跨年资金,为的是降低市场对年末资金面紧张的顾虑。众所周知,明年初会有数千亿定向降准资金释放,而当前离年底还有二个月时间,尚处于货币政策的“真空期”。

为了消除市场担忧,明确货币政策偏向中性的意图,央行除常规的600亿元7天期、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外,还开展了500亿元63天期逆回购,这是公开市场操作(OMO)首次进行两个月期逆回购操作。这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政策不会太收紧,同时也不会太宽松,总体就是要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

再者,推出两个月期的逆回购,既弥补了这段时期流动性短缺问题,也给两个月期限的中短期货币工具指引了利率标准,这样有利于完善央行打造的利率走廊。央行6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3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0%,中国500亿元的63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9%,弥补了中短期利率市场的空白。

最后,货币政策偏向中性,有利于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控关键期,股市也存在着一定的泡沫,而国外又有美联储缩表和加息。显然,如果此时,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则很可能会带来市场流动性短缺,货币市场利率全线飙升,那么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就会发生。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央行也要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推出两个月期限的逆回购,以解流动性短缺的“燃眉之急”。很多投资者认为央行已释放出货币宽松信号。但实际上,央行自有打算:一方面推出中短期货币调控工具,能够增强投放的主动性和回笼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更好的完善利率走廊。另一方面,在年底之前,货币政策处于中性,可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毕竟国内资产泡沫较严重,货币政策若持续收紧,恐怕会发生不良反应。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