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发飙,我更关注董明珠一夜白发的背后……

比起发飙,我更关注董明珠一夜白发的背后……
2016年11月01日 18:44 私募排排网

上周五(10月28日),格力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虽然有“临时”二字,但这次股东会对格力至关重要,因为其表决的内容,与收购珠海银隆有关。在会上,董明珠董小姐又发飙了,这一次可不是因为员工,而是因为她进了会议室,没有人给她鼓掌!

据参加股东大会的网友在股吧留言:董总刚进来大家并没掌声,后又进出几次才坐下来,也没有掌声。这下董明珠生气了,后果那是会很严重的。

当着一百多号人,“大到上千万股,小到100股的,也有浙江开路虎来的大户”——董小姐怒火中烧,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她开门见山,一梭子“子弹”噼里啪啦地打了过去:

▷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会议现场的气氛压抑又沉重。

环顾一群在座的大老爷们,随即,董小姐话锋一转,摆细节,讲道理,又打起了感情牌。

▷ 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别人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请两个人,帮你洗洗衣服都是好的。

▷ 我说那是浪费。要车票,要住宿,我在外面10天,就多10天的房租。

▷ 难道我花不起吗?

▷ 花得起!何况花的又不是我董明珠的钱。

▷ 但我认为这是利。能为企业多挣一分钱的利,我们就都应该节约下来。

▷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事后看来,董小姐突然对中小股东发飙不是没有“道理”的,之所以没有掌声,是因为参会者都是带着各种“心思”来的。因为正是中小股东联手,让格力电器此次股东会多达15项议案被否决。

董小姐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力的议案就这么黄了。

事实上随着2015年格力业绩下滑,全员上下也都处于严正以待的局势中。据格力2015年报报告公布的信息显示,格力在2015年期间内实现营业收入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46%;每股收益2.08元,公司拟每10股派15元(含税)。换直白点的话就是,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

对于一个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格力的女人,对于她的强势以及隐藏在聚光灯下的躁虑,或是鲜为人知的。而这次发飙的背后还有更深远的布局。

▊ 比怒喷股东更精彩的,是背后的故事

1、事件起因

明眼人一看或许是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引发的格力电器管理层的焦虑。

从万科争夺战开始,A股上那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股权分散、股价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如欧亚集团、金融街、同仁堂和浦发银行等,在去年7月股灾后屡屡成为险资举牌的对象。

在万科之后,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还有像格力这样盈利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

2016年的中报就显示,宝能系的前海人寿“海利年年保险产品”持有9010.29万股格力电器,占格力电器总股本1.50%,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公司持有格力电器4819万股,是第八大流通股东。

注意,刚刚基金君看了一下最新的2016三季报,安邦不在前十大了,但宝能系还在买格力电器,但持股只剩下0.99%,位列第六大股东。

所以那时候市场纷纷议论“格力会不会是下一万科”,凭董小姐那脾气,会甘心公司的控制权落在别人手上吗?

2、董小姐的算盘

格力电器在今年2月份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停牌,开始筹划并购和募资。

董小姐在今年八月抛出了35条公告,出了一个130亿+100亿的定增投资方案收购珠海银隆合计100%股权。一家主要做新能源电池、电动车的企业。

随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一片哗然,质疑声不断,为什么呢?

投资者质疑有几点:

1、珠海银隆不值130亿,本身估值才50到60亿,你居然还溢价两倍收购?;

2、珠海银隆的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成熟;

3、一个做家电企业的要跨界做新能源客车,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此前已经有多家家电企业搞跨界死在沙滩上了:春兰97年造重卡,失败;奥克斯03年做SUV和皮卡,失败;格林柯尔03年做客车,失败;美的集团09年造客车,失败......

4、说好卖一亿部格力手机,结果呢?算了这个不提。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发带来的持股比例稀释!

格力的股东怨声载道。一位网友甚至以“出离愤怒”来表达其心情。

格力两项增发总共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发完成后,格力电器总股本将从60.2亿增加到75亿股,这意味着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董明珠,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5/(25+100)25=20%。

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的持股比例从8.91%下降到了7.1%,第三大股东证金公司持股从2.99%下降到2.4%。前海人寿从第四掉到第五位,持股比例从1.5%跌到1.2%。

注意:以上两段话的数据是根据当时格力公告的时间点(中报)计算的

诸多压力之下,格力电器于9月1日发布了修订版增发草案,然而从内容上看除了小部分进行细微调整外,大的框架上却基本无变化,意味着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然被严重损害。

直接上图说话

而董小姐呢?这次借收购银隆机会,董大姐再次启动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的重要结果是,董明珠豪掷9.4亿元增持600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1.3%,一举超过前海人寿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控制力增强N倍,同时又秒杀了“野蛮人”。

由此,董明珠在格力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也将达到巅峰,仅次于格力集团。

嗯,董小姐你倒是高兴了,那我们中小股东的你还care不care???

这件事情还有个很大的槽点,就是:格力你的财报显示公司还躺着1000多亿的现金,你要是这么看好跨界为何不直接公司拿出130亿买银隆?

小算盘不要打得太明显了喂!

3、小股东的反对

董小姐你就算发飙,我们还是要否了你的15项议案。

公告的投票结果显示,那些即使通过的议案,中小股东多数投了反对。

上面的公告太复杂了,翻译翻译其实就是两件事:1,发行股份定增130亿收购珠海银隆;2、配套募资97亿(一开始的方案是100亿,后来小小修改成97亿)

三大主要议案:

一、《关于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

二、《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议案》

三、《关于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

最终投票结果是,议案二涉险通过赞成比例66.96%(好巧刚过了2/3),其中过半数中小投资者投反对票;议案一、三被否。

整件事大概是这样的:姚王大战王石败北——董明珠未雨绸缪要增加持股比例——停牌收购珠海银隆——出价太高引起股东不满——定增价格偏低(董明珠认购9.37亿)也让股东不满。

▊ 究竟这个收购方案通过了吗?

很多议案被否决,但也有通过的,那问题来了:格力收购银隆这事究竟能不能搞?

一个天问:97亿配套融资议案失败已无异议,但130亿定增收购议案是否成功呢?

据说在今晚的电话会议上,面对分析师,格力电器董秘很尴尬,不好具体定义130亿定增收购议案是否成功。

就此,机构有两种声音:

声音1:议案一的法规性包含了议案二,先决议案都被否了,子议案还说啥?当然就是整体方案被否。

声音2:议案二应该可以不受议案一限制,可以独立出来,算通过。

而中信的解读如下:

关于议案通过情况:股东大会投票情况具体有三个层面结果:

1. 关于发行股份收购资产以及修订方案的相关内容得到通过(具体为子议案2、3)。

2. 关于募集配套资金以及修订方案的相关内容被否决(具体为子议案4~6)。

3. 两条同时涉及收购资产以及募集资金的总纲型的议案被否决。包括议案1《关于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议案7《关于及其摘要的议案》。

关于第三条,中信也与中介方进行了沟通,由于收购与募资事项在设计上是一个整体,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规定与前期操作惯例,的确不便完全分拆处理。

后续增发事项会如何进展?目前市场存在两个解读:1.收购资产获得通过可以实施,募集资金未通过不得实施;2.由于总纲型方案未获通过,收购资产与募集资金方案均无法实施。

根据中信了解的情况,无论是继续进行发行股份收购资产,还是整体方案全部否决,目前具体操作方式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还在与相关发行方及中介机构就下一步的安排做详细沟通。中信判断方案未来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接下来还会有好戏看。

▊ 延伸阅读:董明珠发飙,“人治思维”有多严重

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表现,无论是情绪、还是言辞,均显露出抛之不去的“人治思维”,其潜台词是:高比例分红是赏你们的,我可以赏,同样也可以不赏。

没有必要细究投资者质疑收购珠海银隆、否决15项提案合理与否,更没有必要道德绑架地人为区分投资者和投机者,格力电器既然作为上市公司,就应该坦然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以及投票结果,这本就是企业IPO成为公众公司后理应接受的游戏规则。甘蔗没有两头甜,企业选择IPO成为公众公司,本身就应该抛弃非公众公司的“人治思维”,而遵循公众公司的“法治思维”,哪怕事实证明这可能降低了企业运行效率。

一直以来,在传统儒家文化浸染、以及契约精神的相对缺失下,A股市场的大股东(以及管理层)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事实层面上一直是极度不对等。而相比董明珠合法合规地与中小投资者进行“阳谋式”的博弈,在A股诞生之后的20多年里,更是有无数的大股东(以及管理层)违法违规地“阴谋式”地剥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与后者相比,毫无疑问,董明珠要显得敞亮许多,也更值得尊敬。

A股市场“人治思维”太重,而“法治思维”太缺。“董明珠发飙”再次提醒我们,请不要苛求中小投资者去理解大股东(或管理层),这种暗含的“人治思维”不扭转,则A股市场永远不会成熟。相反,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更应该反躬自问,我们在处理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时,究竟有没有将“公平”视为第一要义,监管部门也应该深度反思,我们究竟多大程度上通过制度赋能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 来源:金斧子财富、每日经济新闻、TechWeb、信托圈(ID:xintuoquan)、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新京报(作者:杨国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