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迎考

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迎考
2017年06月27日 16:38 财经国家周刊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秋娜

银监会公布的5月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中,行业的资产质量走向已出现分化。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68%降至1.64%,股份制银行维持在1.74%;而城商行的不良率从1.48%升至1.50%,农商行从2.49%升至2.55%。

2016年开始,随着中央“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进,高杠杆、产能过剩的钢铁、房地产等行业遇困,更使中小银行不得不面对资产质量下滑的窘境。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显示,接受调研的银行家认为调控对银行业的冲击包括利润空间下降(占比64.3%)、整体发展速度放缓(占比52.8%)、资产质量恶化(占比52.8%)、不良资产处置困难(占比46.1%)等。对于资产质量恶化,逾六成的银行家认为原因在于行业过于集中(占比64.8%)。

“浙江、江苏等地区民企多,不良贷款较为透明,且前两年风险加速显现使得现在开始有所下降,至少处于稳定状态。但中西部地区国企多,显现慢且释放不够充分,一部分表面上正常的贷款,实际上有逾期的可能,窗户纸还没有被捅破。”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说。

一位郑州银行人士表示,乐观估计,明年会迎来拐点,因为当前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尚未完全显现。小微业务风险的滞后性和抗经济周期能力弱,使得银行只能以控新降旧来应对,存量不良只能调整奖惩机制和人员队伍,增量贷款则将集中于抵押物充足的车贷、房贷等消费领域。

对“拐点”之论也有不同看法。一位北方地区城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就坦言当前“还未见底”,数据逐渐向好的实体经济尚未惠及到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深渊尚未远去,“中小银行最糟糕的时候或许还未到来。”

不良风险遇上金融“去杠杆”,中小银行怎么办?

前述北方城商行人士称,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大多与政府债务负担和地产业融资过度有关,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和希腊政府债务危机等。当前隐忧之一,是金融系统在为政府和地产提供资金,积聚风险。“我们要逐步减少这部分投入资产,调整资产分配结构。”

强监管之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进入加速处理阶段。通过内部催收核销、资产管理公司(AMC)的批量准让、不良资产信贷受益权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降低不良率,已延伸出一系列新业务。

处置方式上,最为普遍的是东方、信达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从各家银行购买不良资产包进行处置。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均拥有资产管理业务部或下设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业务。

对于银行来说,出让并非最佳选择。

河北省某城商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说:“对银行来说,出让损失程度较高,并非最佳选择模式,还需要加大内部处置力度。”对此,该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逐年加大贷款管理力度,多措并举、一户一策,对产生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实施奖惩并重、责任追究。

据悉,一些中小银行专门成立清收部门来追查坏账,一是走法律渠道;二是内部核销一部分,最后才是交给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